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包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28 11:06 点击:1071971

  新华社西安3月9日电 题:阻断病菌传播路 织密稳产丰产网——陕西防病保粮采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彤   三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田里忙。惊蛰节气刚过,正是关中平原春耕春管的繁忙时刻,当记者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时,农人们劳作的场景不断映入眼帘。   长安区子午街办东台新村村民肖富余是一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粮农”,家里的20亩小麦,因为他的悉心照看,每年亩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   趁着春灌休息的片刻,记者与肖富余攀谈了起来。他说,今春气候干旱、雨水不足,东台新村和附近很多村子种植小麦的村民要靠机井抽水、人工浇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村里机井和设备的检修没有及时进行。但农时不等人,干旱的农田需要及时浇灌。当我第一次下田准备灌溉时,才发现机井出现故障,抽不上来水。当时我焦急万分地向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长安分公司工作人员孙宝平求助。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他就到了地里,勘查发现是机井电箱出现故障,导致电缆不通电。在调配来新的电箱并及时换好后,我今天就可以灌溉了。”   看着一股股清水流进绿油油的麦田,肖富余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正在查看小麦病虫害的长安区子午街办农业办公室主任妈咪包

战“疫”日记:印满勒痕的脸是最美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随着医疗队伍的增援,武汉确诊市民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我们团队也被分到了雷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九病区。   我的老家在湖北潜江,我主动申请加入辽宁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一线。      3月8日,来到武汉已经一个月。在这期间,每天都过得都很充实,上班、下班每天往返的街道我都牢记在心,待下一次回家探亲,我想重返这条街道,回忆这是我曾经战“疫”过的地方。   还记得初下病房,有那么些忐忑,但是经过与患者的接触,大家都是受病毒侵害的善良之人,看着他们的痛苦我们也很心疼,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做好了防护措施,我每次进到病房都会停留一段时间做解答与安慰,并用家乡话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的需求,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家都说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方言显得格外亲切,为我的回归点赞!有一对老夫妻在同一间病房,阿姨坐在床上边擦泪边说:“来武汉需要勇气,需要胆量,你特意回来是好样的!”而隔壁床的叔叔直接下床,给我深深地鞠躬,双手竖起了大拇指。我当场泪目!在沟通顺畅的情况下,患者们也是敞开心扉,诉说需求,我也是积极反复地传递信息并落实。我衷心地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各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平安回家!妈咪包

武汉11家方舱医院休舱 大批患者康复出院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疫情发生以来,为满足应收尽收的要求,武汉市将一批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逐步改造为方舱医院。随着大批患者治愈出院,截至今天(3月8日)下午,武汉的14家方舱医院当中已经有11家休舱,患者陆续分流到定点医院。   今天中午,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正式休舱,现有的59名患者转送到雷神山医院继续接受救治。武汉市客厅方舱医院是武汉首批规模最大方舱医院之一,从2月7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医疗团队在这里共收治了1760名患者,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休舱后,15支医疗队将原地休息待命。   据了解,武汉方舱医院从2月5日开始收治首批患者到今天,已运行33天,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截至今天下午,14家方舱医院中已有11家休舱,剩余3家方舱医院累计在院患者仅剩100多人。 【编辑:梁静】 妈咪包

她们 人间最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线上 有这样一群人 她们是忙碌在社区的网格员 是冲在战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 是主动报名守护家乡的志愿者 是驻守一方的基层社区民警…… 她们看似柔弱实则刚强 在战场的不同方向 撑起了抗击疫情的“半边天” 今天,让我们向人间最美的她们致敬    (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123社区网格员鄂文莉/新华社) 网格员的日常工作忙碌又琐碎 她们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 不停地处理来电 帮居民登记需求 联络医院、送物资、派车…… 她们是整个社区的大管家 忙起来连口水也喝不上 三餐更是不定时 面对居民偶尔的不理解和指责 她们会委屈的哭出来 听到居民们真心的感谢 她们心里说不出的安慰 最美的她们 在细碎的日常中守护邻里的平安    (图为武汉红十字会医院7楼临时ICU病房的一位护士/陈卓 摄) 医生、护士 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穿上那身白衣服,她们心里面就踏实了 口罩压痕、剪掉长发 在治病救人面前不算什么 少水少食、减少如厕 对她们来说是特殊时期工作的日常 对待患者的时候耐心安抚、悉心照料 她们从不觉得辛劳 护目镜里的每一滴汗珠 都是她们舍生忘死的写照 最美的她们 只是站在在病床前 就能给病人最大的力量  妈咪包

  巧手妈妈会“魔法“,用馒头给儿子做个“游乐园”冰激凌造型馒头 受访者供图熊猫造型馒头花生造型馒头  食物造型馒头  在刘婧的手中,牛奶、白砂糖、酵母粉、面粉、食用油……变成了十二生肖、果蔬、麻将,甚至是麦当劳套餐!抗疫期间大家都不方便出门,这个80后“巧妈”将做馒头的“绝活”最大程度发挥了出来,用馒头为儿子塑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幻世界。  失败过千百次  一直没有放弃  家住大渡口的刘婧是一名全职妈妈。儿子从小喜欢吃面食,由于担心外面卖的可能有泡打粉等添加剂,从孩子2岁半时开始,她就尝试在家,参照着各种美食APP上的方子自己做馒头。  做馒头嘛,说来简单,和面、造型、一次性发酵、上锅蒸,不就是这些步骤么?实际上,刘婧经历过失败的次数连自己都记不清了,但她一直没有放弃。  比如,面粉品牌不同,吸水性就不同,那么面粉和水的比例做出来的软硬度,就需要自己摸索,不能照搬。还有水温、房间湿度、酵母,各个环节的细微差别,都影响着馒头的成败。刘婧笑言早期的失败作品惨不忍睹,面没发起来啊,开裂啊,变形啊,样样都有。  她使用的原材料很简单,主要就是面粉,水或牛奶、酵母、糖、玉米油。而馒头中的色彩来自于天妈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