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暴力破解工具 ​子弹飞了十年,这样的国产片却绝迹了


更新日期:2020-12-22 11:56:57来源:网络点击:678830

十年后,国产片再也没打出过这样的子弹。

与其说今天人们重提《让子弹飞》是在回味那些情节和叙事,不如说是那些情绪碎片被似曾相识的场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后,内卷腾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张麻子来鹅城,承诺要办的那三件事。

2010年的圣诞节,距离电影《让子弹飞》上映九天后,一个问题出现在了知乎社区,“十年之后,观众将怎样评价、对待《让子弹飞》”。今年四月,另一个问题登上了知乎热门问答,“为什么《让子弹飞》最近又火了起来”。十年快马加鞭,子弹仍未落地。

十年前,人们甚至不确定是否还会记得《让子弹飞》/知乎

十年前,《让子弹飞》凭借7.24亿的票房成了年度冠军,并且引起了观众罕见的阐释热情。剧情中黄四郎到底死没死?兄弟中谁叛变了张麻子?上升到电影之外张牧之、汤师爷、黄四郎分别代表了什么?某一句台词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无论你是否喜欢《让子弹飞》,都不得不承认它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电影。那年冬天,饭馆二楼的话题不再是国际局势,而是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以及到底什么才叫作惊喜。

《让子弹飞》的金句含量,堪比一台多年前的春晚。/豆瓣

一切回到起点,这本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商业片,一个发生在中国的西部牛仔式故事。上映在年末贺岁档,不出意外的话,《让子弹飞》的命运应该和大多数贺岁电影一样:观众们在电影院收获几个小时的笑声,而后迅速收拾好心情,投入下一年的劳碌。

以至于当年的我们,并未奢望十年之后这部电影还能引发讨论的热情,或者说,还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当时,有人判断它在十年后只是一部经典的B级片,有人将它视作姜文扭转票房毒药形象的转折点。

但十年过去,种种预言一一落空,正如电影开始的那场戏一样,时光的火车并不总是按照预先铺设的轨道前行。枪响之后,可能是一声轰鸣,也可能是漫长的呜咽和回响。

《让子弹飞》前传:

姜文爽了,投资人哭了

姜文曾说,《让子弹飞》是他送给观众的礼物。其实只要翻翻姜文那些年的账本就知道,这大概率是句客套话,《让子弹飞》明明是送给投资人还债的。

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在影视圈里已经是出了名的能烧钱。不像别的新人导演,还是束手束脚、能省就省,已经凭借演技家喻户晓的姜文,可是被谢飞、田壮壮、张艺谋一帮名导哄着拿起了导筒,任你多么财大气粗,姜导的膝盖也软不下去。

拍第一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时候,投资人付的定金一周就被姜文造光了。拍米兰卧室挂的那张照片就用了四本胶片,一本4分钟,一共16分钟,一秒24格,相当于从23040张照片里面选一张。

姜文的青春回来了,投资人的钱走远了。/豆瓣

马小军送别他爸的场景,剧本里满打满算六行字。结果姜文拍的时候动用了20辆坦克、十几架飞机、几千人次,来来回回折腾了半个月,几个送别镜头拍出了战争片的规模。

因为成本控制问题,《阳光灿烂的日子》一路拍得磕磕碰碰。资金最紧张的时候,有次姜文喊完预备,发现灯光都转到另外一边儿去了。姜文一问才知道,灯爷的工资没给结,撂挑子了。

制片及时献出一计良策:导演你出点儿呗。姜文千言万语憋在嘴边,最终化成了一个字,出。

整部电影拍完,用了25万尺胶片,刷新了彼时中国导演耗片比纪录。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争气,不仅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还顺带挣了5000万票房。

口碑、票房双收的姜文导演不再担心资金问题,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在后面两部的电影拍摄过程中,几乎将自我表达作为至高标准,使《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显得个性十足。

《鬼子来了》至今未在院线上映过,但不妨碍它已在影迷心中成为经典。/豆瓣

《鬼子来了》原计划预算2000万,最后用了48万尺胶片,总成本超出预算30%。投资人里,就有同为大院子弟的王中军和王中磊。

1994年,兄弟二人创办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还客串了一把冯小刚的《甲方乙方》。1998年,华谊转型做电影,投钱的第一个片子就是《鬼子来了》。《鬼子来了》虽然至今仍是豆瓣上姜文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却因为无缘大银幕,几乎颗粒无收。

熬出了小黑屋,姜文把上一部电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作死,并再一次把赌注押在了《太阳照常升起》上。镜头下的几百只飞禽走兽,毛色质感都被姜文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剧中的300平方米的藏式房屋、鹅卵石和红土,都是从千里之外用卡车和货船拉到拍摄地。

姜文为了拍电影,没有什么不能拿来当道具的,比如儿子。/豆瓣

华谊曾考虑过再次投资《太阳照常升起》,最终放弃。电影上映前,被坑过一次的王中军给新影联总经理高军打电话:“你觉得我是错过了一个馅饼,还是躲开了一个陷阱?”对方回答:你绝对是躲开了一个陷阱。

这部满载姜文希望的回归之作,烧掉了6000多万。姜文估计的票房是1.6亿,发行方保利博纳的于冬预期是1.2亿。最后的票房连一半成本都没收回来,还因为其梦呓般的非线性叙事招致大量恶评。

观众表示:确实没看懂/豆瓣

以至于影视圈开始流传关于姜文的段子:投资姜文电影的人第一次来片场的时候,奔驰车队,保安环绕,最后一次来片场,都是自己打车来的。

一场全民解谜游戏

这些年每逢姜文的新片上映,都会在舆论场引发相似的讨论。

一部分粉丝化身列文虎克,从电影的各种细节中推敲出作者欲说还休的深意,恨不得一部姜文电影,半部中国历史。

另一部分无感观众,则将其导演风格评价为“荷尔蒙过剩”,并将那些被粉丝津津乐道的明嘲暗讽定义为故弄玄虚。

更多的人,则是抱着看《让子弹飞》的心情进场,却看完了又一场《太阳照常升起》,最后只能支支吾吾感叹一句:这片子挺姜文的。随后迅速回家搜索各类影评分析,一边为被挖掘出来的各种彩蛋拍案叫绝,一边恼火自己是不是智商有问题怎么什么都没看出来。

姜文的近作,都能引发非常两极化的评价。/豆瓣

虽然自从《鬼子来了》的打击后,姜文就放弃了平直的现实主义叙事,转向《太阳照常升起》式的隐晦曲折,但大部分观众对于姜文的宽容,毫无疑问是建立在《让子弹飞》之上的。

从《战狼2》到《我不是药神》,再到《流浪地球》,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逐步成熟,中国的类型商业片一次次刷新着票房纪录。它们或是回应了日渐高涨的激昂情绪,或是拿捏好分寸的底层故事,又或是开辟了中国电影本不擅长的科幻领域。

这些优秀的国产商业片引发的讨论是广泛却短暂的,回过头看,或许是它们因为目的性太强,表达上太过清晰,而大大压缩了可供解读的空间。

反观《让子弹飞》,如果仅仅按照票房的标准,大概只是电影史上阶段性的一页。但其之所以特别,正在于身处商业片序列,却又格格不入的气质。

剿匪、革命、枪战、方言、权谋、喜剧、牛仔甚至若隐若现的同性之好,姜文将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炼成了这颗无法被归类、更难以被简单解释的子弹。

在《让子弹飞》之前,谁能想到葛大爷会跟姜文演激情戏。/豆瓣

让人久久难忘的,首先是那些逻辑跳跃、快感十足的金句。直到今天它们仍然以各种变体的形式在互联网上流传,人们在各种新闻下争相借用,形成一种如同黑话般的话语体系。

尽管在电影中,台词不时会因为与叙事脱节而显出荒诞意味,然而姜文却凭借着快节奏的情节剪辑和疾风骤雨般的语言密度,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无暇对这些裂痕分神。

回想第一次观看《让子弹飞》,如同突然外接了一个USB4.0的接口,信息洪流以每秒5000兆字节的强度涌入大脑,读写速度完全跟不上,直接宕机——

为什么土匪的面具是麻将?为什么一碗凉粉就能死人?为什么墓碑是个手势“六”的形状?为什么要在黄四郎的门上打出一个标点符号?

观众脑子里的问号,大概跟电影里的一样大。/豆瓣

纷繁的意象和奇观将人卷起又抛下,你只能放弃思考,仰卧在河底,尽力睁大眼睛,看会被姜文带向何方。

电影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土匪假冒的县长,打倒了真正的恶霸豪绅。作为故事逻辑,它足够清晰,甚至单薄,却也为姜文提供了纵情发挥的空白。

与其说今天人们重提《让子弹飞》是在回味那些情节和叙事,不如说是那些情绪碎片被似曾相识的场景重新激活。十年之后,内卷腾空,打工人伏地,大家忽然想起张麻子来鹅城,承诺要办的那三件事。

不管三件事最后有没有办成,这样的宣言已经少见。/豆瓣

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评价的,《让子弹飞》的艺术高度并不令人满意,但它大声疾呼公平、公平、公平,是国产商业片中一种难能可贵的,曾经熟悉但现在已然模糊的表述。

姜文扮演姜文

对光影艺术而言,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让子弹飞》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姜文的枪法准,不过同样关键的是开枪的时机。

从《让子弹飞》上映后的各种访谈和资料来看,无论是主演的阵容,故事的套路,还是5000万的宣发费用,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奔着挣钱去的。所谓站着把钱挣了,翻译翻译,就是拍一部吃相不难看的商业片。

当我们把视线投回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让子弹飞》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2010,国产电影已经进入了古装大片的尾声。自2002年起,在古装大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票房扭转了80年代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并在一二线城市中培养了一个成熟的观影群体。

后期的古装大片,已经成为烂片代名词。/豆瓣

但随着一二线中产阶层的成长,以《英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为代表的古装大片,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水涨船高的审美趣味。换言之,仍然以权力为核心的帝王将相故事,并没有为新兴的中产阶层预留一个合适的观看位置——至少很难满足他们对于反叛规则的艺术想象。

这时候,带有明显中产趣味的宁浩徐峥们还未成气候,第五代的大导们又集体处于重复苦难、故作苦大仇深的梦游状态。旧时代已显颓势,新时代尚在酝酿,2010年的贺岁档,想看一部能让人笑出声,笑完之后又不会觉得太过尴尬的电影,只有《让子弹飞》。

老同志们在梦游,姜文偷袭成功。/豆瓣

尽管《让子弹飞》本质上是一个消灭土豪的故事,但银幕上鹅城人民是模糊的,是穿着相同服饰、喊着相同口号的芸芸众生,观众的想象性投射既不是黄四郎,更不是鹅城百姓,而一定是霸气外露的张麻子。

走进影院,观众站在一个绝对安全的位置,玩了一场披着伸张正义外衣的解谜游戏,他们既可以共情愤怒,又不耽误离开影院,登上开往浦东的列车。

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子弹飞》的底层视角和历史反思,都是相对有限的。

姜文显然对此心知肚明,并且乐于和他的观众打机锋。所以他总是在各种采访中,时而否认那些对于电影的解读,时而说不存在过度阐释。早年,还在做演员的姜文在街头打车,司机认出了他,激动到口误,“哎,你不就是演姜文的那人吗”。自《让子弹飞》开始,某种程度上说,姜文开始习惯于扮演姜文。

从《一步之遥》到《邪不压正》,姜文越来越沉溺于这种象征的狂欢,符号的盛宴。大量的戏仿、拼贴、隐喻和致敬,想要从这两部电影中获得趣味,不仅要从对姜文的个人的电影语言有所了解,更要对电影史和中国历史如数家珍。

如果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观影经验,姜文的电影就会变得难以进入。/豆瓣

然而谜语终究只能是宴会上调节气氛的佐料,而不能成为充饥的主食。当观众逐渐厌倦这种互动,精心抖出的包袱就只能重重地掉在地上。

除此之外,随着四五线城市电影观众的崛起,决定一部电影商业成败的,早就不只是写字楼里的中产和象牙塔里的知识群体,姜文华丽的戏法,在节假日扶老携幼走入影院的观众看来,只是莫名其妙的混乱。

时代变了,而姜文还在扮演姜文,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尴尬。所以你可以看到姜文一边说着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的事,一边带着剧组去《创造101》宣传,想把梳子卖给和尚;一边骂影评人是太监,一边请影评人们去古北水镇看新片,希望大家说几句好话。

怎么站着把钱挣了,确实是个大问题。/豆瓣

2018年,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中采访完姜文后,写下了一篇访谈札记,在这篇文章的最后,许知远写道:“正像历史上很多杰出头脑一样,姜文只会突然变老,却不会真正长大。他的魅力与局限皆缘于此。”

到最后黄四郎都没明白,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豆瓣

但看过《让子弹飞》的我们终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每一处情节背后的伏笔不重要,姜文作为导演真正的用意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越来越按部就班的市场里,可能再也不会见到这样一部怪异、疯狂,同时魅力深邃,足以让人回味十年的电影了。


相关:

美军又一艘巨舰暴发疫情,不得不派人上舰替换感染水手据美国加州《圣迭戈联合论坛报》报道,最近正停留在海上的美国海军“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上出现疫情,有许多水手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并因此病倒,美国海军不得不派遣新队伍上舰替换他们。“埃塞克斯”号这一消息..

俄新型激光武器意外曝光……本文转自【央视军事】;疫情之下俄罗斯频繁展现军事实力不断加强防御部署未来俄美关系如何发展?听专家分析俄国防部作战训练会议:本年度所有作战训练高质量完成据俄媒14日报道,俄国防部官网发布消息称,国防部首..

上一篇: 足球变群殴!巴甲U17现踹脸飞踢 大打出手10人染红
下一篇: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