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母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8:58 点击:1001898

29日,教育部于珠海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截至2019年10月14日,全国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量达到31.86万户,覆盖率占有食堂学校数的84%;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数为5.28万户,覆盖率占有学校食堂数的91%。 2019年9月9日,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农村部联合部署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明确了工作机制。截至2019年10月14日,专项整治期间,各地检查学校食堂、供餐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63.1万户次,约谈2.7万户,立案查处2667起,警告1.14万户次,取缔无证经营者496户,撤换食品原料供货商2352个,更换供餐单位536个。 此外,教育部对营养改善计划出现问题的省份开展督办工作,妥善解决问题,确保食品安全。集中约谈相关省份负责人,督促及时做好校园食品安全整改工作,坚决斩断从孩子“口中夺食”的黑手。 据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副司长马如林介绍,在春季学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学校食品安全相关责任人3万人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万份,立案2287件,罚没5997万元,取缔5299家。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严查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低压母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教授近日介绍,父母任何一人吸烟,儿童患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和喘息性疾病的风险均高于父母不吸烟的儿童,且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次数随吸入二手烟的增加而增加。 吴静表示,男性是吸烟的主流人群,吸烟除了对孩子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对男性自身的危害更为严重,肺癌、慢阻肺、心脏病、糖尿病、脑卒中等都与吸烟有重要关系。吸烟会引起肺癌,公众认知已经比较明确,吸烟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关系,公众的认知相对较弱。 中国控烟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许桂华表示,二手烟的危害不亚于一手烟。有研究证实,烟草燃烧过程中许多化合物在二手烟中的释放率比一手烟还高,如一氧化碳,二手烟是一手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亚硝胺(强烈致癌物)是50倍。爸爸的吸烟行为,对子女的示范效应最为直接。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比较稚嫩,对烟草伤害的抵抗力较差,青少年吸烟比成年人吸烟的危害更大。低压母线

冻着点容易瘦?供暖辐射严重孩子易患白血病?露脚脖子导致巧囊? 霜降刚过,一波冷空气再次来袭。一些关于冬季的“注意事项”也流传开来。如我们常听说一些老经验,如“护住头,防感冒”;寒冷能激活棕色脂肪,所以冬季穿得少容易瘦;有微信文章表示,冬季需注意供暖辐射,受到了严重的供暖辐射,或可导致白血病;还有文章称,冬天穿露脚踝的九分裤或得卵巢巧克力囊肿……这些传言真的正确吗? 误区一: 寒冷能激活棕色脂肪 少穿点容易瘦 天气一冷,运动也少了,似乎减肥更加困难。近日有文章说,研究人员在小白鼠身上做了实验,把肥胖的小白鼠放在5摄氏度的环境一周后,体重平均降低了14%。从而有传言表示,寒冷能让人变瘦,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马界表示,在寒冷的刺激下,人类会利用两种快速产热的方式来维持体温。一种是战栗产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抖抖”,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提供热量。另外一种是非战栗性产热,又称代谢产热,主要通过棕色脂肪组织内的脂类分解和氧化来完成。 “虽然棕色脂肪具有燃脂效果,但是它只大量存在于婴儿或者小型哺乳动物的体内,如小白鼠。在成年人身上,棕色脂肪只有少量残低压母线

  心血管科和消化科医生往往推荐人们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和酸奶。一项新国际研究显示,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这两种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肺癌风险。该研究近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卷》期刊上。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领衔的这项研究以亚洲、美国、欧洲超过144万名平均年龄在56岁左右的成年人为对象,追踪调查他们饮食中膳食纤维和酸奶的摄入量和身体健康数据,并从2017年开始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近两年的分析。研究对参与者的追踪时间跨度中值为8.6年。   在考虑到吸烟状况等与肺癌有关联的习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分析后发现,膳食纤维和酸奶摄入最多的组比摄入最少的组肺癌发病率低33%。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说,膳食纤维和酸奶的摄入量都分别与肺癌发病率呈负相关。   研究人员说,不论被研究个体的性别、吸烟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如何,多摄入膳食纤维和酸奶,无论单独还是同时摄入都表现出降低肺癌风险的效果。原因可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含有益生元,也就是一些可以被肠道菌群消化的化合物;而酸奶则是益生菌的常见来源,益生元和益生菌都可以改善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为抗击肺癌提供新思低压母线

英国基因专家近日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撰文警告说,目前市场上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检测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当这种检测结果提示“健康风险”并不意味着消费者肯定会患上某种疾病,而“令人安心”的好结果同样并不可信。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指出,一些关于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宣传使人们相信这种检测能让人了解自己的祖先、血统、相关疾病风险以及个性或运动能力,然而实际上解读基因信息并没有那么简单。 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指出,大多数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基因检测不会对一个人的全部基因或基因组测序,而只关注特定的基因突变,这可能引致假阳性结果。即使对全基因组开展测序,发现的基因突变往往并没有任何临床上的意义。 文章说,事实上,人们携带的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他们的疾病风险,但也有其他基因可以保护他们免受疾病困扰。 文章主要作者、南安普敦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安妮克·吕卡森解释说,有些人就带着显示他们有较高罹患癌症等疾病风险的这种基因检测结果去医院要求预约手术以降低患癌风险,而医院的详尽技术检测发现他们根本无须手术。还有些人即使被劝说取消手术后依然对自己的患癌风险忧心忡忡。 另一方面低压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