乌兰巴托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15:24 点击:163972

电影《四大名捕》拍摄工作在沪启动(图)华夏经纬网 2016-12-29 08:29:1412月28日,“四大名捕、重出江湖——温瑞安武侠经典电影启动发布会”在沪举行。官方 摄原标题:电影《四大名捕》拍摄工作在沪启动 武侠名家温瑞安谈“武侠不死”中新网上海12月28日电 (王笈)上影集团与蓝智投资28日在沪共同举办“四大名捕、重出江湖——温瑞安武侠经典电影启动发布会”并签订合作协议,宣布上影版“四大名捕”系列作品的电影拍摄工作正式启动。“四大名捕”系列是一部经久不衰的IP作品、“武侠四大家”之一温瑞安的代表作。1987年,“四大名捕会京师”系列小说登陆中国内地,风靡大江南北,迅速在读者中激起热烈反响;其后上市的“神州奇侠”系列在10天内售馨89万套。将“四大名捕”的经典形象和故事成功搬上银幕,是影视圈的一个梦想,也是数千万武侠迷们的心愿。原著作者、“武侠四大家”之一温瑞安现身现场,见证了电影《四大名捕》的正式启动。康玉湛 摄此次“执掌”电影《四大名捕》的拍摄工作,上影集团方面表示,希望通过对这一武侠经典的再创作,传扬中华文化中止戈为武、侠义济世乌兰巴托

重庆木洞河街开街迎客 千年古镇冀再展旧时繁华华夏经纬网 2016-12-29 08:27:29图为木洞河街一角。 钟旖 摄中新网重庆12月28日电 (钟旖)青石板、木板墙、格子窗……28日重庆巴南区木洞镇河街经过一年多的打造正式开街。一侧是蜿蜒长江水,一侧是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在木洞生活了78年的刘国祥老人看着游人如织,乐呵地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期待着古镇通过改造创新,再现旧时的繁华景象。木洞镇坐落于长江南岸,是连接南川、涪陵的陆上交通要道和长江边的重要水运码头。早在唐代木洞便有“舟中集市”之称,明清后期木洞成为川东“四大名镇”之一,更设有云贵川湘鄂五省会所和美、英、日等国的商务代办机构,协调商业贸易相关事宜,名噪一时。“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大批商船停泊夜宿于此,不少商人在江边搭建临时商铺和客栈。木洞江边一度形成了‘五里长街’和‘一里码头’的繁盛景象,木洞河街也由此形成。”巴南区木洞镇镇长万耀东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航运逐渐萎缩,木洞江边昔日的繁荣景象也不复存在。”图为复建完成的木洞河街,一侧是长江水。 钟旖 摄乌兰巴托

华夏经纬网 2016-12-29 08:33:04中新社牡丹江12月28日电 (记者 王栋梁)黑龙江省宁安市官方28日对外发布消息,中国首部满语影片《莺歌岭传奇》在其取景拍摄地——宁安市完成了首映,该片的上映也填补了世界范围内满语影视作品的空白。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支系;满语曾经是满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种在东北亚地区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语言,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据此前中国媒体报道称,目前能够熟练掌握满语听说读写四门基本功的人,在中国已不超过百人。据制片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满语影片《莺歌岭传奇》通过莺歌岭肃慎部落中几个年轻人引发的故事,揭开了镜泊湖畔肃慎古国的神秘面纱;在关于梦想和追求的主题框架下,着重渲染了人性的真善美,阐释了中国北方民族满族先世肃慎人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宁安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宁安市史称宁古塔,三千多年前,满族的先祖就曾生活在这里。此次中国首部满语电影回溯三千多年前的历史场景,再次来到这里拍摄取景,有着很深的人文情怀,也借此向全世界展示最真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完)乌兰巴托

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开幕:展民俗风 诉家国情华夏经纬网 2016-12-29 08:28:35图为展览现场。 杨韵仪 摄中新网杭州12月28日电 (记者 施佳秀 实习生 杨韵仪)28日,第四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杭州开展,本届双年展以“正大气象”为主题,展出了41位当代中国画艺术家创作的精品256件,凸显民俗之风、文人之雅和家国之情。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开展于2011年,是目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学术性和影响力的中国画展览之一。本届双年展以“正大气象”为主题,以“中堂画”为创作体裁,试图展示其特殊文化价值和传统欣赏习惯,扬正大之气,推进当代中国画的多元发展。图为展览现场。 杨韵仪 摄“中堂画是最能代表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写照的中国画样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是本次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他介绍,“中堂画”即悬于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往往重在表达主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本次展览分“风、雅、颂”三个主题,展出的中堂画既有根植民间的民俗之象,也有文人君子的清韵之雅,还有堂正的家国之情。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是历届乌兰巴托

弘扬国粹传承历史:纪念京剧大师王瑶卿诞辰135周年华夏经纬网 2016-12-29 08:34:51图为座谈会开始前,到场专家、艺术家及王瑶卿家人合影。中新网记者 刘湃 摄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刘湃) 在京剧大师王瑶卿诞辰135周年之际,28日下午,“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纪念一代宗师王瑶卿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戏曲学院、江苏省淮安市委市政府主办,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区政府承办。后人忆王瑶卿:不仅是艺术大师 更是卓越教育家图为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发言。中新网记者 刘湃 摄座谈会上,多位戏曲界专家学者畅谈京剧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高度评价王瑶卿在京剧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教授周育德称,王瑶卿先生的艺术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融汇贯通。他敢于打破传统旦行的界限,所以能创作出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的花衫艺术,王瑶卿创造的优美的舞台形象,展现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京剧旦行的楷模。王瑶卿先生文武兼备,昆乱不挡,又会唱腔又会排戏,是京剧艺术的全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回忆拜师往乌兰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