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2023,坚守的赛事公司波风水门壁纸 和体育从业者长什么样子?| 趋势观察


更新日期:2023-02-05 11:28:23来源:网络点击:955681

体育赛事从业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 | 付能量

2023年春节前,在朝阳区的咖啡厅里,ECO氪体有幸约见了橙光线合伙人、赛事管理专家——崔英善老师。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探讨了非常多的话题,尤其是疫情影响下,近几年体育行业的一些趋势、变化、机会、挑战,以及大环境对从业者的影响。

探讨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站在不同视角下的观点,和「我原以为」截然相反的事情。因此,正文之前,大家不妨先思考几个问题:

当趋向开放的大环境就在眼前,从业者应该是乐观,还是谨慎?疫情对赛事的冲击,压倒了哪些公司,生存下来的赛事公司和从业者,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一线城市体育赛事从业者的感受,和二三线、三四线的从业者都是一样的吗?

复杂环境下的体育赛事

希望和挑战并存

2022年12月,北京的朋友们遭受了一波「洗礼」,与此同时,卡塔尔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根据ECO氪体的观察,这个周期前后,有部分从业者认为「差不多该到群体免疫的时候了」,我们的希望就在眼前。

因此,有些体育赛事公司其实是跃跃欲试的,想要尽早确定赛事恢复的时间,以便于前期的筹备和推广。但是,在宣布赛事即将回归后不久,却又纷纷宣布延期,不确定性仍然很强。

对此,崔老师认为:「对于赛事经营来讲,我们需要进行环境分析,而环境分析,需要分层。宏观层面,国内和国际有着明显的差异,很多投资研究团队给出的预测结果不同,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对于中国市场来讲,我觉得最关键的其实是消费信心的问题。」

即使「体育赛事」话题已经相对垂直,但基于不同运动项目的大众参与型赛事和观赏性赛事,所面临的环境变化、机会和挑战都是不同的。以马拉松为例,这种耐力型的运动项目受到的冲击较大,大众是否敢于参与,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崔老师强调:「马拉松是大众参与型赛事,从国外的数据来看,欧洲的法国等地同行的口头表达是完赛人数下降30%,芝加哥的数据是减少20%。倘若需求下降,那意味着这个板块的收入会受到影响。如果按照过于理想的方式去做预算和准备,最终的企业利润率肯定会降低。」

对于大众观赏型赛事,这部分的参与群体,主要是观众,不涉及到运动参与。如中超、CBA等,恢复主客场后,这个部分的收入只会上升。但如何在如此艰难的大环境中,把流失的观众进行召回,是需要赛事从业管理人员去思考的问题。

从年前开始,国内已经有部分职业俱乐部将球迷服务的计划提上日程。一位俱乐部负责人向ECO氪体表示:「降低俱乐部的姿态,为球迷做好服务,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不论是什么主体的赛事公司,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服务对象、服务重点到底是谁?是大众、政府,还是品牌客户?」

大环境下

什么样的赛事公司逆风飞翔?

崔老师曾问过各地的赛事从业者,疫情对于他们的影响。听到了不少这样的声音:「一切都很正常,跟眼前的生活,好像没什么差别。」因此,对于这种地方的体育赛事公司而言,做相应的经营和服务,消费信心的回升是非常快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有些从业者的看来,疫情的影响是三年,而有些人认为只有几个月。

这样的回答,相信和大部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赛事从业者,感受是截然相反的。更有从业者表示:「很多赛事没有办法顺利举办,我们在夹缝中寻找机会,看哪里有机会。当赛事整体数量减少的时候,我们的IP就成为了稀缺资源,我们的价值会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国际大赛也不和本土赛事进行竞争了。

2022年9月,ECO氪体曾亲临「村BA」现场,揭开了乡村篮球的另一面。一个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店村的灯光球场,承载的比赛不仅有专业裁判、本土MC坐镇,还有啦啦队和充满荣誉感的颁奖仪式。属于「村BA」的独特氛围呗渲染得漫山遍野,但当地人对此习以为常。

「村里有一万多人,每次比赛都能有几千人到场,今年已经举办二十多场比赛,」在纪录片当中,当地人介绍说:「无论是球赛还是民俗活动,海内外华侨,乡贤企业家都会踊跃捐款,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两三千万。」

是的,这样的赛事,更多在「不为人知」的中小型城市,他们虽然不被外界所关注,但在当地,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体育赛事的「最高殿堂」。永远不要小看「下沉市场」的力量,这也许才是中国体育赛事的未来。在我国,一个村、几个小区的人口加起来,可能要顶上国外的一个城市人口。谁说这样的市场,没有价值呢?

崔老师表示:「大多数能够活下来、或者还在发展的赛事公司,他们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市场,针对一个地方。地方的需求始终存在,有些公司把当地市场吃得很透彻,从县级赛事开始做,然后逐步扩展到体育产业基地……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链。他们做的好,掌握了市场份额,市场认可度高,别人不太可能取代。」

这些从业者,他们所在的县城,受到疫情影响特别小,甚至对疫情没有太大的感知。此外,那些「小而精」的赛事IP在疫情中仍然稳中向前。他们可以去到其他的城市,虽然落地过程中相比之前更加艰难,前期的准备时间更长,但灵活变通,积极应对也让他们顺利生存下来。

体育赛事公司需要跟着这个时代快速去变化、去调整,包括团队的架构,用流程化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

「以前的赛事公司,一年会做几场大型赛事;现在有些团队,一年落地几十场小赛,这些对于赛事公司和从业者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客观来说,除了公司努力,个人奋斗外,「幸运」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赛事IP的定位,无法满足以上的要求,生存确实会面临严峻的问题。

趋势向好

赛事从业者何去何从?

放眼接下来的走向,未来的趋势仍然很难预测,无法知晓什么时候才能走上正轨。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部分体育赛事公司已经和ECO氪体旗下的「上场」体育圈招聘取得联系,表达出了想要招人的意向,是积极向好的信号,这些岗位会逐步通过平台进行激活和释放,但这一过程仍然需要时间。

因此,在上半年,对于有求职或跳槽意向的从业者,需要对接下来的竞争环境做到心中有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倒春寒」的出现。判断和赛选体育赛事公司的时候,也可以用以上的视角来进行审视。

在逐渐恢复的新阶段,体育专业学生和从业者想要在入行赛事领域,或在这个行业拥有更好的发展,需要了解体育赛事的各个板块。

「不论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入口进入赛事公司,如果想成为赛事总监,最重要的就是流转不同岗位了解赛事业务运作的全貌,例如赛事策划、赛事执行、媒体宣传、志愿者管理、餐饮服务等等。」崔英善老师说到。

对于大众参与型赛事、群众观赏型赛事的公司来说,除了在原有赛事IP和定位之外,更加需要关注现金流、利润、政府关系等方面。在国内的大环境中,大多数体育赛事的成功落地,仍然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而公司想要进一步发展,利润尤为重要。根据《橙光线2021全国体育赛事管理从业人员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被调研者所在机构,2021年运营赛事业务的年均总收入约为535.6万元,利润约为71.1万元。从中位数来看,年均总收入为220万元,利润为40万元。」

这些利润是否能够帮助、怎样帮助公司优化发展,需要从业者去思考。当然,基于不同市场下的赛事团队对发展的需求,视角也是不同的:

「我们在小城市,团队主要成员就3-4个人。冠名10万元,合作伙伴2万元,不涉及到太多的公共资源,主要人力就是志愿者,最终成本7万块,剩下几万,大家一分,每年工作之余做几场赛事,额外赚个几万块,不也挺好吗?」这何尝不是赛事团体和从业者生存的模式呢?

顺应时代、了解市场、扎根基层、充分准备、满足需求、做好服务、灵活变通……这些才是赛事公司和从业者立足行业和蓬勃发展的基石。


相关:

为什么《西游记》里的小妖怪如此好玩?在动画《中国奇谭》中,“社畜”无名小妖让人深深共情,也让妖怪的形象得到了全新的诠释。而古往今来,谈到对妖魔的想象,总是绕不过《西游记》。红孩儿、蜘蛛精、白骨精......《西游记》中的妖魔大多很有“个性”..

1 月新书,推荐这 9 本春节前后的新书,处境略显尴尬,有些“生不逢时”,在过节、返乡、旅行,以及期间纷至沓来的春节档电影与剧集中被迫低调。实际上,每年的 1 月都会是有很多好书集中面世,1月的新书书单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无论..

上一篇: 北京冬奥一周年,谁在助力大众拥抱冰雪运动?
下一篇: 10年前让阿扎尔染红!当年的小球童,如今身家4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