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2:44 点击:1092798

核心阅读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广大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形式灵活、资源整合能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等特点,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搭建群众参与的公共平台,凝聚社会公共服务正能量,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力量和载体。如何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记者对话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罗旭、山东威海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书记刘长城和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共同探讨。 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搭建群众参与公共平台 记者: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组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举措? 罗旭:我所在的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期扎根于社区和街道,和居民、街道办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都建立了长期和深入的联系。因此,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基层所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纫

应急管理部提醒社会公众,发现森林火灾速打报警电话12119,森林防火要牢记“十不”:不带火种进山、不在林区吸烟、不在山上野炊、不在林区内烧纸上香、不在林内燃放烟花爆竹、不在林内放火驱赶动物、不烧荒、未成年人不玩火、不在林区打火把照明、不在林内生火取暖。 3月17日,山西省榆社县因祭祀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经过7天扑救火场明火才被全部扑灭;3月18日,一天之内全国接连发生14起森林火灾;3月30日,四川西昌发生森林火灾,致18名地方扑火队员和1名向导牺牲……近期,全国多地森林火灾多发,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日趋严峻。 据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以来,华北、西南地区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明显,大风天气频繁,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南部、山西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降水偏少五至八成,局部地区偏少八成以上,出现中度气象干旱,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持续异常偏高,部分地区森林草原火灾呈高发态势。 “目前发生的森林火灾绝大多数是人为原因引发。据统计,2010年至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灾中,由人为原因引发的占97%以上。” 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祭祀用火、农事用火、野外吸烟、纫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邱超奕)记者从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测温仪、呼吸机产能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截至4月5日,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日产能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国内边境口岸和重点地区的医疗物资保供工作,同时力所能及地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9日 01 版)纫

医患携手并肩,同心协力抗击疫情 最近,一则视频温暖网络。一位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房中为即将返程的医疗队员拉起小提琴,用悠扬的乐曲作为临别赠礼。一个月前,上海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刘凯医生,推着这位老人做CT时在途中停下,让住院已久的他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这温暖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老人不仅身体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临别之时,他连连对上海来的医生、护士表达感恩之情。 感恩,不仅是老人的心意,也是所有患者共同的心声。病愈出院的人们写信、留言,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还真挚地邀请他们再来武汉做客。每当支援湖北医疗队返程,都会有康复患者在路边送行,一声声“英雄”,一句句“感激”,饱含着最深情的敬意。 患者感恩,源自医护人员的巨大付出。各地医疗队进驻多家方舱医院,对轻症患者应收尽收、精心治疗: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同本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多学科医疗团队通力合作,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一个都不放弃。不计成本、不惧困难,只要有一线希望,医护人员就会尽百倍努力。 除了全力救治病患,医护人员还千方百计为他们加油鼓劲。“黎明就在前方,有我守护在身旁”,在重症病区,陕西支纫

“刚刚已经拿到了健康包,是用一份人民日报包着的,打开健康包,里面是一盒连花清瘟胶囊和20个口罩……”近日,在“抖音”上,一段小视频火了。一位在意大利米兰的中国留学生,晒出了收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发的健康包。 这份特殊的关怀,是用人民日报海外版包裹着的。平日里,人民日报海外版是海外游子的一封家书,关键时刻成为留学生的健康包。用这份报纸包裹的礼包里,除了抗疫物资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这其实是一句改编的诗,源自唐代诗人沈韬文的一首残诗《游西湖》:“菰米蘋花似故乡。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 抗疫过程中,类似这样通过话语温暖人心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肆虐全球的疫情面前,语言成为一种特殊的工具,它传递着力量,传递着温暖,成为抗疫精神的载体。背后的故事,则充满了文化含量。 经典诗词章句富含浓情厚谊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月上旬,在向中国捐助抗疫物资时,日本湖北总商会、日本京都府鹤舞市、日本富山县等协会或政府部门捐赠的物资箱上印的古诗火了。 典雅的中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