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报名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6 00:45 点击:1091111

  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助理员程蕊:“黑包公”也是“暖心姐”   -中国军网记者高辉 通讯员任伟锋 王永涛   她,经验丰富、工作认真,但她要求严格、铁面无私,也常让人头疼……于是,人送外号“黑包公”。   她,就是程蕊,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助理员。   疫情袭来,她挺身而出奔赴武汉,在火神山医院负责9个科室18个病区的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标识标牌等相关工作。   检查护理病历是程蕊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全院上百份病历一查就是大半天,她从未有丝毫马虎,每份不符合规定的病历她都会做详细登记,并及时向科室反馈。   修改护理病历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但是程蕊始终坚持原则、寸步不让。“准确完整记录病历,不仅是对病人负责,更是对医疗救治工作负责。”程蕊说。她总是督促一线护士认真记录病历,为掌握病情、总结经验、科学防治提供可靠资料支撑。   “‘黑包公’来了!”程蕊刚走进“红区”,就引起了护士的注意。作为护理部助理员,程蕊会定期到病区的污染区、潜在污染物和清洁区检查护理质量。每一次查房,她都将不规范之处认真细致做好记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除了护理管理等工作,程蕊还担任所在医疗队的后勤“大管家”。程蕊随研究生招生报名

一线抗疫群英谱丨金鑫:火神山生命物资的“摆渡人”  一线抗疫群英谱丨金鑫:火神山生命物资的“摆渡人” ICU内调试设备。张军华摄   一道探照灯的光束,刺破知音湖的春夜。那是金鑫,按惯例开始夜间库房巡查。远处,汉江穿城而过,江滩的景观灯早已熄灭,江轮汽笛声在黑夜里格外响亮。   这是金鑫到武汉的第55天,也是他在火神山的第55次巡查。他,是火神山医院医学工程科主任,负责医院的医用氧气、耗材、试剂、防护物资等供应保障和医疗设备引进维护。2月3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火神山医院首日,金鑫便开启了自己特殊的“战备”时刻。1000张床位,1500平方米的库房,在这个不为人所知的“火神山弹药库”,“80后”科主任金鑫像一团火,拥抱了这个愁云惨淡的寒冬。 清点物资。张军华摄   激情似火——   江流澎湃不可当   战“疫”打响。   调试,是金鑫面对的第一道坎。偌大的医院,从病区到检验辅助科,救治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疏忽。   任务就是动员令!金鑫带着6名队员一头扎进库房,吃住都在医院,面对险峻的疫情、递增的收治数,团队始终激情满格、壮志满怀,常常一干就到深夜。与此同时,物资需求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团队不断加速、分秒必争……   搬家还得乱三天,何况是进驻一家刚竣研究生招生报名

  中新社广州4月5日电 (蔡敏婕)擦拭墓碑、静默悼念、鞠躬祭拜……5日,广州春雨淅淅沥沥,一场集中祭扫活动在该市新塘华侨公墓进行。   主持人诵读完祭文后,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花坛葬区,用鲜花寄托对故人的哀思,为疫情之下,不能到现场扫墓的逝者亲友完成祭扫心愿。   据了解,启用于2010年的华侨公墓怡安新苑的花坛葬,把逝者骨灰盛放在可降解的骨灰坛中深埋地下,上面种植花草,不留坟头,并在纪念碑上镌刻先人名字以作纪念。   随着时间流逝,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原地可循环安放新的骨灰,是生态安葬方式之一。10年来,共有1080具骨灰安放在怡安新苑花坛葬区,生态花坛葬的规模逐年增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18日起,广州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侯雪军说:“我们集中采购4.4万枝献花,清明节期间,将按照‘一墓一花’的模式,为长眠于华侨公墓的逝者敬献鲜花。”   侯雪军称,家属也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或网站登录开展网络祭祀,通过“云拜祭”祭奠亲人。   广州已形成以骨灰寄存为主,骨灰还林、骨灰撒海、草坪葬等多种方式的生态安葬服务体系,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4%。   其中,自1988年、198研究生招生报名

“英雄归来”——天津医科大学师生鲜花迎“援鄂医疗队”  中新网天津4月5日电 (记者 张道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休整期满,4日回到天津医科大学。 图为天津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 张道正 摄   这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直接调派,7所大学医院16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在接管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期间,实现了收治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工作“零差错”、医疗安全“零投诉”、医疗事故“零出现”的目标,成为各方一致认可的“救治范本”。   天津医科大学4日举行简短而隆重的仪式,迎接天总重症救治医疗队凯旋。在该校主楼前,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姚智、校长颜华等学校领导、大学医院负责同志、在校师生共同致敬援鄂英雄,欢迎勇士平安凯旋。副校长王耀刚主持欢迎仪式。 图为天津医科大学师生现场欢迎。 张道正 摄   颜华代表学校宣读“致天医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致敬辞”,他指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天医人殚精竭虑、一往无前,挥洒赤子心、爱国情、报国志。从津沽大地到九省通衢,从“救治三原则”的首次提出到武汉第一医院重症病区里的“天总模式”“救治范本”,天医人创造了分秒必争的天医速度、超高治愈的天医品质、传承了求研究生招生报名

  王天玺同志逝世  新华社天津4月5日电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王天玺同志,因病于2020年4月2日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  王天玺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王天玺,彝族,1942年10月生于云南省云县。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起先后任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法案处干事、副处长。1985年9月起先后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办公厅副主任、主任。1992年2月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3年9月任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7年3月任云南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2001年2月至2003年12月任求是杂志社总编辑。   王天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编辑:王诗尧】 研究生招生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