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9 18:25 点击:107105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在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医用防护归口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工程师岳卫华介绍了医用口罩的相关知识。   据岳卫华介绍,医用口罩分为三种: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其中,医用防护口罩等级最高。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医用防护产品使用指南》中,推荐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场景为隔离病房、隔离重症监护、发热门诊等特殊区域,由医护人员佩戴使用。一般推荐使用4小时进行更换,如果有污染,比如操作人员在有创操作时导致外表面有喷溅或者内表面沾污、沾湿的情况下会丢弃使用。   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口罩的使用也是分场景的。医用外科口罩是由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时佩戴使用的,目的是为防止血液、体液喷溅。医用外科口罩外表面对防血、防液性能是有要求的。而一次性医用口罩适合在普通诊疗环境里佩戴。   岳卫华建议大家,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密度不是很高的场景,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关于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长,岳卫华表示,“从产品标准上来说,没有规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院

返岗复工农民工达7800万 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3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有关工作举行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司长尚建华在会上表示,目前返岗复工的农民工达到7800万,占今年春节返乡的60%,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   2020年2月13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客运站客车经过全车消毒,乘客佩戴口罩,分散就坐。(陈月明摄/光明图片)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亿,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7亿人,跨省流动农民工约7500万。   从往年情况来看,春节期间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都会返乡过节,春节后的两周是返岗复工高峰。今年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   随着目前复工复产政策的出台,目前农民工返岗复工在有序推进。从各地监测的情况看,目前返岗复工的农民工达到7800万,占今年春节返乡的60%。从目前返岗复工的流向看,主要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广东、浙江外省农民工返岗复工率达到70%,江苏外省农民工返岗复工率约60%。   目前农民工返程复工正有序进行。 【编辑:郭泽华】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院

“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致敬“战疫一线的她们”  她们在这个春天闪耀光芒!“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别致敬“战疫一线的她们”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 有许许多多的女性身影令人难忘 她们 是战疫一线的女医务人员、女科技工作者、 生产女工、女警察、女社区工作者…… 是各行各业筑起生命防线的木兰战士 也是一抹光辉夺目的巾帼红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 让我们致敬了不起的她 【特别致敬——女医务人员】 无所畏惧冲向战场 夜以继日与死神较量 你们是最勇敢的白衣战士 在这个春天闪耀光芒 【特别致敬——女科技工作者】 以知识磨刀 用科研铸剑 你们是阻击病毒的勇士 你们的一小步 便是胜利的一大步 【特别致敬——医用品生产女工】 不眠不休劳作 紧张有序赶工 流水线上 你们为这个世界生产爱的防护 【特别致敬——女建筑工人】 双手蓄满力量 肩头扛起希望 用生死时速打造健康堡垒 你们书写了中国速度的新篇章 【特别致敬——女警察】 寒风中和疫情赛跑 冷雨中与险情交锋 大街小巷写满你的侠骨柔情 黎明黑夜最懂你的无悔坚守 【特别致敬——女社区工作者】 在楼宇间奔走 在小区里值守 小喇叭、测温枪和一袋袋柴米油盐 是你们最温情的告白 【特别致敬——女货车司机】 柔是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院

“让我看看你的脸吧”      在湖北省老河口市,6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杜大爷3月2日治愈出院时,对前来送行的医生周天敏提了这样一个请求:“让我看看你的脸吧。”   大爷说,自己从确诊到重症再到危重症,最后成功治愈,住了20多天医院,对医生的声音很熟了,却没见过他长什么样儿,想在离开前记住这位救命恩人的样子。   “不要紧,有微信,随时给我打电话。”周天敏安慰着说,然后退后一步,摘下口罩,露出了笑脸。   近来,随着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不断增多,我们亦收获了一大波离别时的暖心画面:   有在护士防护服上手绘牡丹图以表感激的93岁老奶奶;   有出院时恋恋不舍,抱着护师大哭的孕妇;   有跳起“棒棒舞”感谢医护人员的5岁小姑娘;   他们表达感谢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出自一颗朴素的感恩之心。希望这份感恩能够蔓延下去,给更多人带去及时的帮助和关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邢婷婷 整理 张寒 设计) 【编辑:刘欢】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院

北京医院援鄂专家汪芳:每个病友都熟悉我的声音 汪芳 受访者供图   “我们刚接手,哗啦转来一大批人。人躺在什么地方的都有。我们忙着一个床一个床地插管,那一晚上,净插管了!”回忆起2月8、9日刚驰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的第一个夜晚,即便身经百战的汪芳教授仍心有余悸。   “每个病友都熟悉我的声音”   汪芳是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授、博导,北京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第二批队员。   3月4日,是汪芳援鄂第26天。患者陆续在出院。连续好几天都是床等人。   “大家好啊,今天感觉怎么样?”一进病房,汪芳习惯性地跟大家打个招呼。   34床的患者“扑棱”一下坐了起来,一把搭住汪芳的胳膊:“真是汪主任啊!你们戴着面罩我总怕认错。”   患者一激动,血压瞬间升高了。汪芳一见连忙安抚:“躺下,躺下,慢慢说。”   36床患者也跟着站了起来:“汪主任,你终于来看我们啦,怎么感觉好几天没见着你了。”   “昨天晚上汪主任刚来过,”35床患者说,“她来的时候你去做CT了。后来他们大夫忙了一宿,都在危重房间抢救没出来。”   汪芳对这三个挨一起的患者印象深刻。刚入院时,她们已是危重症,而今即将病愈出院,人明显活泛了,相互之间开开玩笑、逗逗闷子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