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5 17:47 点击:1061173

让贫困群众喝水不再难 核心阅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农民的“水缸子”?今年如何解决贫困群众的饮水问题、继续提升农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日前,水利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湖北省各有关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运行,按时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年度目标任务——力争202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确保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基本解决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坚持水源保护和水质处理并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下大力气让农民喝上安全、清洁、方便的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 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解决了10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了548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了615万氟超标人口饮水问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如何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水利部提出,坚持水源保护和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新疆卫健委网站消息,2020年2月23日0-24时,新疆(含兵团)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死亡病例0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例。其中: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中,乌鲁木齐市3例。   截至2月23日24时,新疆(含兵团)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76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2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4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8例。   截至2月23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46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6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例),其中:   乌鲁木齐市10例、伊犁州12例、昌吉州1例、吐鲁番市2例、巴州1例、兵团第四师10例、兵团第六师2例、兵团第八师2例、兵团第九师3例、兵团第十二师3例;现有重症病例9例、危重症病例2例。   目前尚有4526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编辑:于晓】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热干面,加油!   辛识平   近日,一张全国美食为湖北热干面加油的漫画火了,这是全国人民支援湖北的生动比喻,也是各地“舌尖上的捐赠”的真实写照。   山东的蔬菜、云南的水果、黑龙江的大米、甘肃的土豆、福建的海鲜、新疆的葡萄和馕、西藏的牦牛肉……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集结号吹响后,除了医护人员和医用物资,各地的美食和特产也从四面八方赶往湖北,日夜兼程地来到湖北人民身边,为疫情防控助力加油。   “这是把最好的家底捐给抗疫前线了”“感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舌尖上的捐赠”,凝结着沉甸甸的真情,温暖着抗疫一线人员的肠胃,书写着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大爱佳话。   回望过往,无论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还是2003年非典疫情,或者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面对大灾大难,中国人民总是万众一心、团结互助,心手相牵、共渡难关。此次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以外地市,再次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   患难见真情。有湖北网民感慨:“吃到了过去从未吃过的菜和肉,谢谢全国人民对湖北的关爱。”来自全国各地的“暖心牌”美食,和其他支援方式一起,如涓涓细流汇聚湖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28天奋战坚守岗位 西安民警乔锦仁殉职防疫一线 乔锦仁同志   连续奋战28天 始终坚守岗位   西安民警乔锦仁殉职防疫一线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2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民警乔锦仁因心源性猝死,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自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57岁的乔锦仁始终坚守岗位,连续28天奋战在防疫一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1月26日,公安灞桥分局全员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连续值班两天的乔锦仁也立即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从1月26日至2月5日,乔锦仁被安排在纺织城检查站开展车辆、人员登记检查,配合派出所入社区摸排核查涉疫情人员情况等工作。   2月6日,灞桥区疫情防控服务点正式启用,急需抽调公安民警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公安灞桥分局国保大队党支部动员会上,有着32年党龄的乔锦仁第一个报名请战。考虑到乔锦仁年龄较大,起初领导们并未安排他前往,然而他坚决要到一线去工作。   乔锦仁不提困难、不计得失、冲锋在前,连续驻守服务点工作。其间,乔锦仁接到领导想要安排其他同志换下他的电话,可他却急了,在电话里说:“我对这儿的工作熟悉,实战经验也丰富,若换别的同志来,还有一段熟悉工作的过程,再说这儿危险也大。谢谢领导关心,疫情不退,我坚决不退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确保战“疫”期间每一个司法案件公正高效审理——   立案“不打烊” 审案走“云端”   本报记者 李万祥   网上立案,在线审判,远程送达,化解纠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法院推出服务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司法举措。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判执行工作,依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确保疫情防控、审判执行两不误、同推进,确保战“疫”期间每一个司法案件公正高效审理。   “疫情期间,企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货物买卖合同可能出现履约问题,企业作为卖方无法按期组织生产、按时进行交付,因此买方可能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违约责任等。”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崔智瑜说。   疫情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民法总则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按照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业内专家指出,此处的不能履行是指客观上无法履行,比如合同约定的特定物灭失无法交付,或在涉及个人因素的合同中,关键人物去世或者永久失去能力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