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之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7 07:27 点击:1036009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正在对北京市大兴区确诊的两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的44名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防范疾病传播,未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通报称,针对两名确诊患者,坚持中西医并重,集中专家资源,对症治疗。目前患者无呼吸道症状,病情平稳。这两个病例是经武汉输入,通过排查发现。北京市已对全市医疗机构排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1月14日以来,已对医疗机构累计监督6552户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北京市已成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吸引感染的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宣传、网信、公安、交通、市场、医保、药监等部门参加,及时沟通情况,形成防治合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市区两级成立防治专家组,指定救治定点医院,全面加强人员培训,规范诊疗服务。卫生与商务、市场监管、医保、药监等部门协同联动,按职责开展相关工作。紫菜之乡

  患病乡亲报销难,农户创业遇难题……她就是解决方案!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曾属于国家级贫困旗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草原地貌丰富,夏季景色宜人,冬季漫长寒冷。春节前,察右后旗旗下当郎胡同苏木布里图村的第一书记智晨琛要去看望几户村民,记者将跟随她一起去看看她牵挂的那些村民。   一家出了两个“驻村书记”   早晨8点,智晨琛家。两岁不到的女儿小芒果正奶声奶气地和妈妈说着再见。   智晨琛:“那会儿刚下来的时候,孩子5个月。本来应该是驻村,因为我的特殊原因,孩子也小,旗里特批的,你可以来回跑,就是辛苦一点。”   智晨琛,察右后旗旗下当郎胡同苏木(相当于镇) 布里图村的第一书记。33岁,身材娇小,看起来不太像内蒙古姑娘。她家距离她负责的布里图村50公里,每天一来一回就是100多公里。她家还有一位“书记”,丈夫姜晓飞也是旗里的一位驻村干部。夫妻俩聚少离多,但经常能聊对方都熟悉的人和事,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智晨琛:“我们结婚十年了,我先生比我腼腆,但要是进入状态比我能说,我只能听着。他会把一天的事给你说一遍。”   为患病贫困户缓解经济负担   她竭尽全力   隆冬的内蒙古,室紫菜之乡

脚下沾着泥土 心中装着百姓:三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新春走基层】脚下沾着泥土 心中装着百姓(图)   ——三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钟珊珊   南昌市自2015年组织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以来,943名驻村第一书记先后进驻贫困村,俯下身、沉下心,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2019年,他们带着“不出成绩,决不收兵”的扶贫情怀,扎根农村,做出了哪些成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新打算?近日,记者走访了南昌3个贫困村,了解当地一年来的变化,以及驻村第一书记扶贫路上的那些事。   在义坪村“脱贫动力加油站”,贫困户凭积分兑换大米等物品。本报记者 钟珊珊摄   空壳村彻底翻身了   临近年关,在南昌县南新乡九联村村委会大院,时常活跃着一个忙碌的身影——搬货、装车、送货、卸货……他不是物流小哥,而是南昌县农业农村局驻九联村第一书记应文伟。自2019年1月,他牵头在村里组建了南昌县南新宏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之后,就多了一项搬货、送货、推销农产品的活。1月9日,记者见到应文伟时,他高兴地说:“我们这个合作社,靠现有的稳定客户,一年至少能赚10万元。”   一年前却不是这般光景。由于九联村是一个滨湖村,交通不便、资源单一,是省级“十三五”贫紫菜之乡

钢铁男儿把奶奶宠成“宝贝”:我们都是您的“孙儿”!  1000多天的照料 让孤寡老人不孤单   在我们的印象里,消防员是出生入死、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汉子。其实,他们也有细腻、温情、动人的一面。接下来,我们来认识辽宁大连的一群可爱、有爱的消防员。三年多的时间,他们照料着一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风雨无阻。   老人名叫邵晶,家住大连市中山区,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因为老伴儿去世早,又没有儿女,多年来老人一直一个人生活。三年前,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山大队松云街消防站指导员王政霖,无意间发现老人孤身一人在街上吃着凉馒头,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萌生了想要帮助老人的念头。   三年来,王政霖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他的承诺。消防站里的很多队友,在王政霖的带动下,也加入到了帮助奶奶的队伍中来。   大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山大队松云街消防站消防员 邵明国   我就是说三下暗号跟老奶奶,她要是没听着,我连续敲三下,我会喊大孙子给你送饭来了。她就会把门开开,高兴地接过饭。   奶奶住的老房子,上水不通。为了解决老人的用水问题,消防员们每隔几天,就会从队里接上几大桶净化水,给她送去。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细心的消防员们也会发现。担心奶奶遇到突发情况无法及时求助,王政霖紫菜之乡

火塘变电炉 又一年再看三河村“三变”展新颜  【新春走基层】火塘变电炉 又一年再看三河村“三变”展新颜   四川新闻网凉山1月19日讯(记者 余开洋 岳东 摄影报道)冬末春初,三河村中午的阳光让人感觉到一丝暖意。在一片松林围绕的聚居点上,已经入住一年的砖木结构住房凸显彝族特色,整洁有序。几个身穿彝族服饰的小孩,正在屋前的院坝嬉戏,时而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位于昭觉县西南部,辖阿基、洛达、呷尔、日子等4个社(村民小组),总人口355户1698人,全部为彝族。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沿着石板小路步行进村,察看村容村貌和周边自然环境。他先后走进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2户贫困家庭看望,详细观看门前的扶贫联系卡,同主人亲切拉家常,询问生活过得怎么样,发展什么产业,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没有学上。 吉好有果(左二)电火炉旁给妈妈读课文   一变:火塘变电炉 居住环境大变样   “这一年,我家和乡亲们的生活又有了大变化,我们盼望着总书记再来看看。”吉好也求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去年2月11日,他们正式告别居住了19年的土坯房,搬进了如今的新家。吉好也求说,他家的老房子,是在19年前他结婚时,父母为他修建的。正屋就一个紫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