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胡同变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橱窗博物馆” 墙上画《潞河督运图》


更新日期:2019-06-06 08:59:04来源:网络点击:618327

古香古色的胡同青砖灰瓦,墙上是展示老物件的“橱窗博物馆”,手绘的《潞河督运图》古画反映了昔日通州的繁华。昨天(6月5日),城市副中心最大规模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全部亮相,成为大运河畔千年之城的一道风景线。

去年11月,位于通州老城区的中仓街道启动背街小巷整治,涉及回民胡同、悟仙观胡同、熊家胡同、西大街等15条背街小巷,总长约4.8公里,其中10条位于通州南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内。

作为通州区改造范围最大、涉及胡同最多的环境提升项目,施工方北京建工中仓街道整治提升项目负责人霍相男介绍,通过采用街巷微改造和渐进式更新的模式,对建筑外立面、街面、屋檐、门窗进行修缮,并增设大门扶手、坡道等便民设施百余处。他举例说,房屋外立面以青砖灰瓦为主,符合老北京历史风貌,街面上除了设置居民互动的区域,还增加了花坛和座椅,门窗的更换则以百姓生活需求为主。

中仓地区原是古代漕船经大运河进京存放粮食的仓库,改造中如何彰显出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此,项目团队多次走访街巷、图书馆、方志馆,从大量的文献、文物和现存实物中找寻中仓、南大街、十八半截胡同昔日的样子。经过整理和归纳,项目团队将中仓地区归纳出运河文化、仓储文化、民俗文化三大文化主题,并为每一条街巷“量身定制”规划设计方案。

霍相男以熊家胡同为例说,这条胡同的规划思路是突出民俗文化,打造具有年代感的“橱窗博物馆”。为此,胡同的南墙设计了12个中式多宝槅橱窗,每个橱窗里展示着居民们捐出的“老物件”,从一百多年前的老式缠线轱辘,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暖水瓶、饭盒,再到老式电视机、双喇叭卡带收录机等,总数有100余件。而在胡同的东头,一片拆违形成的“留白”空地则被建成了“农耕陈列区”,陈列着碾子、磨盘、石杵等农具。

距离熊家胡同不远的通州西大街也是一条老街巷,历史上是连接大运河与京城最重要的通道。整治后,一幅6.8米长的手绘《潞河督运图》古画跃然墙上,展现出清代通州城的繁荣景象。“彰显中仓地区的‘运河文化’和‘仓储文化’,没有什么比《潞河督运图》更传神了。”霍相男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体现清中期工笔淡彩绘画的画风,项目团队专门从宋庄聘请了8位技法娴熟的画师,历经30多天,手绘完成了画中64艘船只和820余个人物的描摹。


相关:

清华校园发现95座古代墓葬清华大学日前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 据了解,学校拟在第六教室楼北侧建设新土木馆大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及《北京市地下文物..

吴冠中《狮子林》拍出1.4亿元每年的嘉德“大观”夜拍,都是“高端买家”必争之地。6月2日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在嘉德艺术中心举槌,76件精品上拍。作为领衔本场拍卖的重器,吴冠中水墨画《狮子林》以逾1.4亿元价格成..

上一篇: 网剧的中插广告不能“无下限”
下一篇: 北京市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龙潭公园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