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作家《小识录》:财通证券下载 鲁迅撰写文学广告,张爱玲设计散文装帧


更新日期:2023-01-12 11:23:45来源:网络点击:954734

张爱玲、徐志摩、郁达夫、鲁迅……当他们的作品关联起写作史、发表史,以此考察作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逸事和交往,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更为立体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风景。

下文摘编自陈子善《小识录》,包含短文五则。对专业读者来说,这本书将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启发之书。而对普通读者来说,翻开这本“小书”,看见的将是作品背后,同样生动、有趣的大历史。

经出版社授权推送。

01 现代作家在青岛

现代作家中写青岛的首推闻一多。闻一多1930年秋执教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不久,就写了一篇《青岛》,这是迄今所知闻一多唯一的抒情散文,颇为难得。且录第一段:

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在右边崂山无数柱奇挺的怪峰,会使你忽然想起多少神仙的故事。进湾,先看见小青岛,就是先前浮沉在巨浪中的青点,离它几里远就是山东半岛最东的半岛——青岛。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山坡上,笔直的柏油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的中间,起伏在山冈上如一条蛇。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蜃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

诗人的笔触无疑细腻而生动。闻一多在青岛还“花了四天工夫,旷了两堂课”,创作了他自己“破了例”,“高兴、得意”的长诗《奇迹》 (闻一多1930年12月10日致朱湘、饶孟侃函) ,徐志摩、胡适、梁实秋等一致叫好。

四年之后的盛夏,以旧体诗著称的郁达夫来到青岛。虽然只住了一个月又八天,对青岛也不吝赞词。他在《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中这样描述青岛:

从海道去青岛的人对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无论哪一个港市,都要清新些,美丽些。香港没有她的复杂,广州不及她的洁净,上海比她欠清净,烟台比她更渺小,刘公岛我虽则还没有到过,但推想起来,总也不能够和青岛的整齐华美相比并的。以女人来比青岛,她像是一个大家的闺秀;以人种来说青岛,她像是一个在情热之中隐藏着身份的南欧美妇人。

郁达夫毕竟是浪漫派作家,对青岛的赞美充满热情。他以能到青岛避暑,和她“亲过吻,抱过腰”而欢喜。他还写了有名的七绝《青岛杂事诗》十首,咏颂“果然风景似江南”的青岛之余,鼓励青岛文坛同人“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

《海洋天堂》剧照

《海洋天堂》剧照

与闻、郁相比,老舍对青岛印象不佳。1934年秋,老舍执教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一年以后,他写了《青岛与我》,以幽默的笔调宣称青岛最“时行”的海水浴、跳舞、唱戏、打牌、安无线电广播机等娱乐都与他无关,并调侃道:

干脆的说吧,我简直和青岛不发生关系,虽然是住在这里。有钱的人来青岛,好。上青岛来结婚,妙。爱玩的人来青岛,行。对于我,它是片美丽的沙漠。

尽管如此,老舍在青岛三年,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收获颇丰。短篇《断魂枪》、中篇《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等老舍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创作于青岛。更重要的是,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也创作于青岛。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同年9月上海《宇宙风》第25期开始连载《骆驼祥子》,至翌年 10月第48期刊毕。1939年3月,《骆驼祥子》单行本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这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人力车夫形象系列中最为精彩的文学形象祥子,老舍自己也认为“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

此外,萧红和萧军1934年6月也从东北来到青岛,小住近三个月。萧红在此完成了她的成名作《麦场》,也即后来在上海问世、轰动文坛的“奴隶丛书”之一《生死场》,“生死场”这个书名是胡风起的。

由此可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能不提到青岛。 因为,闻 一多、郁达夫、老舍和萧红等作家的重要作品都诞生于青岛。研究者往往不注意名著诞生之地,这不应该。

2016年8月1日

02 作家影像

新发现徐志摩影像所想起的

一辆类似老爷车的汽车缓缓驶进一座别墅。车停,第一个跨出车门的人风流倜傥,竟然是徐志摩!他身着深色马褂、浅色长袍,脱去帽子,神采飞扬。第三个下车的是高大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徐志摩优雅地伸手搀扶。接着,他走在泰戈尔左侧,与三十多位迎候人员在别墅园内信步前行,不久便与其中貌似泰戈尔秘书、英人恩厚之者并肩,边走边谈边抽烟。徐志摩左手持烟,不时轻轻用手指弹走烟灰,右手自然地背在身后。天气晴好,人群中的几缕青烟袅袅散去。到了别墅屋前,徐志摩、泰戈尔等停住脚步,似乎与日本接待者互换联系方式……

这是一段时长只有四分多钟的纪录片的文字再现,当然,难以完全传达当时的生动情景。这段短纪录片是默片,有画面,无声响。时间定格在1924年6月12日,地点则为东京日本大企业家涩泽荣一的飞鸟山别墅。泰戈尔访日正是涩泽荣一所邀请。这段短纪录片也存于日本涩泽荣一纪念馆。

文学史家一直对徐志摩1924年6月陪同泰戈尔访日了解甚少,以前只知道他写下了《留别日本》和《沙扬娜拉十八首》,这两组新诗虽然收入《志摩的诗》初版本,但再版时又都删去,只保留了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十八首》最后一首,再加上他翻译了《国际关系》《科学的位置》等数篇泰戈尔在日本的演讲,如此而已。这段短纪录片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徐志摩访日活动的一个空白,也是迄今所见唯一幸存于世的徐志摩真身影像数据。由于徐志摩去世早,人们早就不指望徐志摩会有影像数据存世,它突然奇迹般地出现,实在是弥足珍贵。

泰戈尔(右三)在北京,右一为徐志摩,右二为林徽因

泰戈尔(右三)在北京,右一为徐志摩,右二为林徽因

因此,浙江杭州徐志摩纪念馆4月15日举行徐志摩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会,当这段意想不到的短纪录片在会上放映时,与会者一片惊叹就完全可以想见了。我因另有一个重要学术会议,未能及时赶到观赏这段好不容易从日本借来的短纪录片,不免深以为憾,只能借助友人的描述来想象徐志摩虽然短暂却依然潇洒的真身神态。但这也使我想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有哪几位留下了影像和声音。

胡适是否留下影像数据,我还不清楚。但我知道他一直是摄影爱好者,早期日记中粘贴的各种照片就很多,他一生所拍摄的个人照和多人合影都是个可观的数字。更难得的是,胡适的声音保存下来了。早在三十年前,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胡适作品集》时,就由胡适纪念馆授权,“附录”了“大师的声音:胡适中英文演讲选粹”录音带。然而,比徐志摩晚五年逝世的鲁迅,却没有任何影像和声音留存于世,对我们后人而言,这是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也是最为可惜的。

除此之外,据我所知,浙江桐乡茅盾纪念馆保存着茅盾的录音,是其回忆小说《林家铺子》的创作过程,而木心美术馆也保存着木心在纽约讲授“世界文学史”时的录音。1999年1月,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舒济编《老舍讲演集》,附有老舍1966年1月与日本NHK记者谈话的录音CD,这是老舍留下的最后的声音。2003年10月,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王亚蓉编《沈从文晚年口述》,也附有沈从文晚年在湖南省博物馆等处五个演讲和谈话的录音CD,让我们能够 领略沈从文晚年自然谦和的湘西口音。听到这些文学大师的声音穿过漫长的时空传送过来,仿佛他们仍在我们眼前一样,倍感亲切。

2017年4月23日

张爱玲:“把我包括在外”

上周从徐志摩珍贵影像的发现说到现代作家影像和声音的搜集保存,意犹未尽,又想起了1990年代初参与拍摄《作家身影》文献纪录片的往事。

《作家身影》是台湾春晖影业公司拍摄的,由台湾纪录片导演、画家、作家雷骧兄执导,“巴金、冰心、萧乾、柯灵、林海音”担任“名誉顾问”,我有幸为“咨询顾问”之一。第一辑共十二集,每集为一位作家立传,时长五十分钟,他们是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沈从文、冰心、巴金、曹禺、萧乾和张爱玲,都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重要作家。筹拍时前七位都已谢世,《作家身影》只能以他们生前的照片、作品书影、手稿、日记书信、报刊资料,故居和生活过的地方,后人和研究者出镜或回忆或评论等来组成影片,以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他们的文学历程。堪称创新的是,雷骧兄精心设计了“情景再现”环节,即根据作家生平或代表作中某个情节拍摄若干“还原”镜头穿插于影片之中,果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作家身影系列一:中国五四文学作家

作家身影系列一:中国五四文学作家

然而,《作家身影》最大的亮点还是采访健在的作家,后五位作家即冰心、巴金、曹禺、萧乾和张爱玲当时均健在,冰心、巴金、曹禺、萧乾也都愉快地接受采访,留下了他们的影像和声音。《作家身影》使他们的音容笑貌得以永久保存,极为难得。唯独五位中年纪最轻的张爱玲婉言谢绝,这有她的亲笔信为证:

雷骧先生:

收到尊函,感到非常荣幸。苦于体力精力不济,自己的工作时间都已经缩减到实在无法交代的程度,电视影集只好援引制片家高尔温那句名言:“把我包括在外。”仔细看了您寄来的企划书后又充分考虑过,所以没能照您所嘱从速答复,希望没太晚耽误计划的进行。您节目内要用 《对照记》里的图片文字,本来不成问题,可径与皇冠接洽,当然光用它根本用不上。惟有遥寄最深的歉意。

匆此即颂

大安

张爱玲

张爱玲这封信以传真的方式发给雷骧兄,时在1994年8月18日。一年之后,她就孤寂地离开了人世。而在此之前一个月,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书《对照记看老照相簿》刚刚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张爱玲在《对照记》的题记中说得很清楚,她把这些“幸存的 老照片”整理并加上文字解说付之出版是“藉此保存”,但当《作家身影》摄制组拟采用更现代的技术手段“保存”她的影像和声音而要求采访她时,她却选择了婉拒。

其实,据我所知,《作家身影》的要求很低,只要张爱玲能在摄像机前露一下脸,说上几句话,就大功告成。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是,张爱玲并不愿配合,尽管我们也知道她当时在洛杉矶确实深居简出,几乎不与人来往,尽管她信中所说的“体力精力不济,自己的工作时间都已经缩减到实在无法交代的程度”也确是实情。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特别援引好莱坞制片家高尔温 (Samuel Goldwyn,今译作高德温) 的名言“把我包括在外”表明自己的态度。

“把我包括在外”是句幽默的隽言,张爱玲已是第二次引用了。早在1979年2月,她经常撰稿的台北《联合报》副刊新辟“文化街”一栏,寄表格请她“填写近址的城乡地名与工作性质”,这当然是不情之请,张爱玲也当然会婉拒。于是她写了短文《把我包括在外》,还对“把我包括在外”这句高德温“最有名的名言”大表赞赏。张爱玲至少两次“把我包括在外”,性质并不相同,但她第二次“把我包括在外”,却失去了最后一次让她的影像和声音留存于世的机会。这对她本人而言,一定不会在乎,而对她的读者和研究者而言,则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2017年4月30日

03 作家的文学广告与装帧

皇冠版《流言》的装帧

在张爱玲逝世二十一周年前夕,我得到了一本她亲自设计装帧的台湾皇冠出版社版散文集《流言》。

也许读者会感到奇怪。张爱玲为上海版中短篇小说集《传奇》设计了三个装帧,初版本封面是她独自设计,再版本和增订本封面是与好友炎樱合作设计,也为上海版《流言》设计了封面,这早已为张爱玲研究界所共知。但她又为台湾版《流言》设计了装帧?至今无人提及。

张爱玲作品正式进入台湾是1968年。根据版权页显示:第一批两种,即《秧歌》和《流言》,出版时间均为1968年6月;第二批也是两种,即《张爱玲短篇小说集》 (《传奇》增订本改名) 和《怨女》,出版时间均为同年7月。这是现在所知的张爱玲作品最早的四种台湾版,封面设计均由夏祖明担任,四种书前勒口均印有“封面设计夏祖明”字样。夏祖明显然认真读过张爱玲小说,对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印象深刻,所以这四种书的封面均出现了皎洁的大月亮,或在树梢,或在田野上,而《流言》初版本封面是安谧的夜晚,天空出现了一轮明月,使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

1968年6月台湾皇冠初版《流言》@废纸帮

1968年6月台湾皇冠初版《流言》@废纸帮

那么,既然《流言》台湾皇冠初版封面由夏祖明设计,何时又改由张爱玲自己设计封面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张爱玲何时开始为皇冠设计自己作品的封面。上述四种作品集出版之后,台湾皇冠1969年推出的第五种张爱玲作品是长篇《半生缘》, 装帧从封面到封底,由男女主人公半身像组成一个别致的图案,但设计者不明。

1976年3月,张爱玲小说散文集《张看》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装帧由张爱玲亲自设计,前勒口印上了“封面设计张爱玲”字样。封面图案由橘黄和粉红两色组成,书名竖排近书口,作者名为张爱玲签名式,而书名和作者名右侧上下贯穿一黑长条,内有一只眼睛,正暗合作者“张看”之意。同年5月,经宋淇安排,《张看》马上由皇冠推出台湾初版,装帧完全沿用香港初版的设计。也就是说,台湾初版《张看》的装帧是张爱玲本人设计的,时在1976年5月。

1976年3月 香港出版《张看》@废纸帮

1976年3月 香港出版《张看》@废纸帮

一年多之后,1977年8月,张爱玲唯一的学术著作《红楼梦魇》 由台湾皇冠推出,前勒口在“张爱玲的作品”目录之上,还有两行字:“封面设计张爱玲”。这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张爱玲为台湾皇冠设计封面的自己第二部作品是《红楼梦魇》。该书封面在深绿底色之上,纵横交错排列着大大小小七个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的京剧,《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张爱玲的封面设计勾连两者,可谓独出机杼。

1977年8月台湾皇冠初版《红楼梦魇》@废纸帮

1977年8月台湾皇冠初版《红楼梦魇》@废纸帮

除了皇冠的《张看》和《红楼梦魇》两本初版本的封面是张爱玲自己设计的之外,她还为《流言》1977年6月这一版设计了装帧,这一版《流言》前勒口清清楚楚地印着“封面设计张爱玲”。这个《流言》新装帧令人耳目一新,只有天蓝和嫩绿两种色彩,天蓝为底色,嫩绿泼墨般撒在其上,巧妙地组成封面封底互为颠倒的画面。在笔者看来,这是张爱玲设计的数个小说散文评论集装帧中最为抽象,也最为别致的。此后,《流言》1978年6月版和1979年6月版也都采用了她设计的这个颇有意思的装帧,只是封面封底图案色彩略有浓淡而已。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除了鲁迅,为自己作品设计装帧最多的是张爱玲。

1979年6月台湾皇冠版《流言》@废纸帮

1979年6月台湾皇冠版《流言》@废纸帮

2016年9月11日

鲁迅的文学广告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鲁迅这样撰写了大量文学作品广告的,很少见。从第一本与乃弟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起,一直到去世后才刊出的《〈海上述林〉上卷出版》 (瞿秋白译文集《海上述林》是鲁迅编印的最后一部书) ,鲁迅一生为自己、友人和青年作家著译所撰写的广告,十分可观。这些言简意赅的文学广告,绝大部分都已收入2005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全集》第七卷和第八卷了,但是还有没有遗漏呢?

1924年12月,鲁迅翻译的日本厨川白村著《苦闷的象征》作 为他自己主编的“未名丛刊”第一种出版(实际问世时间当为次年3月),由北京大学新潮社代售。书末刊登了鲁迅为宣传“未名 丛刊”而写的广告《“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1926年7月,北京未名社出版台静农编《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书末刊有根据《“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略加修改的《“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乌合丛书”是从“未名丛刊”中“分立”出去的“一种单印不阔气的作者的创作的”新丛书,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自第三版起,以及第二部小说《彷徨》和散文诗集 《野草》先后编入这套丛书。在《“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之后,又附录了“乌合丛书”五本和“未名丛刊”八本的简介广告,每则简介广告为一段提纲挈领的评述文字。《“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及其附录两种 丛书共十三本著译的简介广告,现在都已收入2005年版《鲁迅全集》。出人意外的是,附录的这十三本著译的简介广告,并非鲁迅撰写的这类简介广告的全部,《鲁迅全集》所收还不全。

《未名》创刊号

《未名》创刊号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书末也刊出《“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但其附录的两种丛书著译简介广告达到了十六则,与《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所载,也即《鲁迅全集》已收的著译简介广告对照,增加了三则,应都出自鲁迅手笔,照录如下:

《工人绥惠略夫》 在印

俄国阿尔志跋绥夫作。鲁迅翻译。是极有名的一篇描写革命失败后社会心情的小说。或者遁入人道主义,或者 激成虚无思想,沉痛深刻,是用心血写就的。曾经印行, 现收入本丛书中。有序及作者肖像。

《一个青年的梦》在印日

本武者小路实笃作戏剧,鲁迅译。共四幕,当欧战正烈的时候,作者独能保持清晰的思想,发出非战的狮子吼来。先曾印行,今改版重印;卷头有自序及为汉译本而作的序及照像。

《争自由的波浪》 即印

原名《大心及其他》,一名《俄国专制时代的七种悲剧文字》。计散文三篇,小说四篇,为但兼珂,托尔斯多,戈理基诸大家所作。全是战士的热烈的叫喊,浊世的决堤的狂涛。董秋芳译。

到了1927年7月,北新书局初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书末同样刊出《“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但其附录的著译简介广告又比《彷徨》初版本所刊增加了两则,同样出自鲁迅手笔,也照录如下:

《野草》 实价三角半

《野草》可以说是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用优美的文字写出深奥的哲理,在鲁迅的许多作品中,是一部风格最特异的作品。

《白茶》 定价五角

这是五篇苏俄独幕剧的结集,曹靖华从苏俄最有名的文学杂志中选译出,在中国这是第一部介绍苏俄戏剧的集子。很能够给注意苏俄戏剧者以新的供献,同时又可供排演家以新的材料。司徒乔画封面。

这五则2005年版《鲁迅全集》失收的鲁迅文学广告,不可忽视,值得喜爱鲁迅作品的同好赏读。

2017年5月21日

本文节选自

本文节选自

作家《小识录》:鲁迅撰写文学广告,张爱玲设计散文装帧

作者: 陈子善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出版年: 2023-1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相关:

首支中国国家霹雳舞队成立的背后:街舞产业的消费支柱正在变迁1月8日,中国国家霹雳舞队选拔赛在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结束,8名选手(4男4女)脱颖而出并组建成为首支正式的霹雳舞中国国家队。自霹雳舞在2020年12月被确定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新增项目以来,各国均开始选..

凤凰网读书2022年度推荐图书10本2022是漫长的一年,我们在管控与解封、例外与日常的状态中反复又无奈地切换着,暑去寒来仿佛恍然经历了几个春秋。好在一切已然结束,余温尚存的2022终将从真切具象的现实生活慢慢冷却成模糊褪色的隔日往事。但它不..

上一篇: 1916年,福尔摩斯如何进入中国
下一篇: 关于小寒: 拥猫取暖,蜜渍梅花,庭前珍重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