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20:35 点击:1094735

人民网伦敦4月12日电  (记者强薇)英国政府12日宣布,将向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捐助2亿英镑(1英镑约合1.25美元),以帮助贫穷国家遏制新冠病毒传播。 英国政府当天的声明说,英国将向联合国机构捐助1.3亿英镑,其中6500万英镑捐给世界卫生组织,2000万英镑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0万英镑捐给联合国难民署,1500万英镑捐给世界粮食计划署,1000万英镑捐给联合国人口基金。另有5000万英镑将用于支持国际红十字会等在武装冲突等地区开展工作。还有一笔2000万英镑将捐给非政府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英国的慷慨捐助表示称赞,称这一捐助有力地说明了新冠病毒是全球性威胁,需要同舟共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3日 16 版)艳红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可以从多使用环境友好产品开始 一根吸管,用可食淀粉作原料,有红薯、南瓜等多种口味可选;一双鞋子,鞋底鞋面都由植物材料制成,不仅可降解,甚至还能堆肥……这些看上去有点天马行空的构思,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日益丰富着我们对“环境友好产品”的认知。 环境友好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我们在生产、使用这类产品时,对环境的影响应该是无害或者低害的。现在不少洗衣液、洗洁精的包装上就注明了无磷的字样。以往,洗衣粉加磷会造成污染,对皮肤也有刺激。如今,越来越多环境友好产品的出现,也反映了大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正逐渐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无私馈赠,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过度索取。久而久之,生态容量减少、环境承载力降低,大自然变得疲惫不堪。可喜的是,经过这些年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逐步转变了这种状态。这种转变,便体现在不少人的日常生活里。比如,以前使用一个产品,我们会想:它对我,有用吗?如今,不少人也许就会多想一下:我用它,环保吗?这种转变,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现实中更好地落地生根。 目前来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普及环境友好产品,还有不艳红

为生态留白 为未来储绿 数据来源:2018年至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政府工作报告 核心阅读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占上海陆域面积近1/5,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加强崇明生态建设,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上海以地方立法形式保护崇明岛生态。如今,实施效果如何? 为加强对崇明岛生态的保护,2017年6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决定》于当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决定》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确,要努力按照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崇明生态建设。 近3年过去,这项法规的施行,给崇明岛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崇明人生态意识强,一点也不奇怪” 4月7日,天气稍暖,法官黄菲菲一大早就出门往田间走去。 作为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庭副庭长,这一天,她要去处理一起垃圾非法填埋案件。 一家负责垃圾收运的企业,将本应做专业分类处理的几车垃圾,偷偷填埋在了岛上。豆壳、菜叶等农作物垃圾和塑料泡沫等混在一起,盖在土中。天气升温,气味扩散,住在周围的村民发现不对劲,挖开来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艳红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办近日召开南方省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调度会议,部署南方省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措施。 会议指出,当前南方大部分地区已入汛,防汛工作逐步进入关键期。据预测,长江、珠江等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登陆台风可能偏多偏强。同时,面临防洪工程体系不够完善、防御应对大洪水能力不足等不利因素。总的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会议强调,各相关省份要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逐级落实防洪工程和城市内涝、山洪灾害、沿海风暴潮等洪灾风险区的防汛抗旱责任。要组织各地根据疫情风险情况创新检查方式,开展防汛检查,针对查出问题列出整改台账和责任清单,确保限时完成整改,对汛前难以完成的要制订应急度汛预案。要抓紧修订防汛抗旱防台风各类方案预案,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完善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发布机制。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13日 14 版)艳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出“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4月8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也特别强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当前,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外需受疫情冲击较大,内需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可能增多。要认识到,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拉动力,扩大内需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立足点,必须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更要认识到,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促进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才能有效扩大内需,更好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强保障和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