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库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1:56 点击:138545

河北:救援持续90余小时,仍未发现坠井男童11月9日,河北保定中孟尝村,男童坠井第四日,原先的救援方案被推翻,螺纹壁的圆筒被光滑壁的圆筒代替。消防队员再进入筒中,人工将碎土用筐运上地面。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原标题:救援持续90余小时,未见坠井男童11月6日11时许,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6岁男童跟着父亲在地里收白菜时,不慎掉落枯井中。10日上午,救援进行到第五天,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救援已超90个小时。在场的医护人员介绍,距井底还有约两米深,医护人员也下到井口,时刻准备急救。但截至今日凌晨0时仍未发现男童。现场出现裂缝险情存在塌方隐患距6岁男童聪聪坠井已超过黄金救援的72小时,蠡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吴素杰在救援现场告诉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裂缝安全隐患已经排除,救援的方法采用的是钢圈沉降法救援,据统计,截至11月9日凌晨,枯井周边已被挖出直径120米的大坑,动土20多万立方米。就在救援工作紧张进行时,9日10时30分,在场巡护的工作人员发现救援作业现场土方出现裂缝,存在极大塌方隐患,消防队员随即拉起警报。负责大型机械的中建路桥一名负责人表示,现场指挥部决定扩大作业面,以确定裂缝成因系砂土沉降还是挖掘机导致,现场人员全部撤离,部分挖掘机也一并撤出。直至中午12贴库网

华夏经纬网 2016-11-10 08:51:16中新网重庆11月9日电 (陈秋杏)9日下午,四川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年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美术馆开幕。本届展览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共有来自该校14个院系、研究机构的312名教师创作的478件作品和研究成果参加展出。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插画、雕塑等多种类别。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教授此次带来了他的雕塑作品《牺牲》。“今年八月我参加了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在城口县的写生采风活动,了解到该地区曾建立根据地和武装斗争的革命史迹,当地为革命胜利作出了极大贡献和牺牲,参加红军长征的战士大部分牺牲,且绝大多数无名无姓。”焦兴涛在谈到作品创作时称,革命先烈的精神令人动容,于是便创作了雕塑来表达红军战士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精神。展览现场,一幅长7米多、宽近3米的大型油画《1934·于都·十送红军》格外吸引眼球。该画作由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陈树中与他的妻子田欣、儿子陈一墨共同完成。陈树中告诉记者,为了创作该大型油画以纪念红军长征贴库网

兰州中学教师的古代科技“复原之路”(图)华夏经纬网 2016-11-10 08:46:13兰州外国语学校教师高飞复原晋代指南舟。 杨艳敏 摄中新网兰州11月9日电 (杨娜 高莹)在兰州外国语学校任教的青年生物教师高飞,将自己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发明,在成功复原诸葛连弩等一系列古代科技“神器”之后,近日,他又复原了晋代的指南舟。据《宋书·礼志》记载,晋代有指南舟。又据古籍《晋宫阁名》记载曰:灵芝池,广长百五十步,深二丈,有连楼飞观,四出阁道、钓台,中有鸣鹤舟、指南舟。据以上文献,可以判断至少在西晋(266年—316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舟。在参阅大量史书作了精细的研究之后,高飞认为指南舟应该是一种惯性水平定位器。简单解释,就是在水面上有小舟,小舟平台中间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瓷碗,依次套着,每个瓷碗里都装有水,并且使得它里面装的瓷碗能浮起来,最中间的瓷碗里固定一个直立木杆,上方安装一木人,举手指南。“指南舟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只有简单记载,并没有实物留存后世。”近日,高飞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阅读史料发现这一古贴库网

华夏经纬网 2016-11-10 08:55:10中新社广州11月9日电 (程景伟 罗雪艳)“天下为公——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档案图片展9日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幕。该展览以历史事件为重点,按时间顺序分为“反清革命”、“创建民国”、“实业救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建国方略”、“国民革命”、“纪念尊崇”等8个单元,共展出近400件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广东省档案馆的珍贵馆藏档案,涵盖档案文献、历史照片、函札、手令、题词、印谱等。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林木声在开幕式上称,该展览是广东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定格的档案图片,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建立的历史功勋和高尚品德,进一步弘扬孙中山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该展览将持续举办至2017年2月。(完)贴库网

华夏经纬网 2016-11-10 08:52:29中新网巍山11月9日电 (龙文驰)清早六点,马丽芬做完礼拜后清洗了店铺门前的垃圾箱,以此来迎接巍山60周年的县庆活动。50岁的马丽芬是一个回民,在巍山县已居住了30年。她见证了巍山县城从原先的泥泞小镇变成了今天现代化与南诏古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古镇,多年来的变迁,让她感触良多。地处无量山上段的云南巍山县曾是南诏国的古都和发祥地,今天是县城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古城内外都张灯结彩庆祝这一日子,喧天的锣鼓让湛蓝无云的天空都好像透出了一丝喜庆。1956年的11月9日,云南大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成立。在60年的岁月中,这个有着25个民族聚居的县城,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精准脱贫、民族团结、旅游发展等诸多方面创造了佳绩,仅在2014年,巍山便先后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今天的巍山县,生产总值从1956年的824万元增长到今天的48.03亿元人民币,增长了583倍。而在农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也都呈百倍的增长。巍山县长王利伟就表示,去年县里接待海内外旅游贴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