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助你下笔如有qq网络硬盘 神


更新日期:2018-10-12 18:52:45来源:网络点击:268350

高考作文的分数。可谓是占领了语文科目的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众人关注的重点。

每个考生都力争在考场作文上取得好的分数。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再加上名师的点评。更有利于考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一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

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岁月的冲刷与销蚀早已摧毁了那张黑白的胶片。照片上的人物已不很清晰。可是奶奶并不在意。她紧紧地捏住那张珍贵的照片。让记忆之花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静静盛放在那泛黄的纸片上。

那是一张怎样充满温情的照片啊!

奶奶说当年爷爷向她告白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紫藤花清悠的香气让她陶醉在与爷爷相识的点滴岁月里。相片中的奶奶。年轻貌美。手里捧着一束紫藤花。娇羞地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笑容灿烂。爷爷也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这是一份永恒的回忆。爷爷已不在。只剩下奶奶忠诚地守护着这份曾经美好的记忆。是这张泛黄了的纸张。给了奶奶情感的寄托与依靠。而不至于觉得空虚、寂寞甚至是害怕。一张小小的纸张。即使是泛黄。也可给灵魂一个温暖的安身之处。

紫藤花的香气逐渐变淡。花开之后。一切的馥郁终归隐去。只留下一丝微微的痕迹。可记忆却是愈来愈加浓厚。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回到里屋。拾起桌面上那些光彩亮丽的数码相片。回忆起相片上定格的那些美妙时光。幸福之花亦心底悄悄开放。我终于明白。其实什么照片并不重要。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真诚地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贯穿你的一生。给你的心灵带来贴心的温暖与快乐。

于是。在紫藤花开的季节里。记忆之花静静地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给活着的人一份生存下去的美好与希冀!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全文紧扣材料。记叙了奶奶和一张照片的故事。进而指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护住一份珍贵的情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深化了主题。文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行文流畅。构思巧妙。

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既有生动形象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发自内心的抒情。还有画龙点睛的议论。文体特色鲜明。语言表达有文采。有意蕴。虽然。文章还显稚嫩。有些地方还有瑕疵。但是。作为考场作文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篇:《退而知之》

春光明媚的大地。一方方的稻田水清如镜。

田里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农人的身前。好似它们很享受农人为它们做的规划。一行行。一道道。不歪不斜。均匀如织。几个插秧人。俯首躬腰。疏疏落落地散落在田野里。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他们的倒影。与青天白云一同映倒在水中。在一波一波的涟漪中。构成自然的水墨作品。这情景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

“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短短几行字。渗透着几分禅意。这世间。何人不是把目光投向前方?何事不是将脚步迈向未来?或许。只有农人插秧。才是一步一步地往后退。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步。

试想一下。若是农人一直向前插秧。插出的秧苗有那番境界吗?或许。刚插下的秧。因为急于向前。而被践踏于泥水之中。原来。就像插秧这样看似寻常简单的动作。背后竟然也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善男信女应该知道。寺院中都有一个规矩。在香客离开寺院时。不能阔步向前。而要一步一步退出庙门。退下阶梯。并双手合十。诚心祷告。净身回到生活中来。这个规矩。与农人倒退插秧竟如出一辙。祷告者一步步后退着离开后院。却是离佛越来越近。离道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近。再看看这些插秧人。与其说农?

人是那些虔诚的香客。不如说这些秧苗是佛的化身。农人一次次地弯腰。一次次地后退。插出满田的碧绿。插出满心的希望。可想而知。当他们看到眼前的一片新绿。会是怎样舒朗的心境!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人们为名奔波劳累。为利碾转忙碌。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之间徘徊。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大步流星地前行着。可回头一看。不禁黯然发现。自己虽付出了许许多多。却还是站在原地。想得到的。或是曾经得到的。但猛然发现。这些都成过眼云烟。自己耕作的那片心田。此刻却凌乱不堪。阳光洒满田野。心同时被照亮了。

看着插秧的农人。我明白了。一切执念都是心魔。曾经过分看得很重的事。随着时光的逝去都会云烟俱散。唯有内心的那一片宁静是亘古不变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当我们被红尘俗世所扰时。不妨再去看农人插秧。看他们在退步之间。海阔天空的享受。

沉思间。又有几行秧苗。随农夫后退的脚步延伸开来。

【名师点评】高考阅卷评分:内容20分。语言20分。发展20分。总分60分

1.关注生活。材料新鲜。如果不是一个很有心的人。就不能够在生活现象中去寻找适当的写作苏祠。在观察农人插秧时退步而行的现象中去感悟人生的哲理。单从材料的新鲜角度来说。就是足够感染读者。

2.感悟准确。思想深刻。面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获得的感悟有角度的不同。也有程度的不同。这位考生的感悟。首先是令人叹服。对于一个未走出社会的中学生。能够从插秧农的身上。感悟出“退一步。便向丰收的秋日靠近一些。”进而感悟“祷告者一步步后退着离开后院。却是离佛越来越近。离道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越来越近”的道理。

3.善于观察。描写细腻。考生无论是对插秧人的插秧。还是对香客退出寺院时的观察都非常细致。并能抓住关键。对细节做生动形象的描写。如对插秧人“一步一弯腰。一步一后退。左手执苗。右手插秧。动作娴熟而有节律”的描写;如对香客“退下阶梯。并双手合十。诚心祷告”的描写。无一不惟妙惟肖。得分亮点:思想深刻。感悟真。

第三篇:《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阅卷老师点评】满分作文有五大优点。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

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第四篇:《宿命》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点评】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第一人称来构思全篇。写一头猪无法接受祖辈的宿命。决心从猪圈中逃出去。并最终出逃成功的事情。文章心理描写细腻逼真。将一头猪的思想和情感一一展现出来。让我们在阅读中。由同情转为敬佩。从而油然地生出赞赏之情。另外。作者善用隐喻。如“狼”这一意象的反复使用。暗指猪心的叛逆。

作为一篇记叙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很好紧扣主题来叙述。使文章的内容与作文材料之间形成关联。作为一篇应试之作。作者在文中能够如此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属不易。——雅礼中学骨干教师胡岭(参与湖南2013年高考作文评卷工作)

第五篇:《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

挑错的必要性。来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

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

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第六篇:《淡抹了年华》

17岁以前的我。想哭就大声地哭。想笑就大声地笑。真是不知愁滋味。

那时的我。敢这么说。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忧伤。周围有很多好同学。可以让我不开心的时候随意“打骂”以消心头之气。可她们的脸上却依然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无论我怎么任性、怎么胡闹。她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包容我。也许她们会因为我过分的蛮横而生气。没关系。她们第二天照样会和我继续疯玩打闹。然后再继续忍受我的“无理取闹”。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去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

在一家杂货的遇到小学时的同桌。其实。我一眼便认出了她。只是名字记不得。模样不如从前。路边疾驰的卡车掀起满地灰尘。我低头绕开。转身装作不曾认识。

远隔人海我回望。发现她望了我一眼。两人默默地背道而驰。原来她也当我是个陌生人。

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雕刻着我们岁月的流逝。却不允许你做任何的缅怀。无聊时。经常翻着手机通讯录里滚动的同学的名字。内心总会有一瞬间的冲动。想按下绿色的电话图标键。但最终还是迟疑地把手僵持在半空。手机却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又惊又喜。

你说:“我想打耳洞已经很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陪我去啊!不知道要和最好的同学一起打吗?我等你很久了!”“白痴啊!你着什么急?马上放暑假了啊!到时候一起去。”

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默契。我相信它还在。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当过尽了千帆。你还在我身边。还有什么好奢望的美好呢?”

我又想。有些东西是没那么容易就被时间打败。比如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部电视剧。当看见女主角离开男主角时。你发短信跟我说:“有些人我们不能拥有。却终究要学着放手。但有一些人。你打也好骂也好。他永远不会离开”。

我知道你是在告诉我你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都很青春。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我们不得不接受生活带给我们一切伤害。然后我们才能无所畏惧的长大。

淡抹的年华。清新怡人。让我们的美好年华刻进这永久的同学关系中。走在岁月的光影里。照亮我们彼此的前程吧!

【点评】1、新颖的角度。文章以“淡抹了年华”为标题。意在告诉我们。良好的同学关系即使被时间淘洗。也不会被人遗忘。留给我们的都会是清晰美好的回忆。

2、唯美的抒情。文章以散文化的语言。唯美的抒情。给读者呈现了“我”映象中“淡抹了年华”的清新怡人。而不是悲伤的调子。把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回忆变成了一篇唯美的诗歌。读给我们听。让我们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系多么值得珍重啊!

3、巧妙的构思。文章紧紧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行文。但又不拘于此。考生是善于在关节点处语出惊人。如“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处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不仅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也点破了散文的“神”。

第七篇:《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积极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

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

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博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

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相关:

九月九重阳节 菊花须插满头归从古诗文中看重阳风俗的演变 下周三即将迎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被各地确立为老人节,到了2012年正式被定为全国的老人节。然而,人们也许不知道,重阳节最初的风俗与现在的“敬..

北京电视秋交会推选优秀剧本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怀柔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今天在北京会议中心落幕。本届交易会共推出参展项目1122部,54600余集。其中电视剧节目近800部。 本届交易会采取商务推..

上一篇: 沉醉的天空
下一篇: 光明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