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尧个人资料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8 13:40 点击:1064545

  公园景区游客量达往年同期40%将限流   颐和园实施分时预约入园   本报讯(记者 王海燕)随着天气转暖,近期前往公园景区户外活动的市民人数呈现增加趋势。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全市公园风景区将持续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游客量不超过往年同期的40%,同时在购票、游园、交通等环节做好服务,有序疏导游园客流,避免出现人员聚集,保障游园安全。   一月下旬以来,按照统一部署,全市公园风景区已经取消包括庙会在内的所有大型活动,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客流量持续在低位运行,市民游园平稳有序。为应对近期市民出游量的增长,全市公园风景区把做好疫情防控当作首要任务,通过升级购票方式、加强门区接待、园内疏导和协调交通等措施,持续加强各项防控工作不放松。   据悉,全市公园景区将进一步开展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公园将推出二维码或预约购票等非接触购票方式,现场售票窗口也将做好定期消毒和隔离防护。各公园景区游客接待从严管理,积极联系属地公安部门维护好门区秩序。除体温检测、门区设施定期消毒等措施外,还将积极提醒入园游客保持安全距离,把“一米线”规则升级为规定动作。各公园景区将继续禁止举办活动,通过加强巡查巡刘静尧个人资料

北京进入“阴晴”切换模式 今日最高气温升至9℃  中国天气网讯 预计今天(28日)白天,北京将以晴为主,夜间时天空云量增多,气温下降,体感阴冷,昼夜温差仍然较大,市民需注意防寒保暖。   昨天,监测显示,北京最低气温1.4℃,白天气温逐渐攀升,最高气温5.0℃;中午前后,北京山区部分站点出现零星小雪。 今早,北京晴天“上线”。(图/王雯雯)   预计今天白天,北京以晴为主,最高气温会有所回升;但是到了夜间,最低气温依然十分低迷。根据北京市今早发布的最新预报,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南风2、3级,最高气温9℃;夜间晴转阴,南转东风1、2级,最低气温零下1℃。29日,北京的天空将再度转阴,白天山区或有雨夹雪天气。 北京未来7天天气预报。   未来一周,北京最高气温的范围将在6~11℃之间,最低气温在零下4℃至零下1℃之间,昼夜温差仍然较大;提醒市民要持续关注天气变化,适当“春捂”,谨慎增减衣物,以防感冒;另外,居家时也要注意勤洗手,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编辑:苏亦瑜】 刘静尧个人资料

  2月10日,上海工匠培养选树办公室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点对点联系每一位上海工匠,对2016年以来选树的382位上海工匠进行慰问,在全面了解工匠及家人的身体、生活、工作等情况的同时,也获悉上海各级工匠正在抗疫一线、后勤保障、民生工程等领域发挥专长、奉献智慧,彰显工匠精神,共同守护美好城市家园。   在一些上海工匠看来,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不能直接参加疫情一线工作,但正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抗疫一线展现工匠担当   华山医院的耿道颖,不仅对医院约500例患者的CT亲自把关,在保证不出现漏诊及误诊的同时,还利用中国互联网+影像及神经影像专科联盟的平台,义诊全国各地可疑新冠肺炎200余例。她带领团队连续奋战5个昼夜,采用中文网络首发了上海首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及时指导防疫一线医务人员。春节期间,万达信息公司的姜锋,作为总协调人,与团队一起不间断工作,组建专门项目开发和现场保障队伍,为上海市疾控中心、各区卫健委、疾控部门和各大医院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确保信息通畅,保障各业务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安全稳刘静尧个人资料

  冰点时评   寻找新冠肺炎有效疗法不要“一拥而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医护人员、专家学者到普罗大众,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可能对新冠肺炎有效的疗法与药物。在病毒的凶险面前,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种或几种确证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让轻症患者很快康复,重症患者不必在生死边缘徘徊。为此,各地医护人员与研究人员提出了花样繁多的方案与假设,大量临床试验也在紧锣密鼓的救治工作中得以立项。据报道,目前,仅在我国,就有超过200项已经注册的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试验。   从外行的视角来看,如此之多的临床试验同时开展,似乎是一件颇为热闹的“好事”。人们会本能地认为:投入临床试验的疗法与药物总数越多,我们就越有可能在其中筛选出有效的选项。遗憾的是,这种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却并不符合科研工作的规律与现实。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陈锋、中山大学郝元涛、复旦大学张志杰、北京大学李立明等12名医疗专家,共同在最新一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共识性文章,针对现有的200多项临床试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试验的建议。文章指出,当前这种临床试验“一拥而上”的现状,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刘静尧个人资料

  记者观察   经此一“疫”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否持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是华西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带领130人的队伍,接管了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的两个重症病区。作为参与过抗击“非典”也参加过汶川地震医疗工作的医生,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重大公共事件时,医患关系缓和,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很高。   这样的体会不是康医生独有,很多医生护士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位在重症隔离区的护士说,患者身体不好,偶尔也闹情绪,但他们对医生护士都很尊重。有的病人虽然病情比较严重,但咳嗽的时候会把头扭向一边,不朝向护士。也有医生感叹,20年前那样的医患关系回来了。   其实,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信任与合作。   信任与合作是相互的。当病人把对恢复健康甚至是生的希望都交给了医生护士时,表达完全的尊重和敬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患者,信任患者的理解与配合,那么这就是一种完美的医患关系。   疫情牵动人心,大家通过各种媒介看到医护人员与患者互动,给他们鼓劲打气,互相鼓舞的气氛,让很多人感动。   医患关系平时也应如此。但是,由于多种干扰因素,本应简单的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化,还被蒙上了阴影。这些刘静尧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