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让考粽子简笔画 古更好地走近大众


更新日期:2018-05-25 16:32:24来源:网络点击:730

在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的“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上,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旧石器时代人类如何制作石器工具。

10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在京举办。来自部分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高校的考古学者和热爱考古的学生一起参加了论坛,围绕着一些热门话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专题报告亮点纷呈

论坛分为开幕式、公共考古演讲和公共考古研讨三个环节。在公共考古演讲环节,7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考古专家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场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以“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国的王——反山第12号墓主”为题,简要地回顾了良渚文化的历史,并从良渚古城的规划设计,出土玉钺的形制、数量和品质、种类和组合等方面分析了反山墓地之所以为王陵的原因。他还从黄河流域龙山时代的开始以及扩张、自然环境的变迁和良渚本地玉资源枯竭等方面对良渚文化衰落的原因作了分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从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这一丧葬观念出发,结合两汉、魏晋、隋唐等时期的墓葬实例,阐释了千百年来丧葬观念和墓葬形式的变迁。“在汉代,墓葬被视为死者的地下家园,墓葬的宅地虚拟出各种生活场景。魏晋时期,为了筹措军饷开始的疯狂盗墓行为,使得人们对墓葬能否成为死后的安稳之地产生了质疑,因此曹操提出了‘不封不树’的薄葬主张。魏晋以后墓葬既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又适应了新的观念创造了新的墓葬形式。”他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在论坛上分享了红山文化整身陶人的发现和研究。刘国祥表示,整身陶人属于红山文化晚期,以泥质红陶烧制而成,内部中空呈筒状,陶人双腿弯曲,双脚相对,盘腿而坐,眼珠镶嵌而成,这很可能是当时人崇拜祖先、供奉祖先的一种表现。

此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了“考古宜宾五千年”这一展览策划的心得体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巫新华作了题为“新疆的丝路地位与文化意蕴”的报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以“信古还是疑古:民国史家对于古史的基本态度”为题,介绍了民国时期刘师培、钱穆、顾颉刚等学者对中国上古史的态度及其重要著作。专题演讲赢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引起与会者争相提问和讨论,专业的考古知识再次与大众紧密融合。

考古需要普及

几年前,关于考古与盗墓的一场网络论战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那时,有不少人持有“考古即是盗墓”的想法。几年来,经过一些考古学者的努力,公共考古不再被看作异类,逐渐成为考古核心工作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很早就在这方面有了认识,成立了公共考古中心。2014年,中国考古学会还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共考古开始被业内人接受和容纳。同时,各文博单位与考古机构开展了很多独具特色、充满创意的公共考古新形式,让大众更多地了解考古。在公共考古研讨环节,不少省市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带来了他们开展公共考古的实践。

“考古从娃娃抓起”,这是来自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何沐在该所开展的线上线下活动中得到的体会。何沐介绍,云南省考古研究所2011年策划出版了儿童考古读物《卡通手绘云南》,连续两年举办“我是小小考古家——云南探秘之旅”夏令营,并于2015年启动了全国第一家以普及考古知识为主的“南南考古学院”教育实践项目,目的就是把考古的种子种在孩子心中,期待着它们生根发芽。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赵晓军介绍了近几年该院的公共考古活动。“组织公众参观考察,对重要遗址如运河一号古沉船现场搬迁进行直播,对重要基建考古成果如洛阳龙盛小学发现的五代壁画墓、洛阳理工附中发现的东周王城西城墙等进行宣传展示,以期全方位,多形式地把考古知识传播给大众。”他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带大家了解了近几年湖北省开展的多项公共考古活动,包括公共考古夏令营将专家授课、文物器物鉴赏等内容相结合,将出土文物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展示等。

在分享将公众与考古结合的经验的同时,不少实践者也提出目前公共考古中遇到的困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曹龙先表示,专业性强,人员、经费短缺等都制约着考古工作单位公众考古工作的开展。赵晓军在志愿者管理以及公共考古活动的规划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困惑。

公共考古的新希望

近年来,随着公众考古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已经成为这一时期公众考古的重要阵地。在论坛上,高校考古也成为热议的话题。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中心的王涛认为,目前考古学研究已经不是一项单纯的学术工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考古学与博物馆、媒体、群众、教育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卓有成效的公众考古活动应以扎实可靠的考古学基础工作为前提。

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胡宇煊指出,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在分析公众需求,制定不同的公众考古策略,让专业教师参与指导考古社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开展的公共考古活动。

此外,不少媒体人的演讲也是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上海古籍出版社文物考古部主任吴长青、《大众考古》编辑部主任黄文浩、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永基等做了演讲。汪永基表示,考古作为公共资源是大众的资源,所以大众拥有对考古发现的知情权和分享研究成果的权利。公共考古的传播权、认知权和保护权是考古学科的担当与责任,而只有通过传媒人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这些权利。同时他建议考古成果应为历史学科所吸收。

“考古学是小众,但考古事业是大众。中华文明有着丰富的资源,需要解读和宣传,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刘国祥表示。


相关:

故宫与日本合作研究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11月2日,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签署第四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的合作始于2000年,每5年为一个阶段,迄今已经进行了3期。双方..

雕刻光阴背后的沧桑贾樟柯,一直是这个时代潮起潮落的变化执着而敏感的观察者和刻画者。《山河故人》,他最大限度地挣脱了原来的纪实风格,用娴熟的故事片技巧雕刻出26年光阴在中国独有的沧桑。这种沧桑如此真切地贴近中国人的生命经..

上一篇: “背包客”小鹏再出书
下一篇: "中南文艺之春"亮相 "零钱电影院"首次走进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