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沧海横流显砥倒挂金钟 柱—金沙江堰塞湖自然灾害抢险工作纪实


更新日期:2018-11-12 20:32:02来源:网络点击:1226789

  沧海横流显砥柱

  —昌都、林芝堰塞湖自然灾害抢险工作纪实

  10月11日凌晨,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突发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1月3日,山体再次滑坡,形成堰塞湖,险情更加严重。

  10月17日凌晨,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下游7公里处雅江左岸冰川跃动引起山体滑坡,造成雅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0月29日,山体再次发生滑坡,形成堰塞湖。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10·11”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灾情发生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一时间把受威胁民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设立集中安置点,实现“零伤亡”。连日来,西藏昌都市消防支队救援分队消防员,在该市波罗乡康扎西安置点不间断地开展防火巡查,向安置点民众宣传防火知识,提高民众的消防意识,保障安置点的消防安全。中新社发 西藏消防部门供图 资料图:西藏昌都市消防支队救援分队消防员,向安置点民众宣传防火知识,提高民众的消防意识,保障安置点的消防安全。中新社发 西藏消防部门供图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接连突发的自然灾害是无情的,但越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就越是能够彰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灾情就是命令!全区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上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全区党政军警民联合行动,各级政府准确判断灾情,统一安排、有序组织转移安置群众;各级党员干部心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冲锋在前,科学抢险救灾,实现了“零伤亡”的奇迹,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抗灾救灾的为民壮歌!

  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堰塞湖险情滑坡体量大,水位上涨非常迅猛,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危及附近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两次险情一次比一次危险,通往波罗乡的必经桥梁和部分农田被江水淹没,波罗乡政府驻地及下游波公村被淹,多处公路以及群众房屋、耕地、草场等受灾。

  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两次险情致使通往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以及下游墨脱县部分村庄的道路、桥梁、通信线路、供水设施以及部分耕地被淹没。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

  堰塞湖险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胡春华副总理、刘鹤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并分别派出由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叶建春,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国家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等国家有关部委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火速赶赴灾区,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随后,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于10月11日15时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青藏高原是年轻的高原,地质条件脆弱,更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在西藏,除了海啸,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时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探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防灾减灾工作,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大事,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为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今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拟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面对一系列突发的自然灾害,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指示:

  2013年8月19日,对东北防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及时组织受洪水威胁地区群众转移避险,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秋冬生活,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2015年5月6日,对我区日喀则、阿里等地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再接再厉,继续抓紧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同时尽快修复受损基础设施,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维护西藏自治区特别是受灾地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7年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今年10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一定要把这场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按照党中央关于防灾抗灾减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反应,科学研判灾情、迅速转移群众,并组织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民政、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紧急参与应急抢险救援、工程排险,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一定要把这场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金沙江堰塞湖灾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立即对抢险救灾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昌都市要密切关注灾情,及时做好灾区群众的撤离工作,确保不漏一人,确保群众生命绝对安全;民政部门要准备好救灾物资,保证供应充足,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做好相关工作。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也作出了批示,要求自治区成立工作组赴现场指挥协调。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庄严就抢险救灾作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

  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险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再次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灾情的预警监测,及时做好群众的转移避险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庄严也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水利、国土等部门和林芝市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协调,迅速组织危险地域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自治区人民政府迅速启动地质灾害Ⅰ级应急响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迅速赶赴我区指导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在堰塞湖抢险过程中,区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党中央有关精神,专题研究部署应急抢险工作。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分别赶赴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抢险一线和江达县“11·3”白格堰塞湖抢险一线,与四川省抢险救灾人员及前线抢险救灾指挥部共同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乘坐冲锋舟来到堰塞体查看灾情,看望慰问转移安置的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

  一切都要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对于昌都和林芝各族干部群众来说,堰塞湖险情发生后的一天,是分秒必争的一天。

  自治区副主席坚参第一时间赶往昌都市江达县,指挥堰塞湖应急抢险工作。

  10月11日10时,昌都市启动应急预案,副市长高学文、胡登孚分别率领安监、交通、水利、民政、公安、卫计委、教育等部门100余人,分别赶赴江达、贡觉、芒康3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救援,转移群众;

  安排民政部门做好应急救灾物资调配准备;

  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临江乡镇已设立观察哨,实行半小时报告制度;

  下午,昌都市消防支队40余名消防队员携带冲锋舟等设备赶赴现场;

  16时,金沙江堰塞湖下游3县8个乡镇已有序转移群众10126名;

  12日上午,金沙江堰塞湖受灾区域群众已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罗布顿珠率领自治区相关厅局负责人于10月17日连夜赶赴米林县,并将前线指挥部设在距离堰塞湖最近的派镇。

  10月17日上午,得知堰塞湖险情后,林芝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市长旺堆和副市长扎西达杰分别带领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火速奔赴米林和墨脱,组织转移安置群众;

  正在延安学习的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多次通过电话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前线指挥部要求水利、国土等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降低灾害损失,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米林县、墨脱县对下游可能受堰塞湖影响的乡镇、村庄、公路、景点等场所组织拉网式排查,及时做好群众的转移避险工作。

  与此同时,各方救援力量也迅速向江达县波罗乡金沙江两岸和雅鲁藏布江受灾区域集结。

  身穿迷彩的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帮助受灾群众在临时安置点搭建帐篷;

  身着桔红色救援服的消防特勤队员正在搬运救灾物资;身着藏蓝色制服的公安民警疏导交通;

  螺旋桨叶轰鸣声中,直升机来回穿梭转移群众,搭载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地质、冰川等方面专家前往堰塞体实地勘察;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工兵部队星夜兼程,46小时行军1125公里,提前2小时抵达,带来了漕渡门桥、冲锋舟等专业装备,打通了抢险水上通道……

  经过实地勘察后,有关专家认为,金沙江堰塞湖有可能通过自然溢流的方式解除危险。10月13日下午,堰塞湖开始自然泄流。截至2018年10月15日9时,金沙江西藏境内河道水情已基本恢复正常,第一次险情消除。

  第二次险情发生后,截至11月10日,江达、贡觉、芒康3县11乡共转移25282人,设立42个安置点。截至目前,实现人员零伤亡。为确保安置群众有得住、穿得暖、吃得饱,由民政部门根据群众需要发放帐篷7165顶,折叠床、棉被、棉褥、防潮垫、睡袋、毛毯、垫子187175张(床),御寒衣物60575件,火炉440台,确保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由卫生和食药部门负责安排医疗队伍,分赴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紧急医疗巡诊,防止季节性疾病的流行,确保饮食安全。由消防部门负责,加强对安置点群众生活用火、取暖用电知识宣传和管理。由消防部门负责森林防火和林区用火管控。

  10月18日深夜,米林县、派镇,前线指挥部会议上,国家应急管理部有关专家据卫星遥感地图分析,本次塌方形成的堰塞湖是在前几年多次塌方造成的小堰塞湖基础上形成,基础稳固,专家认为发生大规模溃坝可能较小,建议自然泄流。

  10月19日13时30分,西藏雅鲁藏布江米林县堰塞体上游水位超过堰塞体,开始自然过流。根据墨脱县德兴水文监测数据,到20日7时,堰塞湖下泄水量约有5.1亿立方米。堰塞湖坝前水位已消落56米左右。

  据统计,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灾情发生后共转移疏散安置16600余人,其中转移安置7100余人(含游客及企业工作人员500余人)、疏散人员9500余人(含游客及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设立临时安置点25个,搭建帐篷1376顶,调拨发放折叠床、棉被、棉褥、大衣、糌粑、砖茶、药品等物资,确保转移安置群众平稳过渡、安稳过冬。

  党员干部是灾区不倒的旗帜

  10月11日凌晨,波罗寺管委会干警江永赤列发现金沙江河水突然上涨,附近的公路、农田都被淹了,立即拨通了波罗乡党委书记四郎旺修的手机,报告险情。

  “当时是5点51分。”四郎旺修说,当时天还没亮,不清楚什么情况导致了河水上涨。但是水涨得太快了,又没有降雨,下游电站也没有截流,他感觉这不是一般的洪水。

  “不能让群众再靠近河边了。”四郎旺修马上组织安排乡派出所干警劝阻群众到河边抢救物资,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7点45分左右,波罗乡第一小学校长格勒朗加接到了波罗乡政府电话,准备组织师生撤离。队伍行进到藏曲河边时,因江水倒灌,河水水面离藏曲河桥面只剩一个成人手掌高。

  情况万分危急!走在最前面探路的是几名乡政府的干部,随后是老师带领各自班级的学生,有序而迅速地过桥。人过完桥后,就是三辆装满学生被子的大车通过。

  格勒朗加走在最后面,他要保证每一名师生顺利过桥。“险之又险!等全校师生过了河,大家回头看时,藏曲河桥已经被淹没了。”

  从灾情发生,到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再到带领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各级党委主动作为,党员干部发挥“主心骨”作用,细心安抚、帮助群众渡过难关,重拾信心。

  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第一次险情发生时,江达县副县长杨筱斌率领的县国土、水利、交通、民政工作组一早就赶到波罗乡,成立了救灾临时指挥部,统一指挥群众转移、灾情勘察、水位测试等工作,直到下午人员全部撤离。

  11月3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第二次险情发生后,江达县波罗乡党委、政府立即部署到受灾各村进行险情排查、水情观察、群众撤离工作,实现了无人员伤亡。直到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后,乡干部才转移。

  波罗乡地处藏曲河与金沙江交汇处,大山环绕,平时进出只能依靠藏曲河桥。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后,波罗水文站水位猛涨,这座桥被完全淹没,波罗乡成了“孤岛”。

  抢险救灾,道路就是生命线。西藏公路局昌都公路分局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勘测地形,并很快确定了从卡贡乡抢通一条通往波罗乡的便道的方案。10月11日,施工人员和大型机械车辆便开往卡贡乡色萨村的牧场。

  色萨村的牧场海拔约4500米。进入10月,这里已是风雪交加、寒气袭人,夜里气温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土层都被冻得硬邦邦的。加之牧场的土层夹杂着石头,给施工造成巨大困难。

  为了尽快打通通往波罗乡的“生命线”,昌都公路分局机械操作手白玛曲扎一直奋战在道路施工现场。饿了,就吃点随身携带的饼子,喝点开水。困了,就在挖掘机里眯上一会儿,然后接着干。他说:“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必须挺身而出,担当作为。”

  经过连续36个小时奋战,施工人员于13日晚修通了通往波罗乡的便道,这为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确保受灾群众过冬提供了保障。

  都已经三天了,江达县公安局民警杨国梁的左脚仍然紫青红肿。刚来昌都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他在这次抢险救灾中伤了脚。

  “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杨国梁说。

  从10月11日凌晨4点,整整8天,江达县公安局民警日夜奋战在抢险救灾前线,为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大家都穿厚点,带上手电筒,立即集合。”接到灾情通报时,民警们都还在睡梦中,大家只穿了件厚衣服就立马集合,坐上车后才知道灾害情况。

  协助抢修受损道路,帮助转移群众运送物资;

  维护全县及受灾区域交通秩序,带领救灾车辆前往灾区;

  在安置点共设置8个临时警务站,把各安置点群众的信息登记造册、为转移群众补办丢失证件、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由于情况紧急,民警们都没来得及带洗漱用品及换洗衣物,就穿着一身衣服在前线奋战了8天,衣服鞋子是被汗水和雨水淋湿了又暖干,暖干了又淋湿。

  大灾面前,各级党员干部是灾区不倒的旗帜!到10月20日下午5点,江达县波罗乡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灾情已基本解除,各安置点的群众生活也正在恢复。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第一次险情消除4天后,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又发生了堰塞湖险情!

  雅鲁藏布江的水位以每小时约1米的速度猛涨,加拉村通往外界的公路被淹,全村47名群众、以及多名施工、旅游、探亲群众与外界失联。10月18日下午4点多,林芝市消防特勤中队队长王红波接到命令:组成突击队,从山腰小路挺进加拉村,营救被困群众。

  下午5∶30分,20名队员和当地5名向导,沿右岸出发了。夜里11点时,走在最前的向导报告,前面是一道悬崖,山腰小路已被快速上涨的江水淹没。

  大家已记不得翻了几座山,跨过几道崖。第二天下午,开始泄流的堰塞湖又带来更多塌方,突击队只能再往高处爬。体力一点点下降,山却越来越高,谷却越来越深。

  下午4点多,食物和饮用水已消耗殆尽,突击队员的体力也已到极限。此时,又一座直插云霄的山头横在面前。

  左有激流塌方,右有茫茫雪山,前有悬崖绝壁、中有猛兽在伺、后有崇山峻岭,无论是走、留、回,都险象环生。

  狭路相逢,勇者胜!加拉村的乡亲们盼着他们呢!王红波和副队长李茂江决定:此时此刻,绝不能后退,现在拼的,就是胆识和毅力。能把它踩在脚下,此生再也没有越不过的高山!山崩地裂,江河阻断,不用怕!翻越喜马拉雅,我们在一起!王红波命令,一定要在天黑前翻过山去,与乡亲们汇合!

  分完最后一块饼干,喝过石缝里的山泉,所有人都在想,拼了!

  从小在山里长大的索朗多吉主动请缨当尖兵。他右手紧握匕首,插入石缝,左手抓住荆棘,忍住疼痛向上爬,双脚水泡早已磨破,咬牙轻踩崖壁突起。他知道,一不小心踩落石块,就可能砸到下面的战友。找好落脚点,打好安全支点,索朗多吉固定好百米攀援绳再下抛,其他队员陆续跟进。

  伴着身旁呼啸的山风,背对南迦巴瓦金色的夕阳,3个小时的步步惊心后,山顶在望了。没有人知道,这座峭壁有多高,索朗多吉只记得,他背上的百米攀援绳换了3次。

  到达山顶后,经过向导一番努力,下山的路找到了。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队员们打开头灯和电筒,斗折蛇行。光亮穿过密林被加拉村群众发现,山下沸腾了!

  山下,乡亲们烧好水,做好了饭。格桑老奶奶今年82岁了,是村里的老寿星。她含着热泪握着突击队员的手说:“孩子,你们来了,我就睡得着了!”

  与灾区各族人民携起手共渡难关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0月15日,星期一,昌都市江达县。上午九点整,撤离到同普乡小学后,波罗乡第一小学的学生与同普乡小学的学生们一起在操场上升国旗,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开启了他们新一周全新的学习生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在同普乡小学二年级二班,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学习《登鹳雀楼》这一课,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们读得起劲。讲台上,同普乡小学语文老师四郎措姆认真地在黑板上书写着,在教室最后一排,另一位老师在耐心地给学生辅导功课。

  “我们的学生也正要学习这一节课,看到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心里放心多了。”波罗乡第一小学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其美拉姆满眼欣慰地说。

  为了安抚波罗乡第一小学学生的情绪,让孩子们尽快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同普乡小学与波罗乡小学还联合组织安排了一系列体育兴趣活动,学生们很快打成一片,成了无话不说的亲密伙伴。

  天灾无情人有情,山崩洪水不可怕!党政军警民,与灾区各族人民携起手共渡难关。

  10月13日18时,为准确掌握受灾群众生活情况,西藏昌都军分区侦察科科长叶发旺带领13名党员穿过杂草丛生、荆棘满地的树林,蹚过过膝的冰河,历时24小时30分钟徒步行军180公里,绕到 “孤岛”白格村临时安置点。

  10月14日晚,白格村村民见到党旗、看到解放军,连日来的担心消除了。部队在白格村展开了勘察灾情、迁移高地、心理疏导、医疗服务等工作。

  忙碌一天,又累又饿,回到宿营点,望着仅有的一桶泡面,大家纷纷吞着口水。13人围着那桶泡面,谁都不去碰。教导员冯云虎想起,今天是战士李国平的生日,大家表决,小李应该品尝“这个味儿”。

  当准备唱生日歌时,白格村村长和4名村民带了一些油饼来到营地。乡亲们拿出最好的食物感谢官兵。

  大家邀请乡亲们参加这个生日聚会,还告知部队的纪律,不能接受这些东西。村长执意不肯,最终官兵们买下了这份礼物。

  “希望这场天灾早日过去。”在白格村乡亲们面前,李国平许下了24岁的生日愿望。

  当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受灾群众的生活已开始恢复正常。

  10月22日,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协调西林凤腾公司派出直升机飞行27架次,把受困的加拉村受灾群众和其他群众从加拉村转移到十几公里外的达林村安置点。

  第二天一早,达林村妇女主任次仁卓玛早早起床了。这是加拉村乡亲们到安置点的第一个早晨,她要过去帮大家煮茶。

  拉巴措姆也早早起床了。和其他妇女一起生起了炉子后,她正用县民政局发放的洗漱工具洗漱。作为家庭主妇,每天早晨,她的工作是为全家人烧好茶水。搬到安置点,大家共用一个厨房,可不能被别家媳妇比下去。

  喝过早茶,安置点渐渐热闹起来。

  “我们一定要保持好我们加拉村的优良传统……”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分头走进各家帐篷,一边询问大家还有什么需要,一边告诉大家:“不喝酒、不赌博、不争闹,搞好环境卫生,热情好客的达林村的乡亲们为我们免费提供柴火、家具,我们也要展现出咱们村的文明风貌。”

  大渡卡村的村医洛桑背着医药包来了。他是和派镇卫生院的医生一起来给加拉村的老人们做体检的。加拉村虽然只有9户47位村民,老年人却有10位。

  米林县民政局的干部们带着慰问品来了。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和一些贵重物品,加拉村的乡亲们什么也没带。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县民政局拉来了帐篷,由县武警中队的战士们连夜搭好。加拉村的乡亲们入住时,安置点里有棉帐篷、折叠床、保暖的被褥、防潮的垫子,还通了水、通了电,甚至连厕所都建好了。昨天,县民政局给乡亲们发了保暖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今天又给每家每户带来了米、面、油、砖茶等。

  林芝市消防支队的队员们来了。安置点里都是棉帐篷,他们来给乡亲们讲解防火知识。达林村4岁的拉巴次仁也来了,他和加拉村的两个小姑娘跟在消防队员身后,边跑边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山路弯道多,我坐车从加拉到达林要晕车。昨天坐飞机,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腾云驾雾一样。”帐篷里,嘎玛老阿爸向记者讲述乘坐直升机的感受。

  年轻时,老人做过登山向导,曾帮助两支国外登山队攀登南迦巴瓦峰,现在虽然老了,但身体很硬朗。翻了翻崭新的被褥,老人一边点头,一边笑眯眯地说:“真是感谢党和政府,帐篷里很暖和,昨天晚上,我们睡得很香。”

  为了尽快使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经过林芝市有关部门多方协调,10月25日下午,加拉村群众已全部入住巴宜区永久小镇。9幢小楼,每个楼内卫生整洁,家具家电、生活用品、沙发被褥、厨房灶具等各项保障齐全。林芝市委、市政府还想方设法解决这些群众就业的问题,确保受灾群众在安居的基础上实现“乐业”。

  坐在温暖舒适的新家,加拉村的央金从电视里得到老家的最新消息:10月3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再次发生险情的林芝加拉村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开始自然过流,11月1日9时,下游墨脱县城水位回落至正常。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险情基本解除,应急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再次发生后,按照《西藏自治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1月5日22:30启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地质灾害Ⅰ级应急响应。

  到截稿时,再次发生险情的金沙江堰塞湖水位已累计上涨近60米,波罗乡党委、政府所在地被淹没,险情明显大于上次,严重危及我区下游贡觉、芒康以及四川、云南省等公共设施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国家应急管理部牵头,组织我区同四川省有关方面视频调度和专家多次会商。期间,国家以及两省的领导和专家组及昌都市有关人员多次前往堰塞体现场踏勘、现场研判,会商处置方案,灾区各族群众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从11月8日起,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工兵部队的漕渡门桥,一台台大型抢险装备被快速运送到堰塞坝体之上。目前,排险救援7.5公里陆路通道打通,川藏两省区组织18台工程抢险装备,52人夜以继日地在堰塞体上实施导流作业,目前泄流槽已提前挖掘完成。

  夜幕低垂,星光从云层间偶尔探出来,静静俯瞰着金沙江沿岸安置点的每顶帐篷。各族群众大多已钻进暖和的被窝,谈论着抢险救灾最新进展,静静期待着明天的喜讯……


相关:

《延禧攻略》原班人马再聚  于正新片《皓镧传》定档15日  《延禧攻略》原班人马再聚     山西晚报讯 暑期刚刚播完由聂远、吴谨言主演的《延禧攻略》,现在于正的另一部电视剧《皓镧传》8日也正式官宣定档了,将在11月15日晚上播..

谢楠与学生举办小提琴音乐会  谢楠与学生举办小提琴音乐会  北京晨报讯(首席记者 李澄)11月29日晚,谢楠将与她的学生们在中山音乐堂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教研室主任谢楠将首次携..

上一篇: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4年受理案件超5万
下一篇: 大雾弥漫“深锁”乌鲁木齐 航班延误菜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