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超级巡警


更新日期:2018-10-10 11:19:44来源:网络点击:254003

如果我说在读《看见》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柴静是谁会有人笑话我吗?之前每日有限的读书看报时间大部分都献给了娱乐八卦。不痛不痒的东西看久了。直接导致我初读《看见》时总感觉脑袋不够用。这并不是因为书中的语言晦涩难懂。而是因为书中的字字句句都会让人陷入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度思索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来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力量。柴静虽身形单薄。但那力量却足以震彻云霄。

《看见》是我在逛书店时偶然中遇见的。促使我从名目繁多的书籍中将它捧起的。不是“作者柴静”这几个字。而是书的封皮。封面上是柴静的一张照片。相对比其他一些名人出书时封面上精心打扮之后的最佳pose,这张照片简单的多。它只是柴静工作中的一个场景:穿着朴素的柴静和几个山村里的老人坐在一起。面对着给她搬来小板凳的娃娃温柔的笑着。就是她的这个笑容一瞬间融化了我。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平等、尊重与爱。

读罢全书。轻轻合上双眼。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的人。形态各异却都活生生的立在我的眼前。官员、农民。企业老总、普通职工。老人、孩子、壮年。他们职位不同。成就不同。年纪不同。但在柴静的眼中。他们都是平等的个体。是一段段故事的讲述者。是她的一篇篇新闻报道中的主角。讲述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她关心新闻中的人。关心每个事件中代表不同利益的个体。她竭力给予争执双方平等的发言权。极力克服自己思维中对事物的固有判断。当然这一切都很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刘埋在无意识之下。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因而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本书是柴静做记者十年来的感悟和成长历程。也是她渐渐从蒙昧中睁开眼的过程。成熟。就在对往昔不断的漫溯中到来。

当我看到《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时。真的是被她柔弱外表下强大的精神力量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年的四月下旬。非典疫情愈演愈烈。感染人数与日俱增。人们都“谈非色变”。恐惧驻扎在人们心中。往日熙熙攘攘的北京城安静得让人害怕。能走的人都离开北京了。走不了的开始抢购食物。传说北京要封城。而此时此刻。柴静和几个新闻调查的同事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想要进入病区了解病人的最新情况。但是医院检查严格。所有的机器都消不了毒。不能进。

这时。柴静说:“那让我进去。我可以消毒”。看到这里。我又看了一眼封面上的柴静。瘦弱的肩膀。温柔的笑容。怎么看也看不出她竟有这般独闯病区的勇气。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下。被感染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我相信她的内心也是有恐惧的。但是对于真相的渴求却在那一刻战胜了恐惧。柴静写道:之后的日子里。常有人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只不过隐约地感到怪异。仅此而已。仅此而已。她是谦逊的。经历过非典洗礼的她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

十年时间。让这个曾经无知无畏、年少轻狂的小女孩蜕变成了内心丰盈、成熟谦逊的知性女人;从初出茅庐的锋芒毕露到而立岁月的内敛恬静;从自以为是、过于用力的自我到冷静自省、客观自然的大我。没有华丽的渲染和自我标榜。没有夸大和说教。有的只是娓娓道来。不带偏见的叙述。却自有动人心扉的力量。如此平凡丰富。却如此深刻。

当然。这种种的蜕变并不只是岁月的车轮碾压而成的。更重要的是她对这个社会。对事实真相的不断探寻。不断思考。她说:“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不断的思考。正是她不断成熟的最好良方。

诚然。缺少思考的人生只是一层薄薄的白纸。过去了就只是过去了而已。没有增加任何的生命厚度。随着岁月的流逝。连痕迹也渐渐褪色了。留下的就只有空白。每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人生过成色彩烂漫的画卷。不断的思考是必备品。

2014.5.11


相关:

生命有无数种形式,活法不止一种生命有无数种形式。活法不止一种。别人看着自然。自己活得别扭是一种;自己活的自然。别人看着别扭又是一种。过自己喜欢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欢的活法。是最好的活法。人生路上。学会享受生命。避免拖着..

人没有总是不幸的一面,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人没有总是不幸的一面。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风雨之后还会有彩虹。人都是会改变的。有些人选择改变环境。有些人选择被环境改变。很..

上一篇: 陌上
下一篇: 分配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