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儿童食师小红 物”不能成噱头


更新日期:2022-04-28 06:03:17来源:网络点击:1861920

  儿童面条、儿童水饺、儿童酱油……时下,越来越多父母会选择带有“儿童”字样的食品。据报道,有些家庭购买“儿童食品”的支出已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

  “儿童食品”热销,反映了食品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父母对孩子健康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我国有超2.5亿儿童,新一代父母育儿理念日益精细化、科学化,儿童食品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为适应这种需求,市面上的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然而,部分食品不仅价格高,“噱头”也越来越多。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其成分与普通食品无甚区别,甚至含有更多食品添加剂,可能危害儿童健康。

  一边是市场需求扩大,一边却是食品质量良莠不齐,如何让儿童食品实至名归,真正满足儿童营养与健康需求?

  从长远看,儿童食品行业无疑要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路径,首要环节是标准。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国内首个儿童零食团体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目前类似的标准很少,且不具有强制性,难以形成有效规范。为此,有关部门要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为儿童食品生产提供遵循;建立儿童食品标识制度、认证制度,以及生产、销售监管等办法,提高儿童食品生产与营销的准入门槛,引导行业进入规范发展的赛道。

  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食品加强排查,对于炒作概念、坑害消费者的无良商家加大打击力度,戳穿背后的“消费骗局”。同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有害健康的“儿童食品”强制下架,加大对“儿童食品”标签使用及价格的监管。

  此外,家长也要增加饮食健康知识,这样在给孩子食品把关时才不容易随大流或受商家忽悠。医院、学校等机构也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培训,汇聚多方力量为儿童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食以安为先,儿童食品安全更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要着力促进儿童食品行业规范发展,切实担起“儿童专用”的责任。

  徐 达 【编辑:】

相关:

(上海战疫录)一线|实地探访上海便平易近核酸点  中新网上海4月27日电 (陈聪瑶 李秋莹)4月26日,上海公布了首批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现场情况如何?27日,记者实地探访部分采样点了解相关情况。   据介绍,固定采样点以上海全市现有约200个医疗机构为主;..

江西一货车司机涉嫌挫折流行症防科罪被南昌警方立案侦查  4月22日以来,货车司机邹某某(男,43岁,黑龙江人)驾驶车辆在安徽、上海、广东等地配送货物。4月27日凌晨,广州防疫部门电话告知邹某某其26日在广州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但其仍然驾车抵达南昌,并故意通过隐瞒行..

上一篇: 蚊子叮人也分“迟早班”?
下一篇: 十年前排斥中国,NASA此刻又怨中国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