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22:01 点击:1035563

  新华社贵阳1月19日电题:漂泊·机遇·自信——三代农民工对话“闯广东”   新华社记者骆飞   寒冬腊月,在广州火车南站,记者看到春运的别样温暖。   1月18日10时,D2821次列车朝着贵阳方向缓缓驶出站台,车厢内600多名在珠三角打拼的贵州籍务工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他们手中都紧握着一张有“温度”的车票。   这是一趟免费接农民工回家的专列,由贵州团省委、贵州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携手多部门开行,也是一趟名叫“向黔进·开往小康的幸福列车”。踏上列车,记者与务工者同行,聆听这些“70后”“85后”“90后”讲述三代人“闯广东”的艰辛与奋斗、自信与理想、机遇和迷茫。   “70后”:漂泊的生活 温暖的归途   窗上贴着窗花,车厢内张灯结彩,志愿者们纳喜送福、表演节目……春运返乡,一路爱心相随。   朝着家的方向,动车一路飞驰。   也许是近乡情怯,41岁的杨枫不断地翻看着“年货”:有爸爸的香烟、妈妈的活络油等。“不管打工赚不赚钱,回家过年总要给父母带点礼物。”他笑着说,自己这代人“闯广东”总漂泊不定,但回家路越来越温暖。   10多年前,初中毕业的杨枫从老家遵义市余庆县偏远乡村只身到广东打拼。他说,那时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

  中新社天津1月19日电 (张道正 焦德芳)记者19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仰大勇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新型长余辉水凝胶。这种新型水凝胶进入活体后能够长时间标记在肿瘤细胞上发出近红外光,让癌细胞“共享实时位置”,追踪癌细胞的转移途径,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利器。   癌症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大天敌。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转移往往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经淋巴道和血管等途径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的过程。转移瘤一般尺寸微小、形态多样,随机分布在不同器官,导致癌症难以治愈。因此,发展监测肿瘤转移过程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行为,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仰大勇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的“长余辉水凝胶”进入人体后,能够在无外界光激发时,长时间自主持续发出近红外光,实现无背景干扰的深组织成像,用于肿瘤转移的可视化成像研究。   据介绍,这种新型水凝胶由肿瘤特异靶向性的“长余辉纳米探针”和“海藻酸钠水凝胶”构成,通过表面修饰肿瘤特异性配体,能够靶向识别、持续标记不同肿瘤细胞,并让肿瘤细胞的转移活动形成一幅发光的“实时位置轨迹图”。   乳腺癌小鼠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这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生保护动物灰林鸮  中新网宜昌1月19日电 (董晓斌 黄月娥 李纳)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9日发布消息,该保护区茅坪管理站日前救助了一只国家保护动物灰林鸮,在确认其身体状况健康后放归大自然。   17日上午,后河保护区管理局茅坪管理站职工张国锋在办公楼杂物室内,发现一只形似猫头鹰的鸟被困在杂物间。后河保护区资源保护科联合科研所工作人员将鸟救出,并对其身体情况进行了检查。   通过救助人员近距离观察,判断此鸟为鸮形目鸟类。后经湖北省观鸟会会长李明璞等鸟类专家鉴定,此鸟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灰林鸮。救助人员在确定其身体情况正常后,第一时间将其放归大自然。 灰林鸮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张国锋 摄   灰林鸮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主要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尤其喜欢河岸和沟谷森林地带,主要以啮齿类为食,也吃小鸟、蛙、小型兽类和昆虫,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后河保护区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占地面积1034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91.3%,野生维管束植物2292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69种,被誉为“物种基因库”。   近年来,后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

  新华社哈尔滨1月18日电(记者张铎 王松 强勇)1月17日,农历小年,张猛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冒着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从位于漠河市区的宿舍出发,来到漠河火车站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过了这一天,就意味着开启了“春节时间”。但张猛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天的特殊性。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张猛今年23岁,去年9月从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漠河火车站工作,目前是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车务段漠河车站的一位列车连结员。   今年,是他参加工作后经历的第一个春运。   “我之前从没来过漠河,只知道这里特别冷。”张猛说,“来了以后,每天都在户外工作,感觉比想象中还要冷。”   作为列车连结员,张猛需要在铁轨旁边工作,对列车进行编组、拆分、检查,协助列车司机调整停靠轨道等。   “列车连结员是一个高危职业。”漠河火车站副站长尚志刚说,“他们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钢铁和石头,稍不注意,就会受伤。”   上午8点30分左右,接到上级调度部门通知,张猛需要和班组同事一道,将停靠在站台边的一辆列车移到另外一条轨道上,为即将进站的列车腾出空间。   手套、帽子、棉围脖、大头靴、棉衣、棉裤,出发前,他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

  中新社山南1月19日电 题:忆中国海拔最高县历史 西藏七旬老人搬新居   作者 江飞波   “大约是1976年3月,我们一家8人背着物资、赶着牛羊,从那曲申扎县尼玛区出发,穿过北面传说中的‘鬼地’,向着无人区挺进。”近日,71岁的藏族牧民罗达瓦在位于西藏山南贡嘎县的新家里,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中国海拔最高的行政县双湖县往事。   罗达瓦的新居是一座藏式院落,位于山南市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2019年12月中下旬,西藏官方启动试点,将2900余名双湖县牧民搬迁至海拔较低、较舒适的雅鲁藏布江畔。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双湖县人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   双湖县地处西藏那曲西北部,平均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10个月的漫长冬季,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中国内地的40%。历史上因人迹罕至,被称为无人区。   罗达瓦此前任双湖县措折羌玛乡副乡长,出生于羌塘草原,又是最早参与北迁无人区的牧民之一,熟知双湖县的“前世今生”。   他说,双湖地区是“鬼地”的说法来源于一个传说:旧西藏时,有一名税官走到今尼玛县江爱雪山前便返回了,税官回去对上级说:“江爱雪山那边天地相连,有一腰间栓火、背上背水的鬼神站于天际守护。”税官的上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