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lam日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8:33 点击:1045463

齐鲁网评:军旗飘扬,引领“战疫”的胜利之光   闻令而动,敢打硬仗。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军队抽组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兵贵神速,“疫”战到底。就在2月4日上午,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接收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据媒体报道,当日有50名患者陆续从武昌医院、汉口医院等定点医院转入火神山医院。   唯强者进,唯强者胜,我们的队伍向前方。此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在最为吃紧的阶段。能否在第一轮大爆发周期就将疫情控制下来,未来几天将非常关键。只要各项管控措施持续有效落实,拐点就可能出现。处在“炮火最前沿”的武汉,是左右这场“战疫”走势的关键,也是战况最为焦灼的地方。当前,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军队医护人员“神兵天降”,已然接管进驻火神山医院,不仅极大缓解了当地接近极限的医疗压力,更是起到了安抚市民情绪的定海神针之功效。   战斗力如何,战场上见高下。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到中流击水,方显英雄本色。“战疫”中,治病救人是一个战场,物资调配也是一个战场,两者皆是检验战斗力的“试金石”。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的当天,就创造了一项纪录:阿lam日记

  中新网天津2月5日电 (记者 张道正)天津市卫健委副主任、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5日透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很强,从疫情发展看,天津已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而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呈本地扩散趋势。该市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从一周前的4起,到目前发生了14起,涉及35例病例,占确诊病例数的50%。   当前,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总原则是“外堵输入,内防扩散”。随着企事业单位复工和学校开学,天津将市在严格落实“外堵输入”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内防扩散”,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为做好春节假期结束后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综合防控工作,按照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推出七个方面30条强化措施。   一是大力减少公众聚集;二是防范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传播;三是加强重点人群监控管理;四是强力推动环境卫生整治;五是扩大医疗救治能力;六是扩建隔离医学观察所;七是加大健康宣传力度。   顾清指出,各街道和乡镇要落实对湖北省和疫情高发地区来津人员的信息备案工作,这些来津人员也要主动到街道和乡镇进行备案,进阿lam日记

  中新网西宁2月5日电 (孙睿 李莎莎)记者5日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官方获悉,为解决蒙古族、藏区等少数民族民众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难题,当地政府推出蒙藏版“抗疫贴士”。   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该州是一个移民型、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汉、蒙古、藏、回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   连日来,格尔木市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科学传播疫情防控知识,结合多民族聚集的实际情况,该市邀请蒙古族、藏族及本地群众,运用蒙古族、藏族和青海方言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解释科学预防疫情知识。此举,解决了少数民族群众群众等无法及时掌握学习防控知识的难题。   据介绍,蒙藏及青海方言“抗疫贴士”将从手机端的小屏幕到网络及乡村大喇叭,及时宣传和解读有关政策、防疫知识等。相对于汉语版,蒙藏及青海方言“抗疫贴士”更多贴近生活用语,并有各自的方言特点,更易于藏区民众详细了解和接受。通过受众易接受、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及时更新发布疫情及防疫知识,不仅能够与受众接地气互动,同时也能积极引导民众做阿lam日记

  中新网牡丹江2月5日电(德建宇 姜辉)5日,牡丹江市传来好消息,截至5日零时,与黑龙江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83人陆续全部解除隔离。   1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黑龙江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患者高某峰为男性,69岁,牡丹江市人。1月12日从武汉市返回牡丹江市后,因发热、咳嗽咳痰、周身乏力来到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随后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并在重症医学科进行隔离治疗。2月2日,高某峰经过治疗身体情况相对稳定,解除隔离,从ICU重症监护室正式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其他基础疾病。   高某峰被却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后,与高某峰有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家人及朋友共83人进行了隔离观察。隔离开始后,83人没出过门,也没有与外人接触过,隔离期间每天自测两次体温。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跟踪随访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截至5日零时,83人均未出现感染情况,陆续解除隔离。(完) 【编辑:苏亦瑜】 阿lam日记

  记者手记:这种“冷清”是希望的开始  新华社沈阳2月5日电(记者汪伟)近两日,沈阳部分单位已经开始上班,而街道上沉静依然,似乎这个城市还在熟睡。然而漫步在这冷清的城市中,记者感受到的不是萧条,而是希望。人们在用忍耐“撕开”黎明前的黑暗。  沈阳市和平大街,这个曾经繁忙的街道,经常发生拥堵。然而这两天,宽阔的大街上,车辆已经连不成线,行人更是稀稀落落,大家都戴着口罩,有意无意地保持着安全距离。一些仍在营业的超市、药店也都贴上了“不戴口罩禁止入内”的通知。  一位带着双层口罩的刘姓市民说,现在口罩要省着用,里面是此前买的医用口罩,外面这层是棉布的。每次回家洗一下外面这层,里面的就可以重复使用了。   位于沈阳市南京街的一家银行网点内,极少有人来此办理业务。有时三五个顾客来此,相互之间保持着距离,没有语言交流。除了窗口人员,大厅内只有一名业务员,每一位来此办理业务的人都要接受体温检查。对于一些咨询的人,业务员也不失礼貌地保持着安全距离。  股市已经开市,位于马路湾的一家券商的一位刘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公司已经科学调配了人力,将假期内没有离开沈阳的人员编为A组,从3日起开始上班。一周后,由外地返阿lam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