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7 11:05 点击:1100157

日前,一个新手妈妈在付费睡眠引导群提问,称小孩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哭,想向群内老师求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没事”。约两小时后,孩子因窒息不幸身亡。据报道,3月份这个妈妈曾购买某公司的一个付费课程并加入微信群。某公司回应称网传信息不实,孩子直接死因并非趴睡,具体不便透露,孩子妈妈购买的课程已于3月31日停止。 孩子的死因是不是因为趴睡,需要通过医学和鉴定方能得出结论,某公司作为涉事方对此没有解释权。这名新手妈妈购买的育儿咨询课即便于3月31日停止,也不是该公司开脱责任的理由,毕竟这位妈妈的致命昏招是在该公司学来的。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从睡眠引导到孩子死亡的整个过程,都有该公司的服务人员在线指导,这位妈妈的各个动作都经在线服务人员把关。可以认为,孩子的死亡不仅直接发生在糊涂妈妈的眼皮底下,同样也发生在该公司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线交流者的眼皮底下。 婴儿在母亲面前一步步走向死亡,这是人间少有的悲剧。该婴儿即使因趴着睡出现嘴唇发紫等窒息症状,其母亲不仅没有警觉,而且还在群里讨教“要不要为孩子翻身”,无知到如此程度,真让人难以置信。哪怕稍微具备医学常识的人,想必也会迅速停止这个睡眠课程,不至于走到闹出人命金静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规定,负有决定、管理、监督等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窨井盖采购、施工、验收、使用、检查过程中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以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相关报道见03版) 众所周知,城市地下管道众多,而这类管道地面出口都需要窨井盖,所以窨井盖在城市星罗棋布。现实中,有的窨井盖因为丢失、损坏,有的因为质量问题,窨井变成“吃人井”,轻则致人受伤,重则致人死亡。据介绍,仅2017年至2019年新闻媒体报道的窨井“吃人、伤人”事件就有70余件。如何维护我们“脚底下的安全”,就成为社会一大关切。 此次“两高一部”不仅发布《意见》,而且公布了5件涉窨井盖刑事犯罪的典型案例。显然,发布《意见》是为了指导、规范地方相关执法机构办案,同时对涉窨井盖相关责任方是一种提醒,以减少或者避免窨井“吃人”事件发生。而公布典型案例,主要是为了发挥“以案说法”的警示效应。《意见》与典型案例同时发布,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值得期待。 其中,《意见》对相关人员追究刑责的规定值金静华

新华社记者 高文成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警告说,不要利用新冠病毒来攻击他人或者谋取政治利益,如此行径堪比“玩火”,非常危险。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团结一致,“最糟糕的时刻还在后面”。 谭德塞的警告振聋发聩。然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危机,为了“甩锅”推责,西方一些媒体和政客却仍在变着花样对中国污名化,企图借疫情给中国贴上各种标签。他们把“新冠病毒”说成“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把中国的抗疫合作称为“外交攻势”“宣传攻势”,甚至给中国的物资援助贴上了“口罩外交”的标签。 在他们的臆测中,中国伸出援手的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地缘政治图谋,为的是在西方国家之间制造隔阂,破坏所谓的“自由世界秩序”,从而为疫情过后“侵蚀”地缘政治地盘做准备。 这一切抹黑不仅荒唐可笑,更暴露了某些人将疫情政治化的险恶居心。这些政客荒诞的指责,无疑是在分解全球合作抗疫的合力。他们正在成为新冠病毒肆虐的有力帮手。 人类之所以能走出蛮荒,走向文明,靠的是相互扶持;之所以能战胜灾难,不断前进,靠的是守望相助。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体现着民胞物与的中国情怀,是回报善意的暖心行动,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是践行人类金静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国民阅读率的调查公布。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对外发布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接触媒介的主体,近七成成年国民希望全民阅读活动再多一些。(4月22日《光明日报》) 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十几年来,“多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氛围越来越浓郁,国民阅读率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应该说,去年的国民阅读率数据还是不错的,值得肯定,但细看数据,有些短板值得重视。 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所下降。具体地看,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6.33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33期(份)。也许有人说,这个下降并不能说明问题,毕竟现在阅读数字化转移十分明显,此小减彼大增,还是增。 再看一组数据,我国成年国民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纸质阅读“下降”和深度阅读“偏低”放在一起,指向了一个金静华

江城“归来” 不负韶华——武汉“解封”半月记   海报设计:潘红宇   新华社武汉4月22日电题:江城“归来” 不负韶华——武汉“解封”半月记   新华社记者   4月8日,“封闭”76天的武汉“解封”。   4月18日,武汉,这个先前国内疫情的“风暴眼”,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整体已降为低风险。   4月22日,武汉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足百人,其中重症、危重症仅剩十余例。   这是4月7日晚在武汉龟山拍摄的夜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武汉“重启”半月。浩荡的长江水,见证着这座英雄的城市,正从疫情伤痛中站起来。   当江汉关大楼的钟声再度与过江轮渡的汽笛声交织,当黄鹤楼旁又闻市井的喧闹,武汉正吹响新的号角,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4月14日拍摄的武汉长江二桥附近夜景。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有序复苏,武汉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回归”   4月22日,武汉“解封”后满第一个“隔离观察期”的日子。   这个一度因疫情“暂停”的城市,在保持毫不放松防反弹的前提下,正以一种科学谨慎有序的方式逐渐复苏。   22日起,武汉市城市公交、轨道交通恢复全线网运行。30日起,网约出租车也将恢复运营。   当交通纽带重新连接,金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