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付出换来却是寒心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10:19 点击:1090818

港媒:港府接滞留秘鲁的香港居民回港,8人持BNO护照没人管【环球网报道】香港特区政府3日表示将安排专机接载滞留秘鲁的香港居民由利马飞往伦敦,再转乘已预留机位的航班返港。据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3日报道,有滞留秘鲁的香港居民表示,秘鲁发出通知,持中国护照可以出境,自己承担机票费用。若是持BNO护照(英国国民(海外)护照),需要有英国大使馆的同意才能走,但现在英国大使馆不管,有8个人属于这种情况。报道称,此前,尽管特区政府在2月中旬已呼吁市民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游计划,但有乱港分子无视政府劝告,执意前往秘鲁旅游,其间更有人在秘鲁著名景点库斯科旧城区“武器广场”展示英国国旗及“港独”标语旗帜等。《大公报》报道称,在秘鲁宣布紧急状态、关闭全部边境后,一些香港居民才意识到问题,随后求助香港入境处及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希望港府包机接他们回家。此事在香港舆论引起极大反响,有市民批评涉事人厚颜无耻,“无事就骂政府,有事就求政府。"其后,香港特区政府网站3日晚刊发新闻公报称,港府协助香港居民离开秘鲁的专机预计将于当地时间3日下午约4时(香港时间4月4日凌晨5时)从利马出发飞往伦敦,有关的香港居民抵达伦敦后将转乘已确认机位的一般航班回港,费用由用者支付。新闻公报称,至今,香港入境处共接真心付出换来却是寒心

【地评线】京彩好评:慎终追远 接力奋斗  【地评线】京彩好评:慎终追远 接力奋斗  今又清明春草绿,复缅先人寄哀思。慎终追远、洒扫祭奠,让生者与逝者、当下与历史得以跨时空对话。祭祖寻根构成了清明的情感特写,凝结着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今年清明,因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而分外特殊。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与病毒的鏖战中,全国已有三千余位同胞不幸过世,其中有不少人,牺牲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今天,我们对先祖、对英烈、对死难同胞“祭之以礼”,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对英雄的崇高敬意,也意在更加深刻地领悟生命的价值、奋斗的意义。  从没有从天而降的家国强盛,也没有理所当然的岁月静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无数先辈为救亡图存、独立富强披荆斩棘、前赴后继。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泰民安依旧建立在不懈奋斗与巨大付出之上。两个多月的“战疫时间”,以最残酷也最直接的方式提醒我们:你眼中充满光明,是因为有人把黑暗挡在了身后。他们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患者”的白衣战士;他们是日夜坚守筑牢防护长城的社区干部;他们是“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战斗”的志愿者……无数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甚至为真心付出换来却是寒心

  中新网昆明4月4日电(缪超)记者4日从中共云南省德宏州委宣传部获悉,当天15时48分,德宏州陇川县章凤镇芒弄村委会的一片人工杉木林突发山火。   火情发生后,陇川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州、县应急、林草、消防、公安等部门及各乡镇民兵、当地民众共450余人组成扑火队伍赶往现场进行扑救。   至19时20分,明火已全部扑灭,现在正在清理余火,受火面积正在统计中。目前暂未收到人员伤亡信息,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完) 【编辑:陈海峰】 真心付出换来却是寒心

李宾宾:在ICU里 我就是患者的依靠  【一线抗疫群英谱】李宾宾:在ICU里 我就是患者的依靠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危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用快速、敏锐、精细的护理与医生默契配合,合力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今天(4月4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我们来认识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的一位护士——李宾宾。  在李宾宾看护的危重症病房,一位刚刚拔管的患者精神状态不好,不愿配合医务人员工作。看到这一情况,李宾宾赶忙上前轻声安慰。患者紧紧拉住她的手,坚持要她陪着自己。  李宾宾所在的病区是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东区7层的危重症监护病房,无论是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吸痰、俯卧位通气、呼吸机的使用、ECMO的管理,她都要熟练掌握、精准操作。除此之外,她还要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帮助他们恢复意识。与普通病房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患者很少能给出回应。  在李宾宾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之前紧紧拉住她的手不放的患者在清醒之后的第二天已经转移到了普通病房,她还记得拉着李宾宾手时的情景。  眼下,这位患者已经可以下床走动,肺部的情况也在好转。 【编辑:陈海峰】 真心付出换来却是寒心

  “愿所有披星戴月之人,都有千万星辰守护”  新华社兰州4月4日电(记者李杰 朱艺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卫星经营的手工皮具店暂时歇业,可他却没有闲下来。每天下午四点,张卫星身着一袭皮衣,穿戴护膝和警示马甲,戴上口罩和头盔,骑上摩托车,赶往兰州市肺科医院。  “四点半,肺科医院的医生就该换班了。”原来,从大年三十开始,50岁的张卫星便骑着摩托车来到甘肃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定点救治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做起“艄公”,义务“摆渡”医护人员。七十多天义务接送,张卫星将医护人员上下班时间了解得清清楚楚。  “我从电视上看到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冲在抗疫一线,就想着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张卫星说,“疫情发生后,马路上都没什么人了,公交车停了,出租车也少,医护人员肯定回家难,我就骑着摩托车开始接送。”   刚开始接送时,张卫星基本早上十点钟出门,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起初,家里人并不知情。但平均两天就骑行400多公里,两天就得加一箱油,家人很快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妻子和父亲从反对到理解,后来也支持起他的工作。  最忙的时候,张卫星一天要接送20多人。一月底的一天晚上,张卫星送一名护士回家,不一会儿这真心付出换来却是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