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schedule_work 研究生那点事儿: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


更新日期:2018-11-07 11:41:01来源:网络点击:407515

又是一年栀子花开。新一轮的考研(微博)大战又拉开了序幕。此时此刻。有很多同学已经在为求职就业早出晚归地忙碌奔波。或者已经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的同学开始起早贪黑地为复习考研积极备战。但也许此时的你还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是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

考研与就业: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在她著名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就是一种艰难的取舍。也是一种生活的矛盾。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一个艰难取舍的过程。正如我们当前即将面对的考研和就业。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各有所利。不知如何取舍。考研之于学历。就业之于经验。两者同样重要。同样诱人。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既想追求高学历。也想要工作经验。不可兼得时往往左右摇摆。

案例一:北京某高校一名大三的女生。说:“一开学。我突然决定要考研。身边很多人觉得非常意外。因为在这之前。我一直嚷嚷着毕业后马上找工作。是鼓动大家早日就业的人。其实。我在假期里一直都在努力找工作。可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本来就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待遇太差的工作我不够满意。待遇高的我又不够条件……”

案例二:某男生。大三学生。不打算考研。他说:“现在出去就业。两三年后我可以获得很多实践经验。如果去读研。我两年后同样要面临就业的压力。而现在单位最看重的就是工作经验。”

心理分析:

以上是目前大学生们在面临选择时非常普遍的两种心理。有人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选择考研。有人为了获得工作经验选择就业。只是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先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没有把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人生规划结合起来。或者说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合理的人生规划。也没有仔细想过还要为自己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

所谓人生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积极主动地确立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然后为达到这一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每个人尤其是在进入大学之后。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个人生规划不是摆设。是实实在在为自己的人生做指南针和方向标的。制定人生规划的时候你会知道。自己的知识停留在哪个层面上。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了这样的生活你要为之做出怎样的努力。有了它。在毕业的前夕你就能客观评价自己。看到底是要考研还是就业。

除此之外。你还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你的实力、专业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如果是考研。实力决定你考上的几率;专业决定你读研的必要性。有的专业学术性很强。读研无论对你个人的成长还是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有的专业则更加侧重于实践性。实际的工作经验比较重要;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必要的考虑因素。读研的花费和生活来源也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名校情结——是否该坚持?

“名校情结”。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所谓“名校”。无论从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来看。都具有相当实力的高校。它们对考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报考人数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

案例一:小张。男生。北京某重点院校研一学生。经过四次考研。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校。这中间的艰辛和毅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在谈到前三次考研的失败经历时。小张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前三次的失败就当是积累经验吧。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报名校的选择。”

案例二:小王。男生。和小张一样。也是抱定“非名校不上”。不幸的是。经历了三次考研。皆以失败告终。骄傲如他。眼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结束了学生生活。他还不能自食其力。很是惭愧。最后导致情绪失控。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心理分析:

小张选择名校。是为了获得一种考上名校的快感。即获得一种完成高难度任务所带来的高成就感。为了获得这种成功体验。即使面对数次挫折。也无悔无怨。而小王显然心理压力太大。这时“名校”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动力了。更多的是一种包袱。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可知。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人具有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需要。具有强烈成就欲望的考生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喜欢设置较高挑战性的目标。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靠运气来获得成功。这对于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非常有利。但与此同时。“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也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根据动机与行为效率的“耶克斯—多德森法则”。人们在从事像学习这种高要求的脑力活动时。适度的压力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过高的心理压力反而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做考研选择过程中。需要慎重对待“名校情结”。要掌握充分的资料。认真分析该名校历年的录取比例以及当年的考研形势。理智分析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找准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到底能不能经受失败的打击。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

失败之后——坚持or 放弃

我们会很容易地发现。近些年来。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考研专业户”。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生活在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执着地考研。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大有“不上研誓不罢休”的架势。毋庸置疑。我们欣赏重考的隐忍与坚强。珍视重考的拼搏与历练。感动于重考的煎熬与痛苦……但是。在这种种表象的背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考研。究竟应该坚持多久?失败之后。究竟是该坚持还是放弃?

案例一:小林。女生。本科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考研却都以几分之差落榜。今年她决定再次重考。“我只是想考上。三年时间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案例二:小舟。女生。大学期间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搞科研。做学术是她的兴趣所在。希望能获得博士文凭。留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因此。读研正是她实现理想的重要规划。连考两年。她终于如愿以偿。

心理透视:

每个重考的人都能为自己在考研战场上的“循环往复”找到理由。其中既有现实的困惑。也有心理上的惶恐。有些考生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既没有前行的动力。也没有了回头的勇气。他们已经默认了一个“心理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在潜意识中暗示他们:“考不上研究生。就找不到好工作。人生也就没有希望。”这样的暗示不仅使他们意识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还产生了对就业的恐惧。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考下去。还有些考生反复重考是为了证明自己。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固结”。是指一个人在过去某个阶段没有按照理想状态走过。留下遗憾。这种遗憾的心态一直伴随着当事人走到现在。这个人现在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完成以前的缺憾。“固结”也是人们常说的“情结”的一种形式。事实上。很多考研人都是有“固结”的。上了大学。一些人没有学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抱憾四年甚至更久。这时他们就会心生一个“固结”:过去是不完美的。甚至是失败的。所以要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来实现理想的自我。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盲目的重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很大以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人生缺少理性的分析、定位和规划。他们过于主观臆断。或者故意逃避。只是在主观上想自我实现。这样的无规划考研往往可能只会有更加无奈的结局。用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考研往往是考生的一种自我实现行为。尤其是考了多次的考生。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往往比其他的考生更为强烈。但是在“屡战屡败”的现实面前。他们有必要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自身的各方面的条件。考研并不是成功的惟一出路。考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盲目从众只会使自己更加茫然。无所适从。

当然。还有一些人坚持考研是经过了理性的选择。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是他们一考再考的重要原因。如果考生对自己已有充分的规划。并且很了解目前的现状。信心十足。那么多考几次也无妨。毕竟 


相关:

只为博人一笑昨日下啦中三天。今日来到大山前。山上石头真是硬。山上流水真是甜:山上儿真是香。山上姑娘赛天仙……昨天离啦那大山。今日来到大海前;海中波浪真是高。海中鱼儿真是妙。海中还有虾和鳖:海中还有姑娘叫……”..

侯以雷诗歌欣赏1839侯以雷诗歌欣赏1839 手机13563765715 QQ552952513 【顾虑】静唑余生之顾虑。新魄何以觅旧知。苦觅新灵何以炫。凋零时刻无怨缠? 【随】静唑新魄实随意。何苦苦唑觅旧知。理应逍遥炫心率。妙炫己魄之新知。 【..

上一篇: 我回头,只为那抹拾不起的曾经
下一篇: 零花水岸,谁牵动了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