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汉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8:23 点击:129860

2016中国大运河庙会杭州开幕 香积寺推“三素集市”华夏经纬网 2016-10-19 08:46:182016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海报。 杭州运河集团提供 摄中新网杭州10月18日电 (王钰晨)10月21—23日,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将在杭州盛大开幕。届时,庙会将在大兜路历史街区推出以“老杭州风情”为主题的游园会,在香积寺广场推出以“素食、素衣、素生活”为主的“三素集市”。老杭州游园会历年都会收到很多“赞”,是大运河庙会“最接地气”的项目之一。从体验各式各样的老杭州本土活动到品尝多种多样的老底子风味小吃,老杭州游园会旨在深度挖掘老杭州本土元素,传承杭州历史、弘扬杭州文化。2016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庙会之老杭州游园会海报。 杭州运河集团提供 摄与热闹的“老杭州游园会”不同,香积寺广场主打的则是以“绿、静、雅、禅”为主题的慢生活。“素食、素衣、素生活”为主的“三素集市”,融合香积寺特有的禅文化,在喧嚣年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与其他寺庙不同,杭州香积寺是国内唯一供奉监斋菩萨的寺庙。素斋自然是香积寺的一大特色, 在香积寺尝到地道的素烧鹅与素饼。艳汉

钢琴名家进校园:从学习音乐中感知美(图)华夏经纬网 2016-10-19 08:43:49李名强教授聆听小琴童弹琴。付蓓蓓 摄中新网宜昌10月18日电 (记者 郭晓莹)“学习外语是为了交流,学习钢琴就是为了感受音乐之美,你们记住了吗?”10月18日,钢琴教育家李名强来到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幼儿园,与师生交流互动。他说,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要简单纯粹一些,不可太功利,也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孩子理解音乐的真谛。李名强十岁开始学习钢琴,曾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上海钢琴协会主席及香港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常驻艺术家”。近年来,李名强一直应邀出席世界各地著名大学及学院做巡回讲课及主持钢琴大师班,累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演奏经验,被誉为“中国钢琴界的传奇人物”。李名强教授与琴童面对面交流互动。付蓓蓓 摄当日,李名强聆听了孩子们的合奏与独奏,指出了钢琴教学与弹奏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指法、节奏及脚踏板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指导。当得知孩子们从两三岁开始就学习钢琴时,李名强说:“我不建议太小的孩子学习钢琴,手太软,会有很多毛病,以后要改,会比开始学习更麻烦。”艳汉

南开大学复建三所“民国”建筑华夏经纬网 2016-10-19 08:54:15南开大学木斋馆、秀山堂、思源堂复建奠基仪式。 吴军辉 摄中新网天津10月18日电 (记者 张道正)97岁的南开大学18日在津南校区举行奠基仪式,启动三所历史建筑木斋馆、秀山堂、思源堂的复建工作。南开大学木斋馆建成于1928年,由前清学儒卢靖(字木斋)捐建。秀山堂建成于1923年,由天津籍督军李纯(字秀山)出资捐建。思源堂建成于1925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河南实业家袁述之先生出资共同捐建。1937年,南开大学校园受到日军炮火轰炸,秀山堂和木斋馆均被损毁,仅有思源堂得以保存至今。2014年,在南开大学建校95周年之际,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健坤投资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以个人名义向南开大学捐助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复建木斋馆、秀山堂、思源堂三座历史建筑。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人大原副主任、南开校友总会副理事长、张伯苓嫡孙张元龙出席了当天的奠基仪式,他在发言中指出,木斋馆、秀山堂、思源堂是南开大学初创时期主要的教学设施,是由当时国内外的慈善机构和慈善家艳汉

河北警方快速侦破一起盗窃文物案 3尊明代石造佛像头被追回华夏经纬网 2016-10-19 08:53:26图为被追回的3尊明代石造佛像头 警方供图 摄中新网石家庄10月18日电 河北省公安厅18日通报,近日,省公安厅指挥沧州、邢台、邯郸三地公安机关,快速侦破一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盗案件,抓获以刘某龙为首实施作案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盗3尊石造佛像头全部追回。据通报,今年10月6日15时许,河北沧县文物局文保员发现位于该县大褚村乡海码头村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内3尊明代石造佛像头被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经侦查发现,该案系嫌疑人结伙、跨区域、流窜作案,犯罪嫌疑人活动区域涉及沧州、邢台、邯郸等市的十余个县市。在专案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沧州、邢台、邯郸三地警方通力协作,统筹调配警力和资源。全体参战民警连续作战,经过8昼夜的艰苦鏖战,于10月14日在邢台一举抓获刘某龙、尹某达、贵某、吴某宁、郭某谦、刘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并将藏匿在刘某龙家的被盗3尊明代石造佛像头全部追回。今年8月25日起,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艳汉

3D打印新技术引领景德镇瓷业“新玩法”华夏经纬网 2016-10-19 08:59:49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3D陶瓷打印体验中心吸引了很多学生参观。 夏文豪 摄中新网景德镇10月18日电 (记者 王剑 姜涛 夏文豪)从72道工序到“三步走”,从半月辛苦劳作到3小时搞定,3D打印等新技术正在改造“世界瓷都”景德镇千年的制瓷流程,为古老的瓷业转型升级提供另一种可能。从72道工序到“三步走”“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如此描述景德镇传承千年的复杂制瓷工艺。18日下午,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记者亲眼见证一件造型复杂的瓷器从3D打印到烧制成品,不过3个多小时。景德镇是中国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重镇,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拉坯、印坯、利坯、蘸釉、荡釉……足足72道工序,方造就“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景德镇瓷器美名。“相较传统工艺,我们研制的领先陶瓷行业的3D打印技术,为陶瓷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玩法’。”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3D陶瓷打印体验中心技术负责人曾树如是说。从72道工序到“三步走”,从半月辛苦劳作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