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上海国际泉眼无声惜细流 文学周揭幕 中外作家探讨“莎翁遗产”


更新日期:2016-08-18 15:23:46来源:网络点击:611738

华夏经纬网 2016-08-18 15:03:20

新华社上海8月17日专电(孙丽萍、涂一帆)作为2016上海书展活动之一,上海国际文学周16日晚揭幕。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作家云集上海外滩的一座复古西式教堂中,畅谈“莎士比亚遗产”。

今年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围绕莎士比亚展开的话题,折射出上海正以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胸襟拥抱世界多元文化。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俄罗斯作家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维奇记得,小时候排练《哈姆雷特》……他们连掘墓人的角色都不肯让我演。而来自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加·泽文14岁就开始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憧憬“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

来自莎翁故乡英国的诗人肖恩·奥布莱恩感谢莎士比亚给文学带来无穷乐趣。他说:“莎士比亚的文字总是充满多义性,富有戏剧性,精彩地呈现出世界的面貌。莎翁的诗歌更是想象力的盛宴。”

对于中国作家来说,谈论莎士比亚,除了文学本身的价值,无疑还具有更丰富的意义。在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年之际,与全世界共同分享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遗产,甚至用英文自由讨论其作品,显示出了中国正在文化领域中呈现出自信、开放、宽容的姿态。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莎翁有一半的知名戏剧作品是以文艺复兴的发源国意大利为背景。擅长描摹上海“风花雪月”的女作家陈丹燕感叹,莎士比亚总是真实地表达人性,一切恰如其分,不拔高也不贬低。

著名诗人西川也盛誉莎士比亚作品中闪现的人性与自由光芒:“今天我们重读莎士比亚,应该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莎士比亚来理解,而不仅仅是西方经典文学的象征。重要的是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理解文学,理解莎士比亚。”

而中国诗人杨炼认为,“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化的掌舵者,他引导人类航向美学和人性。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也追寻自己的舵手。”

“近年来,上海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非常活跃。”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澜说,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和传播的策源地,有着深厚文学传统和文化底蕴,形成了卓越的海派文学传统和城市精神,并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和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学和作家。


相关:

傅园慧长到179导致没男票 队里男生都是兄弟傅园慧据台湾媒体报道,游泳选手傅园慧以一句“洪荒之力”,瞬间变成新一代“网红”,成为奥运最受欢迎的选手之一,而她在奥运期间录制的节目《中国冠军范》也于16日播出,率真、搞笑的个性展露无遗,而今年20岁的..

美高官:日本有能力在一夜之间开发出核武器对于核武器,日本人感情复杂。因为是唯一遭受过核爆的国家,二战后一段时期,日本民众几乎谈核色变。即便在上世纪90年代,民众反对搭载核武器的美国航母通过日本领海之类的报道还常见诸报端。更不用说在电视节目或..

上一篇: 中国探索“未来书店”:“体验”与“专业”缺一不可
下一篇: 《我去上学啦》张丹峰“有毒” 意外熏倒薛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