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方舱点滴:援鄂医疗队的护银河系直径 士手记


更新日期:2020-02-15 06:58:16来源:网络点击:1553431

36岁的刘媛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内科的主管护师,也是安徽省援鄂医疗队的859人中的一员。到达武汉后,她进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也用日记和和照片记录下了自己和“战友”们每天在方舱医院里的点滴日常。其中,还有一些照片是患者给她发来的。

日记原文:

不觉间,已是来武汉的第八天,我和小伙伴们好像已经适应了这种上班的模式,瞧见了吗,车厢里大家的情绪很高昂,因为我们信心满满。新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看着你们的背影:我想说,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这为数不多的几日相处,很珍惜这样的情感,爱你们!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将从武汉客厅A厅C区调往C厅B区,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和你们并肩作战。在我心里,A和C是一家,我和你们在一起!

方舱主要是收治轻症新冠患者,我们的工作除了常规给药以外,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疫情必不可少的基础。她是一位姓张的姐姐,聊天当中得知她是来自安徽黄山,我俩倍感亲切。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此刻,我们不会轻易流泪,同做安徽人,我们只有坚强,只有坚持,才能打败病魔。

这是一对母女俩,今天下午我去病房通知核酸检测,当我通知到阿姨的时候,她第一句话就说,某某床也有需要检查吗?当我还觉得纳闷的时候,阿姨说那是我女儿,前几天我们一起进来的。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女儿。每一位妈妈的心都是共通的,对于孩子,除了爱就是无尽的牵挂,无论何时。

这一位,也是我今日份工作的好搭档——来自新疆兵团的急诊内科的许医生,“温文尔雅,声音柔和,耐心专注”这是他给我的第一感受。虽然我们彼此都不知面容,只能听声辨识,但丝毫也不影响工作的默契度。在下班等待脱防护服的漫长时间里,他又变成了侃侃而谈的“广场小王子”,真是暖暖的小鲜肉一枚,我想病患能够碰到这样的医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一天的工作在憋闷燥热中度过,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眼罩和两层口罩(一层N95+一层外科口罩),刚进舱,全身出汗,一会儿功夫头发都湿了,大概就一个多小时,防护服也被汗水打湿,再多说两句就会觉得喘闷,透不过气来,多看几眼电脑屏幕就会觉得眼花甚至模糊不清。每每这样,我告诉自己,调整呼吸,平静,平静,再平静……就这样不断的心理暗示。从穿上防护服层层保护,到最后安全脱下,这期间至少10个小时。脸颊被压得起水泡,耳朵被挤压得红肿热痛,脖子被汗水浸湿得发红。大敌当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有的坚持我们无悔,所有的选择我们无怨,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照顾过的患者,现在,还会不时给我发来微信,她们的感谢就是一剂强心针,时刻激励着我们要坚守。(总台央视记者 李屹)


相关:

火神山医院有这样一群“白求恩”  “白求恩?”   “对,就是那个抗日战争时期来华治病救人的国际主义医生!我们就来自他在中国建立的医院。”“我们这次来汉的医生都很有经验,你们一定能康复出院的,加油!”“对了,我们带队领导也是湖北..

“一米线”,安全线!这个隔离机制值得推广 “一米线”,安全线!这个隔离机制值得推广为了加强基层疫情的防控,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一米线”隔离机制,在候诊区、药房窗口、挂号机前等人群易聚集地点,施划了一米黄线,以此提醒工作人..

上一篇: 非洲“沦陷”,埃及确诊首个新冠病毒肺炎病例
下一篇: 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24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