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年轻人要有习福清新闻网 惯“读闲书”


更新日期:2018-08-09 08:20:54来源:网络点击:99997

快餐文化盛行,功利阅读时代,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又如何让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财富?近日,四位斩获文学大奖的知名作家: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共同带来了全新作品《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本书是由磨铁图书策划出版。书中,四位名家从各自私人书单里精心挑选了20本书,以他们半生阅读的经验,为读者解读书中的经典,通过他们智慧的眼光,探讨人性、命运、梦想、欲望、情感,言传身教地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而作为本书写作的发起人,麦家更强调了“读闲书”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功利性阅读,因为, “在人生道路上,‘闲书’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别具一格

邀名家解读经典

《好好读书》收录了20部经典名著解读,每部作品都先有一篇导读介绍内容、背景等必要知识,帮助读者熟悉,再由四位名家从多个维度深度解读。解读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脍炙人口的《小王子》《老人与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有《朗读者》《寂静的春天》《我弥留之际》等不为常人所熟识的作品。形式简洁,由浅入深,有无阅读经验的读者均可适宜。 

不仅如此,在文学解读的过程中,四位作家还对写作技巧有所指导。他们从专业写作者的角度,深度剖析创作手法,以通俗的语言传达出独到的理解,适合每一位读者和想要提高写作水平的人。坦诚传授给读者读什么经典、如何读懂、写什么故事、如何写作。

态度一致

让阅读变成习惯

该书作者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在文学领域皆有成就,其文学作品也是深受大家喜爱,是中国当代公认的作家代表。关于阅读,关于读书,他们有着一致的态度。麦家认为:“现在很多阅读是功利性的,是为了工作去读书,读的是工具书。”他建议年轻人毕业后仍然要有“读闲书”的习惯。“在人生道路上,‘闲书’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读了不会当场见效,但是必然有它的用处。”马家辉则把阅读比喻为一场妙不可言的旅行。阿来则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观,他称:“我阅读是随时随地,只要有条件,是每天一定要进行的事情。坦白说,写作有的时候更像是本职行为,而阅读则主要是跟自我的灵魂有关。”

四位作者通过本书传递出,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它不仅可以带来快乐,更能够带来自我提升,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可以成为财富的观念。通过他们的领读,读者了解了哪些经典作品值得一读以及如何读懂经典。

访谈

麦家:围着文学转就是围着人生转

北京晨报:此前,您的《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掀起了中国谍战小说的热潮,但这本新书与以往的作品类型不同,您是怎么想到做此内容的?

麦家:我看了大量的书,我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书堆起来的,高度、厚度、用途、前途都是书给的。人的一生就是交出去,我交给了书,书交给了一个我乐见的自己,围着文学转:阅读,写作,交相辉映。

围着文学转就是围着人生转,文学不是专业,文学就是人生,需要救赎,需要完善。文学拯救了我,也完善了我,这一点有深切体会。我不认为这是我的特权,它应该也属于所有人。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表达自己,也摆渡那些爱自己的人,希望他们能通过文学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美好,在阅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尤其是年轻人,在阅读中沉下心来,成长起来。

北京晨报:据说《好好读书》是您发起的,您当时策划与苏童、阿来、马家辉组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麦家:作为资深作家,其实我们首先是资深读者,我们在阅读中沉累了大量经验,希望能分享给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客观地说,现在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的阅读我觉得是一种浅阅读,浏览性的、碎片化的阅读。这次我和几位老友联合打造这本书,既是对自己文学过去的某些总结,也是为了和年轻人分享我们对文学经典之作阅读的经验和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不能一昧满足于浅,也不要害怕深。有点深度其实是一种硬度,一种钢性,年轻人总归是需要的。我们年轻过,我们知道年轻人需要什么,需要照耀和温暖,需要陪伴和激励,我和几位老友这次做的就是这事:陪伴和激励,和年轻人互相陪伴和激励。

苏童:要确保自己读到的是好内容

北京晨报:可以谈一谈您关于读书的看法吗?您认为“好好读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苏童:深夜挑灯,在临睡前借助一次轻松的阅读,让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终止于辉煌,这样读书的场景是不是很美好呢?可以说读书是我最大的积累,没有第二种选择。所以好好读书,你首先要确保自己在读好的内容,即使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其实很适合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微信公众号文章等篇幅短小的题材和内容。关键在于你是否读到好的内容,你是否得到净化与收获。

北京晨报:本书里,您推荐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他们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您?对于想要从事创作的年轻人,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苏童:这是天性里的喜欢。它直接渗入我的心灵和精神,而不是被经典所熏陶。作家总是会用作家的手段表达人类境遇,比如象征,比如反讽,无论它多么古老陈腐,多么容易让人识破,却像是农夫手中无法抛弃的农具。最优秀的作家在写作上可能是最民主的最无成见的,不耻下问不仅是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艺术态度。同时,我觉得读书可以处理孤单。在书中能够与很多人相处,与很多新的世界相依,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所谓世界给一个作家的礼物,其实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一个博大的世界你是拿不到的,你所能拿到的就是一条街、一个村庄、几座房子,甚至一片屋顶,而要利用的恰好是这个东西,它最后是你文学的基础,千万别小看它,它可以膨胀,可以成长,变大。

马家辉:不管什么方式都要好好读书

北京晨报:您出生于香港湾仔,是港岛最早发展的地方,环境对您的写作产生过什么影响呢?除了对创作的影响,您认为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诉求和阅读是否存在不同?

马家辉:湾仔对我的写作影响在于,除了给了我许多故事和人物题材,更造就了我的性格:肆无忌惮。当我下笔,在用字遣词和情节构思上,比较没有框限和顾虑。这不表示更好,但至变成我的特色,纵笔所至不检束,自己写得过瘾,许多读者也读得过瘾。时代在变,人们的阅读期待当然亦变,只因人们面对不同的现实问题有了不同的现实经验,需要新的语言去表达和沟通。

至于阅读方式,有了不同的工具,更是选择多元,成为现下时代的美好。用读的、用看的、用听的都可以。真正重要的是,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好好读书。

北京晨报:对于年轻人,您有哪些阅读建议呢?

马家辉:阅读建议是,如果你是认真对待读书这回事,而非只是消遣,请替自己订个两年的阅读时间表。步骤如下:首先不一定要想好两年内读什么书。你只要先找一个大概的阅读方向,例如,决定先读经典文学类或哲学类或社会学类或历史类,便够了。然后,订定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至少两小时,专心地关掉手机或计算机,一心一意地读。接着,可从你所选定的类别里挑一本经典作品,由它读起。若读不懂,便找跟它相关的分析或评论书籍来读,既是经典,必有很多相关的导读作品。若仍读不懂,便放下,改读其他书。我建议,不妨从“史”读起,例如,你选定了文学类别,先读一两本文学史,对作家和作品有个大概的宏观掌握,再去读原著。这很有效,请相信我。


相关:

叶落知秋 | 在最美的诗词里 遇见最美的秋天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今日立秋。 与别的季节相比,秋季总能引发人们更多的情思与感怀。 见一落叶而知天下秋。 秋季,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诵的时节。 在秋日暖阳里,在冷雨连绵中; 在落木萧萧间,..

立秋读诗|炎炎暑退 一枕新凉一扇风【文艺星青年按】伴着清晨轻柔的细雨,北京的“桑拿”天终于进入尾声,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暑去凉来,一年中秋天开始的日子。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

上一篇: 《甜蜜暴击》遭网友吐槽:你秀恩爱,可我只感受到暴击
下一篇: 30多万种最新版图书亮相图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