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特色美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19:54 点击:1068527

守住家门口就是守护乡亲 张其幸(左一)与同事在一起。 魏豪(左一)把口罩送给未戴口罩的居民。 朱蓉(左二)与同事在一起对余桥村居民做摸底排查。 侯晓露(右一)向太湖路社区居民讲解疫情防控要点。 疫情防控中,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考验的是责任、担当和勇气。 身处联防联控的末端,承担着直面潜在感染风险的压力,基层社会工作者挺身而出,守住家门口、护好父老乡亲。 做好基层防疫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看到无数的民警、镇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夜以继日、迎难而上,为的是织密织牢疫情防控保护网,守卫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 在基层的社会工作者中,自然也少不了海归。“村官”、民警……他们虽工作岗位不同,但选择是相同的——回国后投身基层,将根深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4位身处基层一线的海归,且听他们的战“疫”的故事。 民警排查除隐患—— 病毒虽不是刀枪,危险却丝毫不低 2月29日凌晨4点,武汉市哈尔滨特色美食

疫情防控,基层工作是关键。维持社会秩序、防止疫情扩散,每个基层工作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也是最普通却最美丽的前行者。 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中,有不少海归的身影。他们或许是穿梭于社区之中,核实居民信息、宣传抗疫知识的社区工作人员;或许是站在群众身前,以身作则、带领村民抗疫的村支部书记;或许是24小时坚守岗位,时刻待命、哪里需要去哪里的民警……此刻,他们的身上没有什么海归的“标签”,只有与疫情作战的决心,以及守护群众健康的信念。 海归下基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2016年的一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多数海归回国后均从事基层工作。随着出国留学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海归走向基层,既是就业环境造成的结果,也有个人发展的主动追求。 到基层一线工作,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是海归就业、创业的好选择。往小了说,这些年一些海归遭遇“水土不服”,除了求学期间缺乏积累和规划外,很大的原因是多了些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少了些踏踏实实的真才实干。只有经历基层的历练和吹打,才能更好地增长本领、实现个人追求。 往大了说,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扎根基层、发挥海归优势,将小我融入大我,是祖国所需、时代所唤。在哈尔滨特色美食

武汉话常说“老小老小”,就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越来越像小孩子需要照顾和关爱。在火神山医院重症一科,“90后”护士何晓丽每日精心照护一位70岁的患者:“邱爷爷就像我爷爷一样,有时候哄一哄很管用!”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往往病情都很严重,而这位邱爷爷刚住进病房时,就有一些生活细节引起了何晓丽的注意。“他看见护士送饭来了,先是自己慢慢坐起来,也不主动叫护士,我有时候上前帮他把饭、汤盒盖打开,爷爷都要跟我说‘我自己来,我可以的,你们这么忙,去帮其他病人吧!’其实邱爷爷因为身体不舒服,胃口也不是很好,每次吃饭都只能勉强咽下一点点。”何晓丽说。 “丫头,今天的菜好!我平时在家最喜欢吃豆腐,还有这汤,你知道吗?”“这是狮子头,我在家最会做这个,同学聚会,大家都爱吃我做的。”有时候,老人家会跟她絮叨两句,但还是没有对面前饭菜下筷的举动。 患者不进食,哪来的免疫力?这时,何晓丽都会笑着走近说:“爷爷你好棒,会做菜的男人最帅!爷爷,我们要好好配合治疗,每天多吃点,要吃饱才有力气对抗病毒。等病治好了,还能同学聚会,还能做狮子头。爷爷,咱们一起加油!” 隔着面屏和护目镜,邱爷爷看不清何晓丽的脸,只能拉着她哈尔滨特色美食

今天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天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我国的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等濒危野生动物已扭转了持续下降的态势,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野生植物居群稳定增长。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象牙等动物产品非法贸易,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构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和监测体系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目前,我国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600只,有力支持了野外种群的恢复与繁衍,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升至1864只。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80头增加到近300头。藏羚羊保护等级已从“濒危”降为“近危”,种群数量由不足7.5万头增至30万头以上。 同时,我国还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措施,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全国共建立1.18万处自然保护地,约有6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保护。(记者严冰)哈尔滨特色美食

90后男护士给自己的一封信:拿出马拉松精神抗疫  (抗击新冠肺炎)“90后”男护士给自己的一封信:拿出马拉松精神抗疫   中新网宁波3月4日电(见习记者 李典)“感谢20余天前的你毫不犹豫、奋不顾身踏上这片战场。”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支援湖北的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90后”男护士孙俊烈给自己的信中这样写道。   1994年出生的孙俊烈是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一名男护士。疫情暴发之初,他瞒着父母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我单身,平时跑马拉松,身体素质好,两年的ICU工作也积累了经验。”   2月9日,作为宁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孙俊烈“如愿”出征武汉。在武汉的工作日子里,他冲锋在一线,在抗“疫”战场上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   回首在武汉的日日夜夜,孙俊烈特意给自己写了封信,“我想鼓励自己,也想鼓励更多和自己一样有梦想的人。” 工作中的的孙俊烈。徐红燕供图   五年前,他来到温州医科大学开始三年护理学习生涯。在信中,孙俊烈说,当被很多人问到为何要选择做一名男护士时,他的回答是“我更愿意走进临床一线,看到患者康复会有更大的成就感。”   “相信自己的细心与爱心完全可以胜任这份职业。”对医学充满了热爱的孙俊烈在此次驰援任务中做足了准备。他哈尔滨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