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07:35 点击:1028281

民警袁时光:手捂伤口追赶歹徒壮烈殉职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民警袁时光:手捂伤口追赶歹徒壮烈殉职   新华社记者 鲁畅   2019年清明节前夕,在海淀公安分局东宫门派出所原民警袁时光的烈士雕像前,20余名海淀公安英模、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献上鲜花,并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场民警聆听着英雄故事,感怀英烈精神。 这是袁时光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供图)   袁时光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1993年起,在海淀公安分局东宫门派出所当了7年治安民警。由于成绩突出,袁时光两次获得个人嘉奖。   2000年7月23日,在颐和园周边,袁时光像往常一样执行巡逻任务。上午8时,他接到群众举报称,东宫门售票处有两名男青年在买票的人群中乱挤,形迹可疑。袁时光立即赶到售票处,见两名男青年从人群中挤出,准备逃跑。“站住别动!我是警察!”袁时光接着和举报人一起上前联手抓人。   被抓的两人不甘束手就擒,拼命挣扎。其中一名歹徒从脱落在地的手包中抽出一把背带锯齿、长约30厘米的匕首乱砍,一刀砍在袁时光的脸上。袁时光的鼻子被砍裂,脸上鲜血直流。袁时光没有退缩,不顾剧痛,紧紧抓住歹徒不放,穷凶极恶的歹徒又将刀扎进了袁时光左腹。   在面部、腹部均受重伤的情况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关于本世纪初在美国西北部发现的两具“迷你版”霸王龙化石骨骼的分类,科学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国研究人员分析这两具化石骨骼的微观结构认为,它们并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测那样属于一种名为“矮暴龙”的独特暴龙,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龙。   新研究还揭示了霸王龙的成长发育过程,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霸王龙学名雷克斯暴龙,体长可达12米左右,头部长约1.5米,坚固的牙齿可以咀嚼骨头,是体型最粗壮的食肉恐龙。   本世纪初,美国伯比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在蒙大拿州找到两具“缩小版”霸王龙化石骨骼,个头仅比役用马略高,身长约是役用马两倍。研究人员将它们命名为“雅内”和“珀泰”。   有科学家提出,存在一种个头较小的霸王龙近亲“矮暴龙”,但这一观点一直备受争议。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雅内”和“珀泰”的腿骨薄片后认为,它们并不是“矮暴龙”,而是幼年霸王龙。   恐龙骨骼上会留下类似树木年轮的生长痕迹,研究人员通过数“雅内”和“珀泰”骨骼切片上的“年轮”发现,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别是13岁和15岁。   研究认为,幼年霸王龙生长速度与包括哺乳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

  新华社南京1月5日电(记者郑生竹)近日,一封病人的感谢信让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感到格外暖心。这位90岁高龄、罹患眼疾的老人,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笔一字一句落成。   “今天上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感谢老人家和家人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韩献军在朋友圈晒出这封患者感谢信后,瞬间收获100多个点赞。   写感谢信的老人叫黄廷干,2019年12月20日,老人因头晕来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韩献军是其主诊医生。在12月25日查房时,韩献军无意中看到了老人这封感谢信。   “老人眼底有黄斑病变,视力不太好。之前,护士看到他拿着放大镜在写这封信,一笔一画写得很吃力。”韩献军说。   “医生拿着片子一张一张地解释直到听懂为止,护士反复演示如何采集大小便,这些细节让父亲很感动。”黄廷干的女儿黄敬华事后回忆,她的父亲十分关心身体各项指标,对各项检查结果喜欢刨根问底,但年龄大了有点耳背,会问些重复的问题,而医护人员都会不厌其烦地介绍清楚。   “看到我睡的床护栏没升起,便轻轻地抬起,我想他们可能怕患脑梗的老年人掉下床来摔伤。”这是黄廷干信中的一段文字。黄敬华说,父亲在住院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

  新华社贵阳1月5日电(记者李黔渝)记者从贵州省科技厅了解到,贵州2019年发放1422万元科技创新券,58家企业受益。   2019年,贵州向现代高效农业、大数据、现代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领域的58家企业发放3期科技创新券共1422万元。按照规定,使用创新券的企业自筹配套资金不能低于创新券资金,由此引导企业投入研发资金达7079.42万元。   科技创新券是贵州省科技厅探索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资助政策,企业可自主选择科技成果、科研方向、合作对象,通过使用创新券,使得科技经费流向为企业和市场服务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凸显由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导向,解决企业创新资源匮乏、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据了解,贵州于2015年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为829家企业、单位发放科技创新券1.57亿元。 【编辑:苑菁菁】 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

  新华社华盛顿1月4日电(记者周舟)中国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只需抽取几毫升血液就可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团队收集了801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对照者血浆提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从中筛选出9个可用于诊断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标志物,以及5个可用于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循环肿瘤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就像是肿瘤细胞留下的“指纹”。   这项研究显示,基于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6%,而目前临床常用的结直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的准确率只有67%。另外,新的预后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的准确性也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据此对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研究人员还对1493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同时进行了肠镜筛查和循环肿瘤DNA甲基化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后者检出早期肠癌的敏感性高达89.7%,对进展期腺瘤(癌前病变)的检出敏感性也达到33.3%,且具有更好的患者依从性,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注册岩土工程师基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