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张雪峰的实用主义晓星孤屿 有什么错?


更新日期:2023-06-30 02:54:11来源:网络点击:1981473

到今天为止,高考还是牵动很多人心弦的一件大事。无论你想从什么角度,去解构它的重要性,也都会遭遇同样的反向解构。

如我者,终于在高考过去快二十年后,才不会在噩梦里出现试卷做不完、题目解不出的场景。

每年高考后,也都会有人问我该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当然,在逐年减少,也大都是故乡来信。年纪越大,我对给人出主意也越来越不自信。我基本都会告诉他们,让孩子多跟他们的老师去谈谈,老师们更有经验,因为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更有发言权。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教了三年,最后这个决策的过程他们应该参与,这个过程不应该被所谓的更有经验的「外人」剥夺。

高考,基本是分两段的,一部分是考试,分数的环节;另一部分,是报学校和专业,这是需要决策的环节,决定了最么把考出来的分数的效应发挥到最好——当然这大部分时候也只是个愿望。前一个阶段,基本是孩子的事情;后一个阶段,比拼其实很明显,充满了马太效应,考的拔尖的孩子,学校有一堆老师围着给出主意,考的一般的,任课老师能给出出主意,考的更差的,基本就没啥人给建议了。真正需要建议的,需要有过来人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是后两类学生。但这个建议的难度在于,当他们把求助的手伸出来的时候,大部分应声的,其实都已经经历过高考很多年了,根本不具备一线的经验。

孩子这时候需要的是你给他讲云山雾罩的价值观吗?还是你告诉他一套决策方法?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具体的答案,一个站在他们角度为他们的当下和未来着想的答案,一个清晰的结论。因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都需要做决策,也没有过做决策的机会和训练。

所以,你说张雪峰靠谱吗?他当然靠谱,因为他上来就问最直接的问题,给最清晰的答案。比那些自以为是的拖泥带水的想扮精英知识分子的人强多了。

我接触过的,来问我建议朋友,基本都一种共同的焦虑和诉求——学什么专业,能好就业,毕业了能有工作?这是个无比现实的问题,很多家庭条件一般,供一个大学生读书,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对于这种大额的投资,他们当然更关心投资回报。你不用瞧不起普通老百姓,为啥这么短视,事还没做,就对事情的结果这么上心。废话,他们要年收入几十万,一年出去旅游几趟,没事也聚在一起交流交流社会经验,对各种政策和名词都耳熟能详,他们面对生活也就不会这么惶恐了。

大约二十年前,我刚上大学那会,遇到一个亲戚的亲戚,闲聊了几句。他有两个女儿,他很犹豫要不要继续供孩子上学,他的担心就是毕业了也没工作,钱就白花了。我记得当时我跟他说,不会白花的,肯定能有工作,除非考的学校太差。我告诉他,尤其是女孩子,更应该供她们读书,她们将来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大部分人的思维习惯其实都是如此——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其实没有想象力——这是不分阶层的,上流社会能更从容,在于能更容易的找到更多现成的案例进行平移,大部分时候,我们把这个能力叫基础的社会资源。所以,大部分人需要「信」,需要正在经历着的人和经历过的人给自己「信心」。那个大哥,在那么偏远的地方,要供两个女儿读书,要付出的不仅仅是辛苦,还有社会评价的压力,以及教育投资回报的压力。

高考前,有个小故事很火。那个故事说,高考出卷人告诉某知名媒体人,高考试卷会尽可能地追求认知的最大公约数,不会出现一些生僻的名词。让知名媒体人大跌眼镜的是,「冰激凌」居然就是这类词。出卷人告诉他,试想一下,一个山区的孩子,他可能在高考前从来没吃过冰激凌,试卷如果出现这个词,他可能瞬间就慌了。

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我也是类似的体验。比如《苦柚》,还有一篇我想不起名字了,但我记得是讲杨桃,课文大致的中心思想是换个角度看,看到的结果不一样,杨桃的横切面是个五角星之类的吧。这两种水果,我是很晚才接触到的。柚子是我上大学之后才吃到,杨桃更晚了,应该是大学毕业后才知道滋味。

那么,像《三联生活周刊》那种,对张雪峰这样的人嗤之以鼻的底气,无非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是城里人,进而觉得你们不该那么攻略化、刻板化。《三联生活周刊》长篇大论的写了一篇,批评了张雪峰的短视和实用主义。在结尾,他们大模大样地来了一段:

「如果这听起来很理想主义,那么在当下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也同样很现实:谁都不知道这一辈子会经历什么,在风险社会中,真正抗风险的恐怕既不是文凭也不是什么饭碗,而是你能否具备自我调适应变的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无论时代如何变动,总能活下去,还能活得更好。说到底,这取决于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教育,以及什么样的人生」。

我瞬间就想到了——读了那么多书和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典型的中产知识分子的装逼。就跟我一个朋友说的风凉话一样——孩子怎么能在小房子里长期待着呢,身心健康都会被影响,难道不应该住大别墅吗,经常开开party,在游泳池里戏水,这不是正常人该有的生活吗?

难道举着理想主义的大纛,就能有自我调适应变的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了吗?你只要睁开眼看看就业情况,你就知道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并非多余。你只要去广袤的中国县城和农村走走,你就知道那里的人和你们的认知断层有多大。

人要先解决务实的,然后才能仰望星空。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士」。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最迫切的是先进入这个能让他们现代化的通道,然后再拿到入场券,获得融入现代社会的机会,先运转起来,才能去做其他的调试。

某一年,我在豆瓣看到一个帖子。那个帖子讲李宗盛待人接物有多细心。他叮嘱一个去台北玩的后辈各种注意事项,细致到了在地铁里换乘哪一站,具体怎么换乘,多少钱,什么路线什么交通工具更划算。我读完立刻就懂了李宗盛的市井气息,或者说接地气。他就是从底层打拼过来的,知道第一次去一个新的地方的年轻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具体的建议。

我觉得有个网友说的很一针见血:

「张雪峰是站在穷人立场给毕业生的进行初步专业规划的,有孩子向他咨询选专业问题,但凡涉及文科类,他都谨慎提醒一下,家里不缺钱,爱学啥学啥,家境一般,要考虑以后的变现问题。这哥们应该是跟我一样清贫过,知道对着一家老小把一块钱掰着花的滋味不好受,穷怕了」。

我不知道现在还是否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这是八十年代流行的大学生普遍的想法。其实这个想法诞生的更早,它跟「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古早。而且也都是说给在那个年代能去苏留学的子弟的。因为顶层对现代化的理解,就是数理化,明白吗?这个想法,从来都没超越「师夷长技」的思维范式。

人们对文科的嫌弃,是因为普遍的变现能力。我也不是非常建议读文科的原因在于,文科的性价比不高。以我熟悉的中文学科为例,一群知识陈旧,洋溢在文学化表达里不能自拔的老师,其实是很难给你什么真正的启发和训练的。

但是,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假设和攻略。你对科目的能力和兴趣是客观的,你能考的分数也是客观的,你所处的地域是客观的,你和你周围的环境的认识水平是客观的,甚至你的营养水平都是客观的,这些客观的因素叠加起来,就造就了你高考的客观结果。人生也没有那么多患得患失,痛苦和焦虑的根源,都是一知半解的概念和比较太多——这样你总是会担心是不是只有你的明天没有变得更好,你就始终也摆脱不了好学生心态,也就看不见更大的世界。

有学就去上。大学时不遗余力学习思考和读书的地方,也是不遗余力去学本事的地方,也是不遗余力去恋爱的地方,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打破自己的各种先入之见,比如你是个甘肃人,你不能走到哪都用甘肃的圈去套所有的人和事。你要不断地更新迭代。

不管什么学科,都有和现实对应的关系和工作。大学老师普遍的无能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工作过,但你可以提前看看专业的招聘信息,提前看看用人单位对你们这个专业的期许是什么。其实也可以更简单,比如你是学中文的,你至少要能写,写作这个事,虽然大学老师普遍偷懒说教不了,但你自己可以去练,写不出来摘抄金句和画思维导图都用价值。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能写的人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也可以干自媒体。

大部分关于如何填报志愿的建议和鸡汤,都是传播学意义上的抖机灵。

但是,有两句话我觉得是通用的:

「狼行天下吃肉」;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要靠时代的选择」;

少一些紧张兮兮的情绪,舒展一点,往前跑。

再就是,少一些攻略和分析吧。俗话说:兽医多了会把驴治死。在云山雾罩这一点上,大家都是蒙古大夫。反倒是张雪峰,能和学生,能和家长同频。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没啥不好。

至于那些新闻学院教授的反击,就俩字——迂腐!


相关:

三通一达“大逃杀”撰文 | 吴坤谚编辑 | 吴先之2023年中的快递行业,看似形势一片大好,实则暗流涌动。据国家邮政局2023年6月1日发布数据,截止至5月31日,今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这一数据在6月24日已达600亿件,..

B站成立交易生态中心,加速平台商业化凤凰网科技讯 6月29日消息,据B站发布内部邮件,将整合多个团队,成立新的一级部门交易生态中心,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商业化交易方面的基建,服务用户和UP主的商业需求。原“电商事业部”更名为“会员购事业部”,继..

上一篇: “只有更抱紧四大资本,美国才能拯救美国!”?
下一篇: 被印度诈骗88亿后还反被索赔21亿?上海电气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