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女性滨海医院 的清醒,是一种细小而有耐性的英雄主义


更新日期:2023-02-26 07:58:35来源:网络点击:955977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所谓自由,就是有选项。人生中有选项,对于女性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近日,学者上野千鹤子在和up主全嘻嘻的对谈中,对何谓女性自由给出的定义。「不步入婚姻」是一种选项,「有工作机会」也是一个选项。社会需要新的事物来启发。

但也免不了会有顾虑,这是最好的决定吗,是正确的选择吗?

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同时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这样回答:“其实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你总也答不对题的人生。你必须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始终不停的向前移动。你必须不停地尝试弄清楚你是谁、你在怎样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生变得可以忍受。”

今天这份「女性如何认识自我」的书&影单,献给每个想证明和描述自己的生活的人。

#书单

《厌女》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厌女的社会”

作者: 上野千鹤子

副标题: 日本的女性嫌恶

译者: 王兰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5-1

Misogyny,译为“厌女症”,“女性蔑视”。厌女症在男女身上的表现形式并不对称。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作者上野千鹤子在中文版序中说:“厌女症”一词适用于各国社会。

她受研究英国文学的美国学者伊芙·塞吉维克的《男人之间》一书的启发而写,该书论述了“同性恋恐惧症”的现象和成因。所以,“中国的厌女症”“韩国的厌女症”“越南的厌女症”“英国的厌女症”“美国的厌女症”等等,也同样存在。很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没有厌女症的社会。

厌女症这一概念的有力之处,在于它可以解释女性的阴暗面。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论述的,比起男人的厌女症,女人的厌女症更加麻烦,因为女人的厌女症是对自我的厌恶。

《亲爱的生活》

“我们会说起某些无法被原谅的事。

但我们原谅了,

我们每次都原谅了。”

作者: [加]艾丽丝·门罗

译者: 姚媛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出版年: 2014-5

《亲爱的生活》由14部短篇小说构成,和门罗擅长的气质一样,小说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门罗曾表示,这本小说集是她的封笔之作,“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然而,《亲爱的生活》并不如题目般美好,在这部小说集中,门罗写父权制的残酷,写女性的压抑和苦楚,故事里的女性时常与自己的欲望角力。

门罗写女性,并不悲天悯人,也不做道德审判,更不期待女人们能因此洗心革面成为一个“新人”,门罗只是细致、专注地识别她们身上的印记,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弱点。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门罗笔下的女性多了复杂的质感,《亲爱的生活》中的女人们经由生活塑造自己,又在生活中寻找自己,这就是所谓“亲爱的生活”,女性与生活,就像水溶于水中。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献给那些将自己置身于

给予生命还是拒绝生命两难境地的人

作者: [意]法拉奇

译者: 毛喻原 / 王康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0-3

如果说法拉奇是20世纪最“最强悍”的女性,那这本书就是她的最柔软之作。

这是一个未婚母亲对腹中胎儿倾诉的一段缠绵心曲。书中这个女人被一千个问号折磨着——为什么要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自己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成为女人会怎样,成为男人将如何?孩子属于国家、父母,还是他/她自己?成为母亲是一个女性的天职,还是自由的选择?怀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事业前途,放弃个体自由,放弃作为独立女性的存在?

她没有具体的面孔、名字和年龄,但是也许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会从她身上辨认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

母性并不是一项道德上的义务,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值不值?是自己权利与自由的问题,能不能?是负起责任的问题。也许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都应该耐心读一读这本书。如果母亲都曾给未出世的孩子写过这样一封信,那么往后人生尝受的种种喜悲,更好接纳,不怀怨恨。

《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

“写作就是写作,单纯,简单,值得尊重。”

编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译者: 肖海生 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出版年: 2021-2

此书收录了《巴黎评论》对16位女性作家的访谈,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埃莱娜·费兰特、西蒙娜·德·波伏瓦、珍妮特·温特森、琼·狄迪恩……

然而在访谈中,她们都避免强调自己女性作家的身份,一如娜塔丽·萨洛特所说“你不可能找到一种写作风格,然后在上面贴一个女性或男性的标签。写作就是写作,单纯,简单,值得尊重。” 如果刻意强调“女性写作”,费兰特给出了她的答案:“一个写作的女性,她唯一应该考虑的事情是把自己所了解的、体会的东西讲述出来,无论美丑,无论有没有矛盾,不用去遵照任何准则,甚至不用遵从同一个阵线的女性。写作需要极大的野心,需要摆脱各种偏见,也需要一个有计划的反抗。”

这本书呈现的出来的作者没有一位被其女性身份困住,尽管这种身份曾在某个阶段让她步履维艰;写作需要强大的信念感,它艰难且常常收效甚小,然而其动力来自“说出没有被说出的事实”(佩雷),来自“挖出通常情况下意识触及不到的东西”、“找回被荫蔽的自我”(温特森),且她们无一例外选择了继续跋涉。

《那不勒斯四部曲》

“每个人想证明描述自己的生活都可以。”

作者: [意]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出版年: 2017-1

它大概是近几年最火的小说之一了,但我们还是愿意再一次推荐它——这次可以换个切入点,母亲。

可能很多从农村或者小城走出、来到大城市的女孩,回望来处,都会发现自己有一个跟莱农妈妈一样的母亲。母亲代表了我们成长环境里的那些局限:贫穷、无知、短视、粗鲁、麻木,更不要提什么女性意识,她们本身就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我们极力地想摆脱她,希望不要成为她,但到头来会发现是她在一直给我们滋养、支持,托举着我们走出所有的那些局限,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影单

时时刻刻 The Hours (2002)

“我要自己去买花。”

导演: 史蒂芬·戴德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2-12-27(美国)

片长: 110分钟

此片借助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一本小说《达罗卫夫人》,把三个不同时代女人的看似相同的一天串联起来——

1923年的女作家伍尔芙、1950年的家庭主妇和2001年的纽约当代女性。她们遇到的丈夫与爱人宽容而善良,但她们内心的孤独和苦涩却是周围的男性所完全不能理解的。三位女性的生活与心理,隔着不同时空彼此映照,隐喻了女性精神独立的漫漫长途。

此片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激烈反抗和自我解放主义,而是在保持坚定的个体独立性同时,在自我认同中流露出的浓重的焦虑和迷茫,这种变化是后女性主义时代,个体寻求自立后,难以寻求认同的情绪的折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压抑不再来自男性的威胁,而更多的来自自我的困惑以及与男性空间割裂后的孤独感。

在电影中,伍尔芙一边走上楼梯,一边说“I may have a first sentence”,这第一句话就是“达罗卫夫人说,‘我要自己去买花。’”自己去——不受他人干涉的独立行为,这或许可以看作女权运动最初的宣言。

将来的事 L'avenir (2016)

生活远比哲学难解

导演: 米娅·汉森-洛夫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语言: 法语 / 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02-13(柏林电影节) / 2016-04-06(法国)

片长: 102分钟

这是一部浓郁德法气质的非典型剧情片,讲述了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中年女性对抗生活变动,重建新生活的故事。

女主娜塔莉是中学哲学教师,有相伴25年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有在谈合作出版的书籍,在布列塔尼拥有一个精心打理的小花园,她的生活平淡丰盈。而丈夫突如其来的出轨坦白打破了这份平淡,她需要接连面对丈夫离开、成年孩子离家、抑郁症母亲离世、自己的书未能出版,以及不再拥有那座小花园。

中年迎来生活巨变,娜塔莉看似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却感受到了很久以来从未有过的,彻底的自由。

她在学生法比安的提议下,搬进了他在山上建立的公社,过着与大自然和哲学相伴的生活。电影平淡如水的讲述中处处闪烁着哲思,但生活远比哲学难解。

正发生 L'Événement (2021)

“我得了一种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

导演: 奥黛丽·迪万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1-09-06(威尼斯电影节) / 2021-11-24(法国)

片长: 100分钟

“我得了一种把女人变成家庭主妇的病。”电影《正发生》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的同名自传体小说。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女性没有堕胎权。一心想成为老师的高中女生安娜不小心意外怀孕,面临着摇摇欲坠的未来,她必须冒着被定罪的风险寻找堕胎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要承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疼痛,还要面对朋友和家人的不解、梦想的消逝,以及自身对女性身份的怀疑。看着自己变形的身体,安娜必须要去理解女性成为一个母亲意味着什么:“有一天我会要个孩子的,但不是以我整个人生为代价”。

在全球反堕胎狂潮复兴之际,这些关于女性的故事依然正发生,它用客观而冷酷的事实提醒我们,把生育自由的权力交给母亲。

弗兰西丝·哈 Frances Ha (2012)

生活它摔了一跤

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2-09-01(特柳赖德电影节) / 2013-05-17(美国)

片长: 86分钟

关于成长的故事。如果把故事发生地换成北京、换成上海,她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女孩——普通的,笨拙的,怀抱热望的,在生活面前灰头土脸的。但电影就是电影,当弗朗西斯在纽约街头像孩子一样边跑边跳舞,穿过商店,涂鸦,人群,即使是黑白画面,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能一下子感受到那种要溢出电脑屏幕的明媚。

像弗朗西斯一样飞驰吧,即使一文不名,即使身边没有同路人。

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 (1991)

你知道有多少女人在被欺负;

你又要知道有多少女人在独立,在反击。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1-05-24(美国) / 1991-05-29(法国)

片长: 130 分钟

“不自由,毋宁死”,时隔30年,《末路狂花》依然是银幕上最壮烈的女性主义电影。

影片中的双女主,本是渴望暂时逃离日常生活两位中年女性。当她们褪下松垮的围裙,穿上无袖短衫和牛仔裤,跨入深绿色敞篷车那一刻,整个银幕都因她们灿烂的笑容而熠熠生辉。

然而公路片中可能会呈现出来的自由与洒脱,对于两位在路上的女性来说,却是密不透风的男性牢笼——离开了不让出门的丈夫,还会遇到酒吧里搭讪的男人、做下流动作的司机、荒郊意外要仔细检查的警察……两个人启程时鲜艳的度假穿着,在周遭男人的包围下逐渐变得中性、简洁、实用,路上得来的男性的帽子、武器、墨镜,她们也曾试图在充满危险的世界中伪装自我。

影片从各种角度呈现出来男性社会的威权与霸权,对于两个女性生存空间的挤压……当她们驾着车义无反顾地冲向悬崖,那濒临死亡的一刻也是她们真正获得自由的一刻。然而电影提出的问题——女性要如何反抗性暴力才不会使自己受伤?——时至今日可能依旧给不出一份完美的答案。

你有特别推荐的书或电影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相关:

林孝埈入籍中国后首金!1430天后再夺冠,与主教练相拥激动落泪在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结束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德累斯顿站男子500米决赛A组的角逐中,中国选手林孝埈以41秒329的成绩夺冠,这是他加入中国队后,所取得的首个个人项目的冠军。林孝埈也时隔1430天后,再度站上了国际赛..

朱琳拿下首冠,“大器晚成姐”下周步入Top50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继在2023澳网上成为引人注目的黑马,中国金花朱琳再下一城。5日,她在WTA250华欣站的决赛上,以两个6-4利落地击败对手,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巡回赛单打冠军。这也意味着,她在下周的世界排..

上一篇: 爱马仕总裁日记:买玫瑰手袋的离婚女人
下一篇: 在乌作战美退役军人:巴赫穆特成“绞肉机”,士兵平均能存活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