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9 02:23 点击:153659

原标题:俄媒:蒙古国禁售成吉思汗烟缸称有辱历史人物 参考消息网12月31日报道 俄媒称,蒙古国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禁止销售印有成吉思汗画像的烟灰缸。 俄罗斯连塔网12月29日报道称,发布这项禁令的缘由是该局专家认为这类烟灰缸“有辱历史人物的名誉和尊严”。该局还规定,出售这类烟灰缸的做法将被视为违反关于非法广告的条款。 这类烟灰缸并非蒙古国产,而是在中国制造,并从中国流入市场。因此蒙古国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无法禁止这类烟灰缸的生产。 目前该国市场上流通着两种印有成吉思汗画像的烟灰缸。一种上面印着全球最大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塑。该雕塑位于乌兰巴托城郊。另一种印的是乌兰巴托议会大楼旁的成吉思汗塑像。 成吉思汗13世纪统一了蒙古各部,并多次远征中亚、高加索和东欧。so

原标题:俄国防部:俄空军摧毁一处IS头目聚集点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12月30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称,俄罗斯苏-34轰炸机摧毁一幢“伊斯兰国”组织指挥官聚集的建筑。 科纳申科夫称,俄罗斯空军指挥部是从叙利亚反对派处获得关于空袭目标的消息。在得到情报后的两天内俄空军进行了相关侦察。在消息被证实后便采取了行动。 他说道:“苏-34飞机实施了空袭。空投炸弹直接命中建筑物,建筑物被摧毁。”so

原标题:韩“慰安妇”受害者:日韩协议是“外交勾结” 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即副部长林圣男29日在首尔会晤部分“慰安妇”受害者,试图就前一天韩国与日本就解决“慰安妇”问题达成的协议获得老人们的理解。 “慰安妇”受害者援助团体在协议达成后即表示谴责,认为这是辜负“慰安妇”受害者和韩国人民厚望的“外交勾结”,日本没有正式道歉,也没有承担法律责任。 在援助团体设立的“分享之家”,老人们当着林圣男的面提出强烈抗议。 “你是哪国人?你可别告诉我们是你在跟日本人谈判,”现年88岁的李容洙大声说。林圣男握着她的手说:“这就是为什么我来晚了。” 89岁的另一名原“慰安妇”金福童哀叹说,政府在没有与受害者进行任何商量的情况下便与日方谈判。她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既没有承认日本政府的法律责任,也没有在媒体面前正式道歉,只是由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代读”。 “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这些年来一直斗争,不是为了看到这样的结果,”老人说。 林圣男解释说,韩国政府的最大目标是赶在原“慰安妇”离世前恢复她们的名誉和尊严。眼下韩国只有46名“慰安妇”受害者在世,且已是耄耋之年。 按照林圣男的说法,韩国政府之所以没有事先与原“慰安妇”商量,是so

美国男子迈克·德雷克(Mike Drake)将自己的指甲收集起来做成镇纸出售。(网页截图) 德雷克以前喜欢摆弄丙烯酸树脂,便决定将树脂和指甲结合起来做成镇纸。(网页截图) 德雷克的创意非常受欢迎。(网页截图) 原标题:美国男子积攒自己的指甲制成镇纸出售一个3000元(组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美国Odditycentral网站12月30日报道,过去10年间,美国纽约市皇后区45岁男子迈克·德雷克(Mike Drake)一直在做一件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将自己的指甲收集起来做成镇纸,并以每个300美元到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48元到3246元)的价格出售。 最初德雷克只是想知道自己能积累多少指甲,他用了一年时间将剪下的指甲都收集到拉链袋中。当他想将这些指甲扔掉时,突然产生了用它们做点儿艺术品的想法。 德雷克以前喜欢摆弄丙烯酸树脂,便决定将树脂和指甲结合起来做成镇纸。德雷克制作的镇纸以绿色为主。 他说:“我喜欢绿色,因为看着像翡翠一般。”德雷克的创意非常受欢迎。迄今为止,他已经卖掉了制作的所有指甲镇纸。 德雷克说:“有些人告诉我,不要将它们卖掉,因为指甲能被用于巫毒法术中。”但德雷克并未因此放弃出售指甲镇纸。他还用其他怪异材料制作镇纸。so

原标题:英研究发现“圣战”分子会借助诗歌招募成员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30日报道,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肯德尔在其最新的研究《也门‘基地’组织以及‘圣战者’诗歌》中指出,在口述传统依旧盛行的部落地区,《古兰经》常以诗歌的形式得以存续。除了利用互联网吸引眼球外,“基地”组织会借助诗歌在这些偏远地区招募成员。 据报道,肯德尔的这项研究结果部分是基于此前的一项问卷调查。该调查是研究者2012年11月在也门一个偏远省份马哈拉省进行的,其结果令人惊异:高达74%的受访者表示,诗歌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据“重要”或“十分重要”的位置。 肯德尔在研究中发现,“基地”组织与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2008年至2011年间,该组织发行的宣传杂志中,诗歌占据了五分之一的页面。一些为人所熟知的“圣战”分子甚至亲自作诗,宣扬“圣战”。 肯德尔表示,诗歌体现了“圣战”分子的心智,却往往被人忽视。她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诗歌作为“有力武器”在阿拉伯世界所起的作用。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