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中国居里夫人”王承手机相册在哪个文件夹 书:曾轰动世界,因国防需要消失30年


更新日期:2018-08-18 15:30:12来源:网络点击:1160758
(本文原标题:《她曾轰动全世界, 却因祖国需要隐姓埋名30年,背后的故事令人敬佩不已……》)
在中国有这么一位女性,她被评价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曾隐姓埋名30年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却在死后的24年间无人提起……
她,就是王承书。

她是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的名字不像钱学森、邓稼先那样家喻户晓,她曾被评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01
动荡年代里
坚持自我的独立女性

1912年6月26日,王承书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父亲早年中进士,后被清政府送往日本留学,民国初年曾任内务部警政司司长兼警官高等学校教授。他按照诗、书、礼、易的次序,给这个排行第二的女儿取名为王承书。
王承书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数学天赋,“二小姐,算账那叫一个又快又准。”是家人的口头禅。

这个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姑娘,很快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骄傲。

17岁是一个女孩最美好的年华,王承书也在那一年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物理学。
虽然年纪不大,但那时起她就非常清楚地知道,曾饱受战乱迫害的中国,极度需要科学支撑。
一个女孩,却能有这样的见解,在当时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
她成绩优异,1930年,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而且她还是物理系连续三年里唯一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女生,荣获“斐托斐”金钥匙奖。1936年,王承书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

名动燕京的她,也在这时遇到了一生挚爱,他叫张文裕,是燕大教授,也是她的导师。
1939年,在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的见证下,他们步入婚姻殿堂,从此开启了一段共同为祖国物理事业而打拼的奋斗史。

那时的中国虽然在向现代社会迈进,但倡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人还是占据了大多数。
流言蜚语或许能给人带来伤害,却永远都不会击倒一个真正心怀梦想的女性。
作为一个接受新思想的女性,王承书偏要挑战传统。
“女人能否做一番事业,绝不依靠已婚与未婚来裁决。”

02
心怀祖国
拒绝诺贝尔奖

当时的密歇根大学,从未接收过已婚妇女,但由于王承书实在是太优秀了,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破例把她录取。她和教授一起进行气体研究,并在1951年提出了一个足以影响整个物理学界的观点,这个在日后被称作“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的观点一经发表便轰动世界,被沿用至今。
在科研中,王承书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博士论文答辩时,她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导师却认为不对,连说三次“NO”!王承书相信自己通过长期严密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镇定地连声回答了三次“Yes”!接着,她拿出有力的论据,进行了详细阐述,导师终于露出笑容,不仅赞同了王承书的观点,还对她表示热烈祝贺。

虽取得了傲人成就,王承书在科研之路上的脚步却没有停止。
1952年,她又第一个证实了索南多项式,而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际,这个成果都给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提供了重大帮助,再一次,王承书轰动世界。
而当大家知道这个伟大的研究成果是来自一名中国的年轻女孩时,所有人都在直呼“不可思议”,甚至连国际权威都评价她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把时光倒退回1949年,那一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而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国外时,很多留洋科学家都想尽快归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王承书也不例外。
但当时美国政府有一条禁令:凡是在美国从事理工、农学、医学的中国科学家都不允许出境。
因为政府阻挠,很多旅美科学家的回国之路都很不顺,王承书夫妇更是如此,他们甚至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监控。

她一次次申请回国,却一次次失败,甚至有很多教授这样劝她——
“以你的能力,拿诺贝尔奖是迟早的事,为什么非要回科研水平差劲的中国呢?”
可是,如果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祖国,就算拿了诺贝尔奖又有什么用?
后来,经过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努力,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科学家的禁令,1956年,王承书张文裕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诺贝尔奖潜在竞争者,而中国,却多了一个心怀祖国的勇士。
03
隐姓埋名三十年
心酸苦楚与谁言

回国后不久,就有人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能去搞热核聚变技术,而这项尖端技术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而对王承书来说,这个要求则意味着她要改行,在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里进行科研。
但她是一个何等坚强执着的女子啊,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不允许自己有丝毫胆怯和退缩。

1958年,王承书服从组织安排,从事热核聚变理论工作。她被派到苏联进修,回国时得到一本介绍美国受控热核聚变的书,就用火车上的七天七夜将资料译成中文,回国后又翻译了《热核聚变导论》。她不仅弄清了世界上热核聚变的理论基础、方法和现状,还参与了我国最初三个等离子体实验装置设计和建造工作。
她不光成为了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顶尖专家,更是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学人才。
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所有专家和设备,并讽刺地说——
“就靠你们自己,这个厂子能搞起来?”
而在这个危难关头,王承书又一次站了出来。

1961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国家正在研究原子弹,现在想将分离铀同位素的秘密任务交给你。如果你接受了,那么就要忘记以前获得的所有成就,此后一切公开会议都不能出席,你愿意接受吗?愿意为此隐姓埋名吗?放弃此前在国际上的一切荣誉,转而投身另一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说实话,对任何人来说,这份工作都难以接受。
但王承书却当即答应,从此,她的身影,彻底从世界物理学界消失了……

1962年,她告别了家人和自己年幼的孩子,独自一人悄悄来到504厂进行科研项目。
而放眼整个504厂,她是唯一一名女性科学家。
虽然是女儿身,但她却有着不输给男人的坚强和毅力,她每天都拼命工作,和时间赛跑。
没日没夜地与数字打交道,和其他科研者一同探讨项目问题,只有50多岁的她,已有了一头花白的头发……

又一次,邓小平来到504厂视察工作进度,看到王承书时惊讶地说——
“我记得你!但自从群英会后就见不到你了,连张文裕都不知道你在哪里,原来你在这儿啊……”
而在王承书为了国家拼命时,丈夫张文裕也没闲着,时任中国专家组组长的他,正带领团队在莫斯科进行核研究。
为了能够振兴祖国,丈夫二人天各一方,只是苦了年幼的孩子,只能在北京上寄宿学校,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王承书曾表达过对儿子的愧疚——对国家的承诺我都能兑现,唯独对孩子的没有。

王承书或许不是一个好母亲,可是对于国家来说,她做出的奉献无人能敌。
经过两年的辛苦钻研,1964年1月,她所在的504厂终于成功提取出合格的高浓铀产品,为原子弹的爆发提供了燃料基础。
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看着巨大的蘑菇云在神州大地上飘渺,全世界的人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一直以来都被超级大国垄断的核技术,竟然被中国打破了!
而这一刻,中国已经等了几十年,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

而原子弹并不是尽头,之后的几年中,她依然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72年,她担任总工程师,代领团队研究国产扩散机,而她严密谨慎的精神,也为国家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1992年,已经80岁高龄的她,还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她开始争分夺秒地为祖国科研储备做传承。患有眼疾的她,一篇篇地去看学生的论文,耐心地把四五页英文稿一笔笔描深,然后再用放大镜阅读,她说:“我把我的学生培养起来,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除了对国家毕业奉献,在生活中她也是淡泊名利。
虽贵为科学家,但她家却很简朴,旧沙发、旧柜子、硬板床……长年不倦的工作,使夫妇二人都积劳成疾,但他们却很少去医院治疗,因为他们既怕影响工作,也不愿多花国家的钱。她把毕生积蓄的近十万元捐给“希望工程”。
她说,教育是根本,一个培养不出人才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而这个为国家奉献一生,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女人,又有几个人记得呢?
人们知道邓稼先,知道钱三强,而这个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甘愿放弃荣誉隐姓埋名的女人,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一生奉献,一生贫苦,中国在进步,她却因病倒下。
如今时隔多年,斯人已逝,但我们却依稀能看到有这么一个清瘦、飘逸的背影在推动着中国向前。
她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斯人已逝,先生的风骨犹存。每每提及,令人敬佩不已!
铭记,或许就是对王承书先生最好的致敬!
来源:视觉志、人民日报

相关:

家门被无良粉丝暴力砸坏 大衣哥当场掏钱叫邻居来修大衣哥已经是铁定了准备住在朱楼村不走了,这一做法当然也是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最高兴的还是村干部了,毕竟村里的发展还得靠大衣哥带动着。许多的村民声称大衣哥走红了之后,经常有人开车来看他,村里的小卖部都..

坚守口岸,青年民兵的赤诚心声!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坚守口岸,青年民兵的赤诚心声!   中国台湾网8月17日阿拉山口讯 (记者 尹赛楠)“阿拉”在哈萨克语中是“开满鲜花”的意思,但实际上,阿拉山口没有鲜花,只有无私的奉献……8..

上一篇: 和陈小春首次约会竟拼桌吃饭 应采儿:心凉了一半
下一篇: 个税法草案8月底将二审 5000元起征点能否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