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audio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6 18:13 点击:1055177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疗效导向就是硬道理  王延斌  在当下的抗疫一线,“中医药”被频频提及,备受追捧。  早在2月3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出院;而在广东省,临床使用“肺炎1号”方治疗新冠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转重症。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其他地区超过90%。   最新消息显示,2月16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抚生院区收治的23名确诊患者中,有2名利用纯中医治疗的患者出院。纯中医能治愈新冠肺炎,虽然个案并不能以点概面,但其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已经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证明了自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久以来,作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贝”,在搜索引擎上键入“中医药不受待见”7个字,满屏吐槽汹涌而来。许多综合性大医院,中医只有门诊,没有病房;即使好一点的中医院,也难言完全姓“中”。  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加快药物临床试验,有效的药抓紧向救治一线投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在realaudio

  “吞噬记忆”的小胶质细胞 或让记忆调控有迹可循  记忆随时在发生,而遗忘如影随形。海马体是负责记忆编码和存储的重要脑区。记忆信息被编码于一些神经元中,我们将之称为记忆印迹细胞。然而,记忆究竟如何随时间消退,一直让人捉摸不透。  经过3年多的努力,浙江大学医学院谷岩研究员课题组和王朗副研究员课题组首次发现,用于免疫的小胶质细胞通过清除突触而引起记忆遗忘,并进一步发现补体信号通路参与了小胶质细胞介导的遗忘。该研究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  免疫细胞参与记忆减退   “我们在特定场景中给小鼠施加电击刺激,使其建立对这个环境的记忆,并在35天后让小鼠重返该场景观察其表现。”谷岩介绍,正常小鼠会因为对环境充满好奇而四处活动,但如果留有恐惧记忆,小鼠则会僵住不动。  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小鼠处于静止不动的时间,衡量小鼠记忆保留情况。由于海马体中的记忆提取,主要通过编码相关记忆信息的记忆印迹细胞的激活。因此研究人员发现,小鼠遗忘的同时伴随着记忆印迹细胞激活率的下降。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约占大脑细胞总数的10%—15%。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对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元realaudio

“村村享”大喇叭 成田间地头防疫“网红”  “村村享”大喇叭 成田间地头防疫“网红”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正在进行疫情防控宣传的广播喇叭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在疫情防护的过程中,相对城市在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居民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严防死守,很多人都在担心农村或因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无法及时做好防控宣传。但实际上,现在的智慧乡村,在科技的支持下,疫情防控工作非常有效。  “宁可家里关,不往医院搬”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你不来我不往,啥毒也是空一场”  “今年过节不串门,要串就串自家门。客厅门、卧室门、厨房门、厕所门”  ……  全国村干部花式广播,正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防疫知识。这些朗朗上口的硬核段子,成为村民春节期间足不出户却耳熟能详的BGM。  相比城市居民可以从社交媒体、主流媒体等及时获取信息,农村居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其中年迈老人、失明人士等容易成为信息孤岛。在打通农村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上,中国电信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村村享”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乡村筑起防疫屏障。  大喇叭“一键喊话”是“村村享”的功能之一。不同于以往要在固定广播室里用大喇叭向村民喊话,realaudio

  七十三万多对碱基!迄今最大噬菌体“现身”  模糊生命与非生命间的界限  科技日报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刘霞)病毒是生命吗?这个问题至今未有定论。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病毒不是生命。但美国科学家近日在《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最近发现了一些巨型噬菌体,其中最大噬菌体的基因组拥有73.5万对碱基,这些复杂的噬菌体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间的界限。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和其他病毒不被视为活有机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无害。噬菌体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为它们捕食细菌种群,改变细菌的新陈代谢,传播抗生素抗性并携带导致动物和人类疾病的化合物。   为进一步了解噬菌体,研究人员检索了一个噬菌体DNA数据库,其中的噬菌体样本来源于全球30个不同环境。  研究人员称,一般噬菌体拥有5万个碱基对,但他们发现了351种噬菌体拥有20万个碱基对,是普通噬菌体的4倍,其中一种噬菌体拥有73.5万个碱基对——相比较而言,人类基因组包含约30亿个碱基对。  研究资深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教授吉尔·班菲尔德表示,这些“巨型噬菌体”的基因组比许多细菌(生命形式之一)的基因组大得多,是“传统realaudio

白衣战士抗疫日记:我们不仅仅救助, 更多的是陪伴  我们不仅仅救助, 更多的是陪伴  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黄霞与患者交流,为他加油鼓劲。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由于防护服不透气,工作量比较大,浑身出汗,防护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液已经把身体的水分无情‘榨干’。”  战疫一线有种另类“神器”  2月16日 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晴  武荧荧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护师  在普通人眼中,新闻上出现的医护人员为了不浪费防护服,减少感染几率,忍着8小时不上厕所,这种行为让人震惊又敬佩,但处于特殊时期,我们医护人员已经把它当成理所应当的了。  在出发之前,根据一线战友们的经验心得,万海燕护士长为我们列了所需物品清单,成人纸尿裤便是其中之一,我想大部分援鄂医务人员的行李箱中都有这么一件防护“神器”。也许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要穿纸尿裤?因为防护服为一次性连体设置,如果上厕所的话,就要重新更换一套,穿脱防护服实在是太麻烦了!穿一次防护服需要20分钟左右,而脱一次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还会造成防护资源的浪费。在隔离病房可以不喝水,可以不吃饭,可人有三急,怎么能不上厕所呢?于是,成人纸尿reala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