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00:58 点击:1019746

编者按:一般人会认为,只有得了脑部疾病才证明大脑处于不健康状态,这只说对了一半。其实,大脑不健康还包括大脑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如何做才能缓解大脑“亚健康”呢?怎样能让大脑更聪明? 警惕大脑“亚健康” 大脑“亚健康”是由于精神压力长时间积累,大脑长期超负荷运转,妨碍了大脑细胞对氧和营养的及时补充,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脑疲劳,引起“亚健康”症状甚至患病。大脑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患脑血管疾病。如果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容易疲劳、反应能力降低、记忆力下降、不容易集中精神等症状,就要警惕大脑“亚健康”了。 这些人需警惕大脑“亚健康”的发生:40岁以上的人;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代谢综合征);长期吸烟、饮酒者;有肢体无力或麻木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症状的人;情绪不佳、睡眠不好、忆力下降的人;有颈椎病的人。 哪些习惯不利于脑健康 长期饱食,导致脑动脉硬化、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象;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甜食过量会引起高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降低,导致机体营养我是木匠皇帝

  近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教育厅举办江西省首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论坛。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江西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47.6%,较去年下降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去年11月,江西全面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在全省11个设区市设置了212个监测点,共调查66199人,总体近视率为49.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6%)。其中,幼儿园(5.5岁~6.5岁组)近视率为1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生近视率为30%,初中生近视率为67.1%,高中生近视率为79.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2018年数据作为基础,今年在全省100个县、市(区),调查近700多所学校、23万多名学生。”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程慧健表示,从数据来看,由于加强了防控措施,各学龄段近视率均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47.6%。其中,幼儿园(5.5岁~6.5岁组)近视率为13.3%,小学生近视率为27.8%,初中生近视率为64.1%,高中生近视率为75.5%,呈现出女生近视比男生多、城区各学龄段学生近视比郊县学生多等特点。(记者徐雅金)我是木匠皇帝

  近日从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该市已建成健康促进学校108所,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   去年12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办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33个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区县开展健康促进3年攻坚行动。《方案》实施1年多来,该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行动,积极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培养基层健康教育骨干,致力于提高贫困地区健康素养水平。   重庆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包括实现贫困患者家庭一家一张“明白纸”,即每年度发放至少1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一家一个“明白人”,即至少培训1名家庭成员,使其掌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带动家庭成员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该市还向每个贫困患者家庭发放限盐勺、生熟砧板、牙刷等健康实用工具;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患有脑血管病、冠心病、关节炎等慢性病、地方病的贫困人员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重庆健康促进攻坚行动第3年,力争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5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贫困区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目标水平。(特约记者喻芳 陈英)我是木匠皇帝

  近日,山西省医保局、卫生健康委、发改委、财政厅、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全省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通知》明确,将取消耗材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全部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进一步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逐步形成科学的以成本和收入结构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各级医疗保障局负责落实本次改革中的医保政策,健全复合式的医保支付方式。各级卫生健康委负责加强行业监管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定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措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价格监督检查。公立医院要加快改革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政策实施后情况的监测,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革顺利实施。(通讯员韩雪 记者许文辉)我是木匠皇帝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免疫科王晓川教授临床科研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周青教授团队和哈佛大学袁钧瑛教授团队,发现一种可导致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和炎症反应的全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类354种免疫缺陷病基因图谱新添一员。该研究对因免疫相关性疾病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患儿的诊治有重大意义。近日,成果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尽管检测手段和方法不断进步,但目前对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仍是常见临床难题之一。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因素涉及感染、肿瘤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中,免疫相关性疾病逐渐成为不明原因发热重要因素之一。   2岁的童童(化名)出生后2月起即出现反复发热,每次持续数天,间隔8天~10天再次反复,在当地多次住院治疗仍不能明确原因。2017年10月,患儿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免疫科住院治疗,并排除了感染、风湿以及肿瘤性疾病所致发热的可能。除了发热外,童童还有淋巴增殖的表现,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增高,这些信息提示患儿免疫系统可能存在固有缺陷。   在排除各种已知免疫缺陷病后,科研团队进一步分析患儿的基因测序数据,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最终发现患儿的RIPK1基因存在新发变异。论文第一作者之我是木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