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0 08:49 点击:1105129

防控为先 各地重点景区有序开放  防控为先 各地重点景区有序开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五一”假期将至,各地的重点旅游景区以防控为先,限量开放、有序开放,用安全的环境迎接游客。  从今天(4月29日)开始,已关闭了98天的武汉黄鹤楼公园恢复有限开放。为确保防控安全,游客必须通过实名网络预约购票,体温正常、扫健康绿码可进入园区。截至目前,湖北省内421家A级旅游景区中,已有277家恢复有限开放。  在北京,颐和园实行实名分时预约入园的方式。在已经开通了摆渡航线、小游船下水等游览项目外,从今天开始,颐和园还开放了排云殿佛香阁景区,开放谐趣园、玉澜堂、宜芸馆三处文物古建院落。今天,北京天坛公园还恢复开放祈年殿院落、皇穹宇院落、圜丘等3处景点。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序恢复开放84家重点旅游景区。  上海市也已开放及部分开放84家A级旅游景区,并对景区入口、核心景点、狭窄路段等重点区域和节点做好疏导分流。  为使“五一”假期“自驾游”游客不扎堆停车,泰山景区又新建上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新疆天山天池夏季项目全部启动;九华山景区、乐山大佛、浙江九龙湖、甘肃鸣沙山、广西桂林龙脊梯田等景区,都按照每天不超过30%的游客最大承载量,保2022年2月22日

叶全奖:用生命坚守防控和复工第一线  【一线抗疫群英谱】叶全奖:用生命坚守防控和复工第一线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基层干部冲锋在前,坚守一线,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今天(4月29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一位基层干部。  叶全奖生前是浙江宁波宁海县许民村的党支部书记。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就在他逝世的那天上午,他还约好村里的旅游企业,准备第二天一起商量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之事。  许民村是一个旅游村,疫情发生之初,叶全奖在第一时间带领村里干部在村口设立执勤点,并反复叮嘱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在村里值守的日子里,叶全奖守卡点、走山路,带头落实网格联户责任。即便是痛风发作,他仍然坚持每天7点前到卡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许民村作为宁波市第一批恢复开放的18个旅游景区之一,2月底开始对外开放。叶全奖更是每天在村里奔波,帮助大家尽快复工复产。  4月17日晚,连续奋战了两个多月的叶全奖因操劳过度,突发心源性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7岁。现在,许民村的旅游业已经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游客又开始多了起来。村民们说要把他生前许下的诺言一2022年2月22日

生产生活逐步恢复 各地中小学陆续返校复课  生产生活逐步恢复 各地中小学陆续返校复课  央视网消息:生产生活在逐步恢复,各地中小学也陆续返校复课。在安徽阜阳,当地对已复课的中小学、职业学校选派疫情防控指导员,全程指导学校复课。  目前,阜阳部分中小学已经陆续复课,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手部消毒等,针对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疫情防控指导员全程参与学校的疫情防控方案制定,大到学校教室和卫生间的防疫消杀、课间活动、食堂就餐等,小到消毒液的配备使用。  目前,阜阳正探索实行校园疫情防控指导员制度,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等抽调2849名专业技术人员派驻到已经复课的2250所学校,累计开展16539人次的技术指导,指导整改防控问题3740个。 【编辑:丁宝秀】 2022年2月22日

  五月新规,来了!  2020年5月起,我国一批新规将正式实施,一起来看看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非现场交通违法罚款  5月起可在全国跨省异地缴纳   为提高执法效率,方便群众办事,自2020年5月1日起,非现场交通违法罚款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跨省异地缴纳工作。  非现场交通违法罚款是指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形成的交通违法罚款。根据财政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跨省异地缴纳非现场交通违法罚款工作的通知,机动车驾驶人可在全国任意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行为。  微信微博聊天记录  将可作为民事诉讼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改决定对电子数据范围作出详细规定,同时规定了电子数据审查判断规则,完善了电子数据证据规则体系。  根据这份修改决定,电子数据包括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其他以数2022年2月22日

  2020年春天他们很忙,这位院士还“带货”  2020年的春天有一些特殊。疫情使得人们更多时间待在家中,延缓了各地开工的步伐,也给春耕生产带来了压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有一群科学家一直忙碌着——他们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舌尖上的院士”。  每年12月,“米院士”袁隆平都会来到位于海南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进行为期4个月的科研攻关。今年也不例外。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受访者供图)   哪怕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90岁的袁隆平仍然不肯歇息。为了尽快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大面积应用,他不仅制定全盘计划,动笔撰写文章,还给团队成员具体的种植指导。“袁老师身体不舒服住了7天院。即使是这样,他也不忘工作,吃饭想,坐车也想,脑袋就没停过。”助手辛业芸说。  此外,袁隆平心里还记挂着今年“最紧要的几件事”:  一是有关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的“三一工程”的实施;  二是超高产杂交水稻攻关示范;  三是“海水稻”——也就是耐盐碱水稻的攻关示范。  “辣椒院士”邹学校也在这个春天里忙碌着。正月,湖南省组织了一批专家研究疫情发生之后全省蔬菜生产的应对措施。由于当时不能线下开会,邹学校就带领科研2022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