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30 02:10 点击:1076903

Q: 我2004年结婚,育有三个孩子。我是那种事业家庭两头忙的人,前两个孩子基本我爸妈帮忙,上幼儿园后我就自己带。老三上幼儿园前是婆婆帮忙,她是一个比较势利的人,那时我赚钱少,她话里话外看不起我,说我赚那么少钱不如在家看孩子。 后来通过自己努力事业越做越好,她的态度就转变了。孩子上幼儿园就不用她了,我自己接送,我在办公室买了个沙发,接了孩子我接着加班,大的写作业,小的累了就在沙发上休息。 老公前几年自己创业,开了工厂,我出差时他接送孩子,后来忙不过来,家里请了阿姨,我轻松多了,日子越过越好,老小也上学了。 前年我离职自己开公司,请了司机专门接送孩子,我有更多精力放到公司。去年老公工厂生意不好,赔了很多钱,我拿自己的积蓄帮他还了一些,算是中年期的一个重创,但我觉得再努力几年也没问题,钱挣多多花,挣少少花。 这时婆婆来找,说小姑子买房要借钱,小城镇住房一共70多万,她自己只有十几万元非要全款买,我只能给她15万。可不久她就去买了辆新车。后来婆婆又买房,装修费和家电家具让我出钱,我又给了,花钱买个清净。 本以为大家以后相安无事了,结果噩梦从此开始。她跟公公生气,搬到我家住,到现在一年半了。自从忖

你是第一次当媳妇,婆婆也可能是第一次当婆婆。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去创造一种新的人际关系,这种新的人际关系包含以下几点: 首先是边界问题。面对自己不喜欢,或者排斥的行为时,我们要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就像婆婆认为媳妇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不应该在外面工作。那这时你完全可以选择拒绝,表明自己的想法。只要你维护好自己的边界,对方是无法打破的。 其次需要重新理清一下关系。结婚之后就有另外一个身份——妻子和儿媳,这就需要去承担这些角色的功能。 第三,在跟婆婆的交往中,价值互换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是特别理解,他们会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可以用价值来衡量。有些儿媳不理解这一点,就会认为婆婆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比如,为我带孩子,给我做饭,帮我打扫家里卫生。这就会导致,她们跟婆婆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大的矛盾,因为这并不是一次很好的价值交换。 我们所说的价值交换,首先就是要认同婆婆为我们的贡献。如果我们一直在否认这一点,那么婆媳关系肯定会变得很糟糕。 最后就是理解,理解的基础就是我们要看见对方。 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看别人的行为,但这叫盯着不是真正的看见。见的概念是我们去理解这件事的整个过程,还有对方忖

一般,女性体验亲密关系的情感强度更大,她们对家庭有更多的投入,这意味着她们更有可能站在冲突发生的前线。另一方面,婆媳之间可能会觉得没有从对方那里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一起相处时,就会觉得是侵入性的和控制欲很强的。 当人们谈到家庭矛盾冲突时,通常认为最难处理的就是婆媳关系。 婆媳冲突 当两个相对陌生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就会产生很多冲突。家具怎样摆放?房间如何布置?准备什么饭菜?家务谁干?即使婆媳不住在一起,但她们仍然在这种三角关系中争夺男人的注意力。一般情况下,媳妇会在这场冲突中获胜,因为已婚男人与母亲住在一起的时间会少。即便如此,婆婆与她儿子的关系更深厚,这可能会让媳妇感到没有安全感。 有趣的是,婆媳之间的冲突很少集中在对感情或爱的竞争上,而是更多地集中在两个女人都想对男人施加影响的愿望上。因此,婆婆们可能会详细回忆儿子的童年,而儿媳们关注的是排除了婆婆的夫妻关系。 当孩子出生时,这样的冲突就会被激发起来,代际间在育儿偏好上的差异就会凸显。这时通常需要老一代人做出妥协,与孩子父母的做法保持一致。 “维和”要点 如果关系从一开始就存在冲突,那么这种冲突就不太可能消失。最好的结果忖

  本报讯(记者 王润)近日,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时长33分钟的英语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回顾武汉“封城”1个多月来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部展现武汉抗“疫”历程的英文纪录片。  截至3月9日,《武汉战疫纪》视频观看量已经突破2000万,其中,海外观看量高达500万,成为全球网友了解中国抗“疫”真实情况的一扇窗口。  该片通过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对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进行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记录武汉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  在该片总导演葛云飞看来,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如实记录这个城市此刻的状态和情绪,“全世界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武汉为全中国、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或许10年后的人们再看这部纪录片,就知道当年从医护人员到普通百姓,如何在封城状态下顽强坚守,携手抗击疫情。”  纪录片最后,一位医生对着镜头缓缓说道:“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灾难、疾病、恐惧都跳了出来,但盒子里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之前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是问题。” 【编辑:田博群】 忖

董登新:82%的美国人没有医保支付——美国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能吃低保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40%的美国人为什么看不起病?美国医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近二十年来一直专注于美国社保及养老金研究,研究颇有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3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在有关美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听证会上,一位女议员指出:40%的美国人付不起400美元的医疗费,33%的美国人去年推迟了看病。她当场质问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能否对所有美国人提供免费检测、治疗、隔离,但雷德菲尔德却无法作出正面回答。对此,我们许多国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觉得不可思议:世界最发达的美国,居然还有高达40%的人,连400美元的医疗费都付不起?是的,确实如此,因为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医保(即基本医疗保险)支付。1965年美国创设基本医疗保险(Medicare),并复制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原理,参保人在整个工作期间必须强制缴费(以税代费),但只有年满65周岁(进入老年人行列后),才能享受医保支付待遇。美国这一特殊医保给付模式的创设,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博弈的结果,也是世界的唯一。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