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主席工作总结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5 22:21 点击:1074491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群众日常餐饮和物资需求,推动南岸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昨日,记者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南岸区市场监管局在各项防疫工作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全力以赴推动辖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期间,南岸区市场监管局共巡查市场主体9172户次,巡查复工复产单位1747户次。目前,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开始复产复工。为有效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该局加强对生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南岸区市场监管局食品三科科长曾万明说:“防疫期间,辖区内所有餐饮企业都收到了一份损失情况表。”通过这份表格,该局统计并了解了辖区内餐饮企业的行业现状和实际困难。考虑到传统餐饮企业经营难处,该局第一时间为传统餐饮企业办理网络经营许可。若办理过程中企业提供的资料不齐,该局启动容缺审批机制为其提供便利。   据了解,该局指导南岸区餐饮行业协会联系重庆美食栏目及各类广告传媒,免费为30余家传统餐饮经营户开通头条号、企鹅号、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努力帮助传统餐饮企业扩大宣传、增加人气。   予以帮助的同时,也要严格予以监督。曾万明告诉记者工会主席工作总结

他们的婚礼在医院举办,防护服是最美的婚纱; 他们跨越1000多公里,只匆匆一见,便各自奔赴一线,成为抗疫父子兵; 他们相继进入重症病区工作,相信最美的爱情是并肩战斗; 他们每天有繁重的任务,却从不告诉对方,只想让爱的人知道自己一切安好…… 在抗疫一线,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他们在危难中展现出的爱情与亲情,格外令人感动。 “把防护服当作婚纱” 2月28日下午17点,武汉雷神山医院B3办公区一派忙碌。桌子上摆着鲜花,墙上贴着红色气球,医护人员脚步匆匆……一场“战地婚礼”即将开始。 17点18分,新郎、新娘出场了。这对新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新郎叫于景海,今年25岁,是肝移植监护室护士,新娘叫周玲亿,比新郎小1岁,是消化内科护士。 2月19日,于景海和周玲亿同时成为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并且都在ICU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虽然在同一个病区,但两人上班时间很少重合,常常见不了面。 “周玲亿长期在消化内科工作,刚开始我担心她不能适应ICU的护理工作。”于景海说,不过周玲亿的表现让自己刮目相看,“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打针、输液、吸痰等护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两人已相恋5年,原定2月1工会主席工作总结

抗疫:我是记者! 叶奂   受访者供图 张远晴   受访者供图 乔申颖   高兴贵摄 余瑾毅   受访者供图 范显海   受访者供图 张赫(前)   受访者供图 “他们是平凡人,更是战‘疫’英雄” ■ 张远晴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赴武汉前线的一名全媒体记者,我既要给报纸写文字稿,又要给海外网和新媒体“侠客岛”、“学习小组”拍视频。 我把文字和镜头对准了在武汉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医护人员、社区书记、志愿者、饭店老板、售货员、社区民警、下沉干部等,我跟着他们一起见证方舱医院的“休舱”、走街串巷巡逻、上楼登门送菜送药……这些近距离的观察和交谈,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武汉人民在灾难面前迸发的力量。 有一次,我去24小时封闭的社区采访。在一堆社区团购的米面油等物品中,有几份纸叠的生日帽。社区书记告诉我,现在采购不到生日蛋糕,但是居民工会主席工作总结

1月21日,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临危受命,紧急奔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作为第一位奔赴抗疫一线的北京三甲中医医院院长,甫抵武汉,便奔赴多家定点医院。他说:“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中医药救治规律,尽快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原则和方案。” 短短数日,刘清泉先后会诊了百余例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识逐步清晰明了,他与专家组成员得出结论:新冠肺炎当属“湿疫”,感受湿毒邪气而发病。从而初步拟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证治方案》(第一版),提交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之后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在疫情救治专家座谈会上,刘清泉提出对感染新冠肺炎患者应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对待,并强调中医药要早期全程介入治疗。对此,刘清泉确定了“祛邪必先扶正”的治疗原则,通过胃肠同治、解毒活血的治则,使轻症患者趋向痊愈,中度患者控制住病情,避免向重症、危重症转化,从而截断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体现出中医专长和优势,使得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倡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得以贯彻。 关于西医治疗新冠肺工会主席工作总结

进武汉、走荆门、去大冶、上恩施……过去一个月,宁波天易物流有限公司集卡车司机蔡校六进湖北,跑了近2万公里路,在前线物资运输“生命线”上刻下了自己的印记。 “大年初二我就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想着一定要去前线;我老家就在湖北,自己家里变成这样了,怎么能不去?”蔡校说,他的湖北之行几乎是“抢”来的,在公司组织运输车队前,甚至动过“独行”的念头。 初四那天,蔡校接到任务,从宁波北仑出发,到安徽滁州装上满满一车消毒水,再日夜兼程,赶赴湖北潜江。 “刚开始的时候,路面上没有车,没有人。”渐渐地,一人一车,两天一趟,蔡校找到了运货的“节奏”,周围环境好,就把车窗摇下来通风,累了就到服务区休息。 作为司机,蔡校最担心的就是半路车辆出问题。有一次出车,车上一根气管断裂,“想了几个办法都行不通,我还是不甘心,就在车上爬上爬下,检查了每一个角落”,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截备用管子,他就用剪刀一点点磨短,“不管环境多艰苦,都得去克服。” 每次车开到前线,蔡校都会看到很多令他感动不已的画面:送货到仓库,四五十岁的搬运工抢着做事;车窗外,环卫工人从来没有因为疫情停下手中的工作;车子在高速上熄火,重试启动时,一工会主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