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王学北京高档小区 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离不开“双创”


更新日期:2020-12-12 21:25:51来源:网络点击:678374

11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数百位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一同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等机构,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等项目获得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24部学术著作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本届国学大典增设的国学新秀奖则由10位优秀青年学者共享殊荣。而最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则被授予两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许倬云与陈来。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接受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

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接受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

获得国学成果奖的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采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化:王老师好,恭喜您获奖。请您谈谈对国学大典的认识,您觉得它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王学典:国学大典已经成功举办到第四届了,在社会、在学界也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我觉得国学还在复兴的过程中,严格来讲这一复兴还没到位,还应该再扩大规模,所以这需要激励,需要一个制度化的支持。所以,“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这样一个主题活动的举办,对当下国学正在向各个层面进行深化,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极大的普及了国学的基本知识,也增强了人们对国学的深厚情感。我觉得在这方面,岳麓书院和凤凰国学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学术界也受到普遍的赞誉。

凤凰网文化:您这次获得国学成果奖,请您谈谈获奖感受。

王学典:当我知道自己主编的《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获得了国学成果奖之后,内心非常激动。通常说“十年磨一剑”,我带着自己的团队,这个项目前后进行了十三年,最后才完成。严格来讲,是十几年磨一剑,虽然最后出来是四卷,但我们做的工作那是十几年的一项工作。我个人觉得学术研究是一项非常枯寂的事业,因为它不像做生意,也不像从事媒体活动,它有各种各样的即时的那种获得感。所以,严格来讲是靠一种信念来支持,是一个青灯黄卷的事业,我觉得这更需要鼓励和激励。这次获奖,我个人感觉是对自己十几年的学术心血的一次回报,我感到非常欣慰,我也及时把这个获奖消息告知了我的团队和出版单位,从各方反应来看,大家都非常积极,非常开心。所以,我要由衷地感激所有的推荐专家,感激所有的参与者,特别要感激主办方给我们这个宝贵机会,使得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承认。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这项成果曾在2016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获得了教育部四年评一次的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能在“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中获得国学成果奖,我更加激动,从形式上来讲,这次评选完全是以民间海推为基础的,基本上能够反映学界的声音,它不是被某种机构有组织的进行的。严格来讲,这种评选是代表民间的一个评判、一个尺度。我们的成果能同时获得官方和民间的肯定与奖励,我很开心!所以对这个奖项特别看重。

凤凰网文化:谢谢王老师,在新冠疫情全球形势依然严峻,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之际,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思想或理念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王学典:我昨天上午在曲阜参加了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暨“儒家思想与文化强国建设”座谈会。我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展开深度对话的机遇已经到来》,和这个问题完全一致。所以,我个人认为,新冠疫情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提供了一个机会。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新冠疫情这个烈性传染病在中国很快得到了控制,尽管初期我们受到最严峻的考验,自从我们控制了之后,迄今为止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得到同样有效控制,甚至也没出现拐点,甚至已经变成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今天早上我看了一则资料,全球疫情感染者6000多万,美国累计感染人数已经达到1310万左右。死亡人数世界上已经达到141万,而美国已经接近27万。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新冠疫情在中国乃至在整个东亚世界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染病率来看,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世界华人的染病率非常低。为什么华人、东亚,特别是中国大陆本土,包括香港、台湾,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我认为这其中彰显了一个文化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都是儒家文化圈,所有的华人都是儒家文化的信奉者。新冠疫情在西方大面积的扩散,得不到有效控制,其中挑战最严峻的是自由主义核心理念“个人至上”原则。因为在信奉个人至上的自由主义者看来,我有得病的自由,我有结社聚会的自由,我有感染的自由,我甚至有死的自由。我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戴口罩,所以关于戴不戴口罩的问题,是否禁足在家的问题,是否聚会的问题,我觉得这在中国人看来都是不言而喻的问题,都是应该的问题。而在信奉个人至上原则的人看来,这纯粹是个人权利问题,这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历来信奉集体优先,公共利益至上,我觉得这与个人至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在西方人看来,个人权利至上,所以我的自由不能得到任何程度上的侵犯,而不管他这种所谓的自由能造成他人的灾难,他不考虑,他只考虑自己的权利;而中国人是一种集体优先、他人优先、共同体优先,而不管这个共同体是家庭、家族、社会、国家还是天下。

所以,我个人认为东西方疫情是否能被有效控制,反映了最基础的东西仍然是文化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西方进行传播,在世界上影响力提升的一个最佳机遇已经到来。因为西方的自由主义正受到致命的重创。

西方文化和西方世界如果在自己的繁荣时期,你想跟他对话他是不听的,但是当自由主义,当西方社会受到新冠疫情重创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对话的契机,加大传播中华文化的力度,我觉得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时刻,这是新冠疫情给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带来一个机会。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进一步在整个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凤凰网文化:如果从中国的传统经典中提炼一个或几个关键词,甚至一句话,您认为如何概括我们传统文化的优势?

王学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几个很重要的东西值得特别推崇。第一,和而不同。这个理念中国古人早就提出来,我个人感觉这个思想太伟大了,我们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不必强求一致。如果要强求一致,完全“尚同”,完全采用同一观点,这就会伤害这个社会和共同体发展的活力。大家可以坐下来商量,就跟政协这个机构一样,有事好商量、有事要商量、有事能商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必完全一致,但又在总方向上、大框架之内,同时思考,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我觉得这个思想非常伟大非常厉害,而且是中国古人提出来的,迄今为止仍然不失去它在整个世界上的价值。同处一个地球,这是我们相通的。但如何治理这个全球,可以提出不同方案,接受不同的声音,这是保持全球发展活力的关键。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体现得很充分。

第二,天下为公。这个观念也非常伟大、非常杰出。天下是大家的,财产共有,人人共享,中国的先贤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来了,《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理念非同寻常,这也是整个中国文化能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的前提条件,它与马克思提出的“消灭私有制”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大力向西方做宣传。

第三,有教无类。我是一名高校老师,我特别欣赏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我觉得这个理念是教育史上永放光芒的理念。迄今为止,“有教无类”都不能完全实现,何况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是不同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都可以通过教育这个阶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这几大理念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光大和弘扬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思想,如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思想,选贤任能,有人把它概括为贤能政治——我所使用的人、在特定岗位上的人,都是德才兼备。我觉得这些理念都是极具价值的。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迄今为止都不能忽视其价值与意义,我觉得这些思想都是值得传播的。

凤凰网文化:本届国学大典的主题是“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您如何理解这16个字?

王学典:关于本届国学大典的主题,很惭愧我还没来得及仔细推敲。但说到“重建斯文”“文明互鉴”“继承创新”,这些都是这几年特别强调的,作为第四届国学大典的理念,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我个人认为这几个理念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必须建立在“双创”的基础之上,没有“双创”就谈不上弘扬。严格的讲,整个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相匹配。换言之,它是与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的基本生存水平相适应的。

我们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已经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工商文明。那么,农耕文明的哪些价值、哪些理念能够在工商社会继续使用,在商业社会继续光大和弘扬?这是我们重点要考虑的问题。一个传统的东西,如果不经过现代化改造、提升、转化以及创新,它就无法生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赋予传统文化一个新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严格来讲,它应该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我今天上午参加全国政协一个远程协商活动,就是线上协商,主题是:怎么样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传统文化的“三进”,汪洋主席亲自主持这次会议。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传统文化,几千年前的东西,如何让现在的孩子感兴趣、能接受,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我觉得这需要探讨。探讨的基础就是必须进行“双创”,就是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斯文重建,必须建立在现代化、社会科学化的基础之上,如果不进行这样一个活动,不进行从内容到形式全面的创造的话,那么传统文化的弘扬将会遇到另外的困难。

基督教在西方世界为什么到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因为基督教在15、16世纪进行了巨大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个宗教改革,就是说产生在2000年前的宗教,它在今天如何适应工商社会?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我觉得这需要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造,对上帝的信仰没变,但是信仰上帝的形式发生变化。弘扬传统文化,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本质上讲,就像西方的宗教改革一样,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新的飞跃、新的提升,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当代社会,才能在一个全新的背景下和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继续,才会富有生命力。

凤凰网文化:其实我们本来想提最后一个问题,但您刚才已经回答了。就是说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什么?

王学典:我刚才说了,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凤凰网文化:对,您刚已经把这个问题谈到了。

王学典:对,我感觉这个“双创”如何进行,现在并没有破题。总书记已经提出五六年了,但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前学界关于这项任务完成得并不好,所以我在各个场合也在呼吁,前一阶段我在国际儒联也呼吁,我们应该召开专门的会议,讨论“双创”的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弄明白,传统文化的弘扬才能奠基在一个牢不可破的基础之上,否则的话它仍会变成一个昙花一现的东西。

凤凰网文化:好的,谢谢王老师。

*本文系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采访/向松阳,整理/陈岘


相关:

踢个球还管头管脚,连头发都要管了?昨儿听说了:福建大学生女子组比赛中,福州大学女足,因为染发球员不允许出场比赛,凑不齐7名参赛球员,被判负。这就让我想到了:1999年世界杯决赛惜败得了亚军——但在我心中,那就是世界最佳,无冕之王,不接受..

3天2战平拜仁赢曼联!4.7亿豪门昂首晋级,有望再当欧冠黑马欧冠小组赛第六轮,尤文三球大胜巴萨。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双骄会里,使出浑身解数的梅西没能如愿赢球。对于这个结果,曼联主帅索尔斯克亚绝对是最满意的。因为同时进行比赛的曼联也输掉了三个球并因此黯然出局。有了..

上一篇: 杭州U14队就飞踹对手致歉:犯规球员已停训,对方已谅解
下一篇: 曼联主场0-0平曼城,拉什福德造点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