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hour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8 01:27 点击:1049212

疫情下的CT技师:做好抗疫前线“侦查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的CT技师:做好抗疫前线“侦查兵”   中新网吕梁2月10日电 题:疫情下的CT技师:做好抗疫前线“侦查兵”   作者吴琼 范丽芳   “每张片子都关乎生命,这是我们主任赵凯华常说的话。”山西省汾阳医院34岁的CT室放射技师李彦杰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影像人就像抗疫前线的“侦查兵”,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1月24日至今,他和同事们坚守在医院,每逢夜班,也是最忙最累的时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汾阳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承担着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CT检查作为诊断重要手段之一,CT室的11名工作人员虽不在临床忙碌,却也在医院埋头苦干。   这是李彦杰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与疫情防控、治疗。他说,曾参与抗击非典的科室主任赵凯华经常说,除了病情本身,还要多关注患者的情绪,“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对手作战,影像人就是要为大家去伪存真、消除恐慌”。 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没多久李彦杰就满头大汗。 受访者供图   “砰砰砰,砰砰砰……”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有患者来做CT检查。李彦杰接过申请单,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武汉接触史,对方答,“没没,没有”。   “从患者的言行举止中,18hour

  密切接触者被隔离期间不算旷工  专家解析疫情防控期间劳动用工问题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在经历春节假期延长、复工推迟后,很多人返岗在即。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劳动关系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患者隔离期间工资待遇怎么算?无法按时复工会不会丢了饭碗?如果在家上班,工资会不会受影响?  为了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2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结合这些规定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围绕疫情有关的劳动用工方面的具体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王显勇2月9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作出解析。  问题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被隔离治疗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合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隔离治疗期间适用医疗期的规定,劳动合同在医疗期间期满18hour

  编者按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错峰返程,分批复工”的整体要求,各地相关企业已逐步开始有序复工。其中,涉及民生方面的零售、服务型企业在疫情期间始终坚守岗位,提供物资保障。与防疫有关的制造业企业也提前复工,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   目前,各地企业已经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进行复工或延迟复工安排,实现企业抗击疫情、支援前线、安全生产“三不误”。   福建:   应急物资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本报记者 薛志伟   “昨天生产了1200套基础防护服,今天生产了1500套。”2月2日,福州春晖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秘书黄露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截至2月1日,企业到位员工75名,开工4条生产线,日产1200套基础防护服。   作为福建省专业防护服生产商,福州春晖制衣有限公司针对抗击疫情防护服需求的增加,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连日来,该企业通过发放复工补贴等举措动员工人返厂,同时生产管理人员取消休假。目前,复工人员大部分都是福州本地人和少部分没有回家的外地员工。黄露明表示,现在每天的生产量都在递增,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迅速转产生产合格的医用防护服,为抗击疫情服务。   春晖制衣只是福建复工复产企业的一个缩影。“当前福建18hour

  未戴口罩乘坐海口 公共交通将被拒绝  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须电子支付   本报2月9日讯(记者陈丽园)2月8日,海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宣布自2月9日零时起,海口所有网约车暂时停运,乘客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或进入购票大厅、候车(机、船)室等公共场所时如未佩戴口罩会被拒绝提供服务。   ■所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全部暂时停运。   ■司乘人员在发车前应测量体温,营运中全程应佩戴防护口罩,并随时报告健康情况。有发热(超过37.3℃)、咳嗽等症状的司乘人员,要主动报告所属企业、停止工作。   ■严格落实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措施。公交车、班线客运车运行一趟、消毒一次、打开窗户和前后门通风一次;出租汽车每天消毒两次,原则上每八小时消毒一次,运行中打开窗户通风驾驶;驾驶员交班时要及时对车辆进行消毒;水路运输工具每日至少通风消毒一次。   ■乘客乘坐公交车、巡游出租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进入购票大厅、候车(机、船)室等公共场所的应当全程佩戴防护口罩。未佩戴防护口罩的,经营单位或司乘人员可以拒绝为其提供服务。   ■乘客乘坐公交车、巡游出租汽车18hour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曾莉 通讯员 童萱   72个小时不眠不休的抢救、20天惊心动魄的治疗,那些像闯关一样的日子,终于在1月29日迎来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当日被批准出院的78岁高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卢老师,有种重生般的喜悦,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大门。   猝不及防里留一丝定力   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一天的到来会如此猝不及防。   1月初,一直爱好打乒乓球的卢老师和球友打了一场比赛。3天后,突然出现的乏力、胃口不好让一向身体健康的他有了“摇摇欲坠”的感觉。很快,发烧接踵而至。在单位保健科,医生检查发现,卢老师的体温达37.6摄氏度。持续打了两天消炎针后,病情未见好转。胸闷、呼吸困难,越来越糟的病程进展让卢老师有种不祥预感。   1月9日,家人将他送到同济医院发热门诊,CT检查显示,其肺部多处病变,属于疑似重症患者,被收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隔离病房。其后,经咽拭子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病毒离我们如此的近,也深深体会到,病毒是如此凶悍,在短短几天内就可以将一个健康的人掀翻。”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卢老师心有余悸。虽18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