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远大理想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30 11:54 点击:103838

中国首个艺术LOFT正式转型并办首展华夏经纬网 2016-08-01 08:22:52图为创库艺术中心首展现场。 王祎 摄中新网昆明7月29日电(王祎)记者29日从云南省昆明市“天容海色——云南油画家采风作品展”上了解到,随着艺术环境的每况愈下,中国首家艺术LOFT(艺术家创作仓库式工作基地)昆明创库艺术社区(以下称“创库”)已从残阳余晖中正式转型,命名“创库艺术中心”。创库又称上河车间,原是昆明机模厂废弃的生产车间,2001年有20余位云南艺术家在此安营扎寨,建立工作室,是中国第一个艺术社区。成立之初,创库成为昆明当代文化的符号,经过短暂的繁荣之后,其缔造者们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纷纷离去,曾经风云际会的艺术重镇也逐渐失去了活力。“现在的艺术环境与之前不同。”中国知名油画家唐志冈表示。唐志冈是为数不多的从创库LOFT成立开始到今天一直坚守的艺术家之一,他见证了该艺术社区从无到有,从盛到衰的整个过程,“创库起初代表的是以艺术家为主导的生活方式,随着文化的产业化和规范化,艺术家不得不从‘台前’转向了‘幕后’。”创库艺术中心的运营者、原创库某画廊负树立远大理想

华夏经纬网 2016-08-01 08:19:11中新网包头7月29日电(记者李爱平)全国政协常委、知名文化学者葛剑雄,讲起话来思维清晰、语速奇快。29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仅用三分钟,就说清了关于实体书店的“那些事”。葛剑雄当日应第二十六届中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邀请,作《牧业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讲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实体书店。据中国媒体《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国民阅读调查发现,2015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比2014年增长0.02本。中国政府11个部委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扶持实体书店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而葛剑雄的观点是“实体书店要学会自己想办法”。“实体书店不能长期靠政府扶持。”71岁的葛剑雄被众媒体团团围住的情况下,以这样一句话率先回答记者“政府如何扶持实体书店”的提问。紧接着葛剑雄进一步阐述说,实体书店本身是盈利性的,既然是商业运营,就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长期靠政府扶持。在葛剑雄看来,在信息化时代,既然市场树立远大理想

华夏经纬网 2016-08-01 08:15:23中新社长春7月29日电 (记者 李彦国)黄埔军校校史展29日在长春开展。200余张历史照片以及45件珍贵文物,全面再现了这一著名的“将帅摇篮”的发展历程。展览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吉林省博物院联合举办,此次展览也是黄埔军校文物首次在吉林省亮相。主办方指,举办此展意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同时告慰众多在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黄埔英烈。黄埔军校是孙中山1924年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也是孙中山联俄政策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存世量极少的黄埔军校学生毕业证书、徐向前曾使用的手杖、聂荣臻用过的装药箱等文物以及军校学生与敌激战的黑白照片,串联起黄埔军校校史的各个节点,见证了黄埔军校发展变迁的历程。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的毕业证书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李岚介绍说,证书最上面居中位置是孙中山先生头像,表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办。李岚说,黄埔军校的创立给当时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军校第一到第五期中,就有3名吉林籍学生冲破树立远大理想

小众民营书店调查:书正变成人与人邂逅的工具华夏经纬网 2016-08-01 08:34:27中新网北京7月30日电 题:(小众民营书店调查之四)书正变成人与人邂逅的工具记者 宋宇晟如果说书店是在贩卖人与书邂逅的机会,北京西城的“书岛”则是在通过书贩卖人与人邂逅的机会。网上关于书岛的介绍这样写道:“一家位于老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书店,更准确地说是图书馆,共享图书馆。一本书换一本书、漂流书,或者说是一本书的旅行,用一本书连接陌生的两个人。”北京西城的“书岛”小院一角。中新网 宋宇晟 摄书岛的“岛主”杜宝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从今年春天开始,每周六的下午四点到六点,他会组织换书会。大家把读过的书拿来推荐给其他人、聊天,然后和其他参加活动的人换书。在这个人人都在谈论线上社交的年代,杜宝将一个线下的、面对面的换书交友活动做得风生水起。“岛民”yoyo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分享参与换书活动的经历,“最初,我们总是紧张,甚至不难感受到周围尴尬的氛围,一间小屋子强迫16个人放弃陌生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呆在一起,每个人都尝试着用第一印象对对方做树立远大理想

河北农民痴迷秸秆扎刻半世纪 初心不改获赞“中国一绝”华夏经纬网 2016-08-01 08:21:02图为徐艳丰与女儿合影。 任雨薇 摄图为徐艳丰创作的作品。 任雨薇 摄中新网廊坊7月29日电 (宋敏涛 任雨薇 陈正)精雕细琢的黄鹤楼,古香古韵的故宫角楼,庄重又不失玲珑的飞云楼……在河北永清县扎刻技师徐艳丰手中,一个个用高粱秸秆搭建而成的古建筑模型惟妙惟肖、精巧绝伦。在他的努力下,扎刻这门手艺发展成为了“中国一绝、世界无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徐艳丰的新作品——为“中国梦”设计制作的“梦香楼”即将完工之际。29日,记者来到河北永清县,与徐艳丰一起分享他与秸秆扎刻的不解之缘。从蝈蝈笼到“天安门”,小小高粱秆被他做出大文章今年65岁的徐艳丰是永清县南大王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民。11岁那年,看到同村老人手中一个高粱秆扎刻的精巧蝈蝈笼,徐艳丰爱不释手,便萌生了自己做一个的想法。徐艳丰表示,这种蝈蝈笼的制作工艺与中国传统木质建筑的榫卯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在高粱杆上开槽、扣榫,使秸秆咬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榫卯接口,构建起一个牢固的框架结构。试了几次之后树立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