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封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4 15:27 点击:1079574

  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打击涉疫犯罪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董凡超   “很接地气、发声及时、打击精准。”2月11日到3月12日,一个月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对此,法学界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犯罪与刑罚的连接越紧密,遏制犯罪发生的效果越好,教育警示作用就越大。”清华大学教授张建伟认为,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最高检一个月内发布5批典型案例,是刑罚即时性的体现,对于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起到极大震慑作用。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艺看来,疫情防控期间,最高检高频率、大力度发布5批典型案例,解决了司法办案中的疑难问题,及时回应了涉疫司法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和政策问题,统一了执法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回应群众期待的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普法宣传。   “相对于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及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可以快速、有效应对当下检察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保证和提高检察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沈海平认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发布指导性典型案例,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司法辅助机制。   法律适用的明晰和执法标准的统一都需要文集封面

  疫情过后,如何补上生命教育的必修课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每天新增的死亡数字背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应声栽倒,无数个家庭因此陷入悲痛的阴霾。   生命对于个体到底意味着什么?面对一个个垂危的生命,无数名医护人员在疫情中逆行,普通公民自觉做好防护隔离,各行各业的员工保障物资供应,认真履行职责……面对生命这堂认知教育必修课,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都经历了一次考验。   近日,上海市率先提出将生命教育纳入幼儿园和中小学课程,要求广泛传播医学和健康知识,普及敬畏生命、关爱健康、尊重医学规律的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全社会对医学、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   其实,早在2005年,上海市就下发了《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包括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的生命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展开。而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背景下,各个社会主体的行为选择赋予了生命教育新的内涵和外延。此次疫情中,野生动物的生命、肺炎患者的生命、医护个人安危、他人的健康安全、个人卫生习惯、国民素质等拓展了生命教育探讨的空间文集封面

  一次次的坚守 换来的是笑容和“生”的希望  通讯员 陈晓霞 李春梅 本报记者 雍 黎   3月10日,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感染二科新收治了3名患者,其中2位是由重症科转来的。“夜里是患者最容易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我得留下。”担心患者病情变化,感染二科党支部书记徐智再次“夜不归宿”留守病房。   队伍到达武汉后的第1周,徐智几乎每天吃住都在病房,“有事叫我,我都在。”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很多医生有丰富的专科临床经验,但却是第一次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我得留在病房帮助他们。”徐智说。   一天夜里11点多,一位患者突发呼吸衰竭,当班医生紧急求助。徐智快步走出值班室,一边电话告知紧急处置方法,一边迅速穿好防护服,及时赶到患者身边。连接呼吸机、设置呼吸参数、调整用药医嘱……一通操作下来,徐智浑身汗湿、护目镜里也布满了汗珠。待患者病情稳定,徐智走出病房时已是后半夜。   “守房人”是医护人员私下对徐智的称呼,“只要他在病房,我们上夜班就觉得比较安心,不怕有紧急状况发生。”徐智的同事吴小程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病情都在逐渐好转,医生的救治经验也在与日俱增。尽管如此,但凡有重症患者或者病情不稳的新文集封面

  禽流感病毒传播竟然也划“圈子”  本报记者 张佳星  近日,《自然》杂志刊文《中国禽流感或经家禽贸易传播》,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田怀玉团队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查找出H5N1和另外两种禽流感病毒(H7N9和H5N6)在中国各省的传播规律。  家禽既是传播者也是受害者   “自从H5N1禽流感1996年在我国广东省第一次暴发以来,禽流感病毒已经在我国家禽中流行了20多年,传播范围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均曾出现疫情。”田怀玉介绍,以往研究证实,禽流感病毒是从其自然宿主野生水鸟传播到家禽的,而人往往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  野鸟迁徙的过程中病毒也在进化,同时病毒的传播跟随野鸟迁徙同步推进。“这就好像病毒的衍化给病毒传播打上了‘时间戳’。根据基因分析获得不同病毒的‘亲疏’,可以反推它们传播的路径。”田怀玉说。  对于这类流感病毒来说,家禽宿主体内不仅是它繁衍生息的“家园”,还是升级的“圣地”——能使病毒进一步进化,出现新的禽源流感病毒。例如,近几年在亚洲出现的H5禽流感亚型H5N6和H5N8,后一种亚型随后传播到欧洲、北美和非洲,导致当地家禽暴发疫情。  “禽类除了野鸟还有家文集封面

  家犬在驯化中 比灰狼积累了更多有害突变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课题组和伊朗克尔曼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合作,成功揭示了伊朗家犬在驯化过程中积累的变异组。  目前,世界上有400多种性情不同、形态各异的品种犬。尽管这些家犬群体之间差异巨大,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灰狼。  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国栋介绍,历史上,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大片肥美的“新月沃土”,曾是现有记录的大多数动植物的驯化地,有研究表明,这个地区的品种犬和灰狼共享了很高比例的单倍型数量。所谓单倍型,就是若干个决定同一性状的紧密连锁的基因构成的基因型。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品种犬,与灰狼的种群亲缘关系更为接近。   为了进一步研究家犬驯化过程的遗传基础,研究团队对来自“新月沃土”东部伊朗的3只狼和3只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共鉴定到大约1200万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SNPs),在灰狼中鉴定了1000万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家犬中鉴定了近780万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  此外,他们还鉴定了350万个基因短片段插入缺失,其中在灰狼中鉴定了310万个,家犬中鉴定了220万个。同时,在伊朗的6个样品中,文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