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汽车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23:01 点击:1091824

近日,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天津组走进企业、机关、施工现场等,深入调研复工复产情况。 堆场、码头,机器轰鸣忙着施工作业。调研组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了解到,早在2月15日,企业就已复工。 疫情期间,企业如何做到尽早复工?公司负责人方胜说,部分工作人员未离开,省下了往返和隔离时间,可以迅速投入工作;此外,行业主管部门帮忙解决了开标难题,也是企业能够尽早复工的重要原因。 原定于2月4日和6日召开的设备采购开标会,受疫情影响没法如期举行。对该企业来说,不开标就没法预订采购设备,而有些设备制造周期很长,得等8到10个月。“如果采购标段时间不确定,后面的设备生产制造、安装调试、投产就都要停滞。”方胜解释。 开标,也存在困难。疫情之下,各地竞标单位如何赶到天津呢? 天津市港航管理局获悉后,第一时间协调各方。几家单位合议后,决定“不见面”开标,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完成。 一开始,也有投标企业不理解,“等疫情完全过去了再说呗,着啥急啊。”因为标书需要严格保密,一般都到最后截止时间,投标人才谨慎送到开标地点。现在要提前几天就做好标书,通过邮寄送达,他们有担忧。但经一一解释后,这种特殊的开标方式得移动汽车衡

春耕生产正当时。湖南应对疫情影响,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双稳定”。湖南明确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150万亩,比上年增长3.3%。其中早稻面积1830万亩,增长11.5%。 粮食生产能不能稳得住,目标任务能不能完成?记者跟随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湖南组,来到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与幼雄水稻专业合作社。 在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准备用于机抛秧的秧盘。“我们自己的已经育完了,现在这些都是为周边农户代育秧的。”负责人董敏芳说。她介绍,今年代育秧需求很大,合作社提供服务的面积达到了3000亩。“集中育秧,每亩大田的成本能降低20元左右,很受老百姓认可。”在幼雄水稻专业合作社,类似的代育、代管服务,已服务周边农户、家庭农场超过1000家。 今年春耕,湖南在66个县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省财政按照每亩大田60元的标准对专业化集中育秧给予补助,对开展机抛(插)秧作业每亩再叠加40元补助。岳阳市则重点支持1000个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引导和支持种粮大户提供水稻秧苗或育插秧一体化服务。 在董敏芳看来,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能够保证,还有一个因素是种双季稻“更划算”了。“今年如果种30亩双季稻,可以获得5000移动汽车衡

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返程 被授“同济医院职工”  (抗击新冠肺炎)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返程 被授“同济医院职工”   中新网武汉4月7日电 (胡传林)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164名队员7日从武汉返程。临行前,武汉同济医院给每名队员颁发“纪念证书”和“同济医院工作牌”。 武汉同济医院医务人员给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员送鲜花 王康荣 摄   “两个多月的共同战斗,我们早已把你们当作家人,当作同济医院的职工。”武汉同济医院相关领导在送别仪式上表示。 武汉同济医院医务人员给王辰院士送鲜花 王康荣 摄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自1月26日起,该院先后派出6批共164人医疗队驰援湖北,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C6病区、部分方舱医院医疗救治及临床科研攻关任务。 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员依依惜别 王康荣 摄   医院在派出最精锐力量的同时,还驰援运送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生命支持设备和医用防护物资来汉,形成了以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为领队,王辰院士为业务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团队为骨干,多学科综合参与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病亡率。 武汉同济医院给每名队员颁发“纪念证书”和“同济医院工作牌” 王康荣 摄   中移动汽车衡

武汉即将打开城门 疫情防控仍是首要任务  武汉即将打开城门!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 疫情防控仍是首要任务   湖北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小区封控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8日凌晨,也就是今晚24时,武汉将要打开离汉通道,这标志着封控管理76天的武汉就要打开城门。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指出,武汉“解封”是一件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武汉人民期盼已久的高兴的事。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麻痹大意。   武汉市政协主席 胡曙光: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解封通道并不等于解除防疫,打开城门更不等于打开家门。武汉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严峻,疫情防控仍然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继续开展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做好小区封控管理。 【编辑:白嘉懿】 移动汽车衡

世卫组织:全球护理从业人员达2790万 仍面临短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7日电(记者 张尼)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报告》称,全球护理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790万,但仍然面临着护士短缺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2030年,护士人数将比预计需求短缺570万。 资料图:四川一家医院举办一场体验护士职业特别活动,10多位护士的家属来到医院当上了“临时护士”,体验、感受护士职业。陈松 摄   据介绍,此次有191个国家为报告提供了数据,创历史新高,比2018年提供数据的国家数量高53%。   《报告》显示,全球护理从业人员为2790万人,其中专业护士1930万人。2013-2018年期间总存量增加了470万,且护理是卫生部门内最大的职业群体,约占卫生专业人员的59%。   数据显示,总计2790万护理人员中专业护士为1930万人(69%),助理专业护士600万人(22%),非专业护士260万人(9%)。   但《报告》也强调,目前还没有一支与全民健康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称的全球护理人员队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拥有全世界80%以上的护士。   据估计,2016年全球护士短缺达660万,2018年略微下降到590万。其中530万人(89%)的缺口集中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护士人数增长几乎赶不上人口移动汽车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