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1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12:11 点击:1104709

  通风讲门道 开窗的时机你掐准了吗?  疫情期间,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的卫生习惯想必你已经烂熟于心了。这其中,开窗通风,不仅可以保证室内干爽,还可以减缓病毒传播,让人精神舒畅。不过,说到开窗通风也是有技巧、讲门道的,“443”的通风秘诀你了解吗?赶快来“抄作业”。  不透气 四类污染物入侵你的家  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专家介绍,室内污染物的来源主要包括化学性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碳、甲醛、燃烧产物等;物理性污染物,比如噪声、家用电器产生的辐射;生物性污染,比如尘螨、各种致病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比如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氡”。   以二氧化碳CO2为例,正常的空气中CO2含量为0.03%~0.0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含碳物质的燃烧都会使CO2浓度增加。当CO2浓度达到0.15%时,人体就会出现不适感;浓度达到8%~10%,人体就会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肌肉抽搐。因此,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的氧气不足,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此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也适于许多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  快把“空气维生素”请进门  通风是一种引入新鲜空1721

  挽救海里的珊瑚 科学家却在天上做文章  本报记者 陈 瑜  近日,根据一项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大堡礁遭遇了5年内第3次大规模白化事件,此次白化事件也是该珊瑚礁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部分首次同时遭遇重创。为了与大规模白化作斗争,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首次进行了一项云彩增亮试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看看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光)是否有助于减轻海洋变暖对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损害。  云彩增亮技术是什么原理,它是如何对珊瑚实施保护的?这个技术操作起来有什么难度,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多种因素对珊瑚生存造成危胁  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许多珊瑚个体色彩绚丽,不逊色于陆地上的各种鲜花。  但是五彩斑斓的珊瑚为什么会有颜色,又为什么会出现白化现象呢?这与珊瑚虫和寄生在珊瑚虫身上的一种藻类有关。  首先我们要知道,珊瑚虫会分泌一种石灰质骨骼,这些外骨骼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珊瑚。而骨骼上分布的无数的小孔,就是珊瑚虫安身立命的“家园”。珊瑚虫不断繁殖、分泌,外骨骼越来越大,珊瑚越来越多,逐渐就形成了珊瑚礁。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1721

  生物大灭绝后,湖泊生态恢复需要多少年?  本报记者 张 晔  假如地球上演生物大灭绝,湖泊和陆地生态系统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假如这个问题让人难以回答,不妨把目光回溯到2.52亿年前。   那时,二叠纪末期的地球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引发了严重的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危机,约75%的陆地生物物种消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最新的研究发现,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湖泊和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需要1000万年才能明显恢复,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质学》。  鄂尔多斯盆地下埋藏远古湖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课题组的研究生赵向东和郑大燃博士在王博研究员和张海春研究员的指导下,与长庆油田解古巍工程师等合作,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中三叠统湖相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们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条富含油页岩和凝灰岩的剖面(霸王庄、马庄和衣食村)进行了高精度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并对剖面中的火山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进行了锆石铀-铅定年,最终将湖相油页岩底部年龄卡定在242百万年左右,归于中三叠统铜川组。这套油页岩是二叠纪末大灭绝之后已知最早的深1721

  杜仲公园二期五一开园 孙河郊野公园等将陆续开放  朝阳今年计划疏解还绿230余公顷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朝阳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朝阳区农村地区计划疏解腾退土地325公顷,城乡结合部地区计划实施绿化233公顷,目前各公园绿地建设项目有序复工复产。广渠路沿线三间房杜仲公园二期“五一”将试开园,位于北三环与四环之间的坝河常庆花园已于4月27日向市民开放。另外,孙河郊野公园、王四营地区官庄公园一期、小红门地区镇海寺公园二期、来广营地区朝来森林公园三期等共6处公园绿地也将相继亮相。  据介绍,杜仲公园二期将与周边的杜仲公园一期、百花公园、金田郊野公园等连绿成片,成为连接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间房地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京秦铁路以北多为大型社区,人口密度大,之前一公里范围内有杜仲公园一期,虽然可满足附近市民基本休闲活动,但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休闲娱乐服务,2018年,地区办事处加快对该地块的腾退,腾退出的土地用于高标准建设杜仲公园二期。  杜仲公园二期结合我国传统中药“杜仲”的药用价值,引入了“健康养生”主题,以药用植物和养生文化为特1721

  扩大疫苗接种有望减少抗生素使用  全球应对耐药性应优先考虑儿童接种  科技日报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9日发表一项医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认为,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腹泻,针对这两种疫苗,扩大或引入其接种项目有望减少中低收入国家儿童对抗生素的使用。这一发现支持在全球抗击耐药性的工作中,优先考虑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抗生素本质上是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作用,会干扰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然而细菌在与抗生素的博弈中,变得越来越厉害,现在,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已是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低收入国家的耐药性问题最为显著。   鉴于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约瑟芬·劳纳德及其同事,详细分析了在这些国家开展的大型家庭调查所得数据,以评估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疫苗对于5岁以下儿童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研究团队发现,24.8%以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和21.6%以抗生素治疗的腹泻感染,由对这些疫苗敏感的病原体引起。接种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或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相比,前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