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赋予散文欧洲 创作蓬勃生命力


更新日期:2019-05-17 09:57:29来源:网络点击:617569

《荷塘月色》《雅舍谈吃》……说起一篇篇名家散文,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在篇幅并不长的文章中,有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有回溯千年的上下求索。散文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有若即若离,亦有直抵内心的触动。围绕新近出版的名家散文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相关编辑、评论家,和他们一起感受名家散文的魅力。

让读者有共情有共鸣

散文作为一种颇受大众喜欢的文学体裁,读起来不累,不需要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单独看一篇也可以。这两年散文的再次盛行,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散文是一条长河,在不息的奔流中有着自己的方向,一朵朵跳跃的浪花就好比一篇篇令人难忘的作品,他们来自真实的生活,是鲜活且丰富的。”《诗刊》社副主编、评论家王冰的形容,让我们看到了散文的包罗万象,也明白了为什么这类作品总能让我们读起来感觉既亲切又轻松,不仅仅因为很多散文的篇幅都不长,也因为作者写的是我们的身边事,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同时也因为文字的背后有令人深思的启发与思考。

“读者往往很喜欢读名家或大家的散文,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名气。相反,正是因为大家喜欢读他们的文章,才使得他们成为名家。至于为什么喜欢,是因为他们能够传神地描写出普通人心中会意却无法表达的内容。人类的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感触但无法表达,只能潜藏心底。一天,突然在一篇散文中读到了那么几句话,把自己的某种情感激活了,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在《雨夜短文》(天地出版社)一书责任编辑孙学良看来,书中的《不要等待》就是一个会让很多人结合自己的生命经历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的例子。

孙学良认为,散文篇幅的自由,更适应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强调好的散文一定是文笔和意境都很美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决定了散文的读者群体非常庞大。”

“散文,作为一种受大众喜欢的文学体裁必然是一个共性的需求。作家的感受有时候更敏感,或者对生命个体,以及对各种话题有更深的思考,用散文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就会让很多大众读者有共情、有共鸣。”《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一书策划人、北京时代华语文学图书主编胡家说。

如一滴轻快灵动的水

“如果文学是人的精神饮品,那么散文就是水。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溶在我们的血液里。”在孙学良的心中,散文是一滴水,浸润着心灵。《雨夜短文》被作者余秋雨定义为“特别”的短篇散文集,恰如颗颗雨滴汇聚,映射出作者的思索。

书中一半是畅谈人生感悟的“万里入心”,一半是凝练千年文脉的“文史寻魂”,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散逸放纵和不拘边界,也有他用短文撬起的半部文学史。“你依旧可以感受到余秋雨一以贯之的‘诗化地思索天下’之风格,同时也能发现《雨夜短文》的语言更加精炼,这是字斟句酌的结果。就像余秋雨在自序中写道的:‘雨夜的文章,大多不会琐细,不会枯燥,不会冗长’。”

无独有偶,《平凹西行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一书责任编辑宋媛媛同样用水比喻散文,“水虽然无色无味,却蕴藏着生命的大智慧,它随物赋形、千姿百态、细小宏大、轻快灵动、奔涌不息,这些特点也是散文本身所具有的。”宋媛媛介绍,作为贾平凹亲身行走西部的见闻记录,这本书并不在名山盛景上做文章,却把日常生活放进了散文中。“贾平凹就像从山村原野中走出来的初民,他的大拙即大美。你丝毫感觉不出来他是在‘作’文,而仿佛那些文字是自己生长起来的,它们像泉水一样,自己汩汩地往外冒。比如读《定西笔记》这篇文章时,我就好像跟随他的脚步游了一回定西,那风沙扬尘的大道就铺展在我的眼底,甚至能闻到尘土的气息。”

和贾平凹一样,为了接近真实的苏东坡和他的内心世界,祝勇跋涉在苏东坡当年走过的道路上,从四川眉山到海南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丈量,祝勇曾用4年时间翻阅20卷册的《苏轼全集校注》,阅读林语堂创作的《苏东坡传》等作品。他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后,得到读者广泛的好评。作为故宫博物院一名工作人员,祝勇将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藏品联系起来,由书、画及人,在故宫藏品中,寻找苏东坡的生命印记。不仅可以帮着读者理解苏东坡人生的起伏,透过苏东坡和其他人的书法与绘画作品,我们进而了解到宋代的文化风貌。

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对《向往的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玮丽斯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能感受到散文中所沉淀的内涵。“在《向往的生活》中,如梁实秋的《雅舍》、汪曾祺的《五味》、沈从文的《市集》、张爱玲的《公寓生活记趣》,这些温暖朴实的文字,能够令读者感同身受。”玮丽斯说。

《向往的生活》涵盖吃、穿、住、行、心灵以及精神信仰等生活的不同侧面,收录的50篇散文中,包含老舍、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周国平、贾平凹等几十位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如《五味》《雅舍》《生活的一种》《丰富的安静》等。“我们的初衷是做一套名家精品集,力求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选出20世纪以来知名作家所写的能代表中国现代散文高水准的作品。除大众耳熟能详的常见经典篇目以外,我们重点挖掘出一些不为大众熟知,但在文学界口碑良好、品质上乘的作品。”玮丽斯介绍,“他们讲述的生活哲理,却于在无形中给予我们直面人生的力量,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安享生活的万般滋味。”

同样是合集,《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收录了余光中、蒋勋、朱天心等当代作家有关“孤独”和“成长”主题的散文,文字在展现尘世的至善和大美中,让我们理解了“孤独”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明白了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定地成长。“余光中先生在诗歌、翻译、散文、评论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文学成就,他的作品看起来很庞杂,但又主题明确,我在编辑他的作品过程中,窥见了他对不同题材的理解,以及在诗歌、散文等不同领域发现美、表达美的功力。”胡家说。

祝勇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写苏东坡,不是写他的履历,而是写他的神、他的骨,写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一个被时代捏在手里的人是如何重塑时代的。”在他看来,他写的不是苏东坡的传记,而是苏东坡的心灵史,而散文是实现内心对话的最佳方式。

一本受欢迎的散文,要么贴近生活,要么贴近心灵,又或是可以引起读者强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归根结底它体现的感情是真挚的,才能收获读者的心。在王冰看来,散文的底子是真实的,对接的也是真实的心态。“散文中既有‘烟火气’,也蕴藏着‘精气神’。作者善于发现生活点滴间的美,有温度的思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相关:

北京冬奥场馆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绿色可持续树立新标杆作为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的硬件基础,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工作备受关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1000天,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进度如何?场馆建设如何体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利用?场馆建成后会对城市发展起到..

男子冰球世锦赛:卫冕冠军横扫挪威 两夺冠热门加时分胜负斯洛伐克当地时间13日,2019年国际冰联男子冰球世界锦标赛小组赛一共进行了4场角逐,其中卫冕冠军瑞典队9:1大胜挪威队。 A组中,同为夺冠热门的美国队和芬兰队以2:2进入加时赛,戴兰在第63分47秒的进球帮助美国队..

上一篇: 寻诗中打动人心处
下一篇: 516件套甘肃国宝“组团”亮相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