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企业税号查询 由《老中医》想到的


更新日期:2019-03-22 08:22:41来源:网络点击:614849

半夏

虽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几部所谓重头大戏扎堆播出,即便有新媒体视频样态足以破解实时收看的撞车纠结,但这种人为缔造的或空窗或拥挤的丰歉不一,总是一种未必合理的资源处置。相较餍足与饥饿的峰谷映照,合理避让错开播放岂不是风调雨顺的多赢。

诚然,多头并进营造的收视分流,某种意义上就是所谓市场竞争的高下立判,尽管其中难免有口味上的偏好侧重,不过所谓的口碑总是代表了更多受众的选择。于是,《芝麻胡同》《老中医》和《都挺好》,尽管都是实力派的主力阵容,却也碰撞出了各有喜忧的局面。其中,由高满堂领衔编剧,陈宝国冯远征许晴等担纲《老中医》,收视走向略显曲折,尽管它的播出平台相当主流。

如你所知,选陈宝国来做本剧的大主演,应该和当年一时空巷的《大宅门》颇有关涉,那是宝国老师演得最撒欢的一部戏,口碑也一直坚挺,各频道轮播不辍。不过《大宅门》里陈老师的涉医戏份有限,他更多沉浸在胆大敢为性情中人的白七爷角色中。所以此次来做上海滩的名中医,虽然自带光环,却也是老戏骨的新天地,非下功夫不可。而与他合作多次的搭档冯远征,祖父竟是老家韩城擅治伤寒的名医,不免有世家子的嫡亲风采传承。

一部戏的成与不成,肇因多多,本子的基础和张力,题材的选择和应时,导演的成色和把控,演员的实力和用心,受众的兴趣和共鸣,以及涉及运气的不可抗力,都足以施加轻重不同的影响,这是大题目,此处不做展开,不过由本剧的播出而引发的对中医的关注,则是不妨关注的一个切点。

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富辨识度的核心元素,中医拥有怎么估量也不为过的影响力,绝不是开药方的字写得清楚漂亮与否那么简单。据说高满堂老师动念写《老中医》,触发于屠呦呦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而国人于中医药却知之甚少乃至麻木。其实,不止于中医,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要素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状态,它们或许会被局部放大,但却往往不得要领,甚至取法偏狭乃至误读,譬如由所谓女德班而来的各种异象,将女德蜕变为一个极其负面的概念——本来女德与士行是并立的律己修养,自然有时代局限,却绝非恶名。

中医的问题,早有前贤注意到。虽然中国的圣贤们认为,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因为两造里都可以救人,当然更是安全糊口的高端和底线。尽管医生担负的是人的生命,但这种纯粹哲学意义上的道义,并不被大家看重,从事这种行业的,大都是不第的童生或者失业的塾师,他们姑且行医,同时还在准备着赶考,因为考中之后的飞黄腾达,是通往良相哪怕良相以下若干阶梯的功名,那是人生足以自豪的幸福山顶。行医不过是解决生计的权宜手段,所以即便自己终老于权宜,也一样可以指导子子孙孙继续未竟的不权宜事业,等到儿子或者孙子终于得逞,自己便可以安心做封翁老太爷,权宜什么的,自然是要丢掉的。这或许便是祖国传统医学不得进步发达的一个死穴了。

大约也正是因此,当西方的德先生赛先生联袂登陆本土,和传统文化一起,中医也遭到了一片批判。本来批判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纠偏也不妨矫枉过正,但自晚清以迄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医的批判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声讨,于是贬斥乃至废止中医的观点风头强劲,甚至有汉医足以亡种的犀利说法。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把中医列为封建糟粕,将中西医学予以对立而对中医痛加贬斥。即便是晚年因病而被“协和孟浪”误割右肾,梁启超却为平息物议于《晨报》发表声明力挺西医,而对诊治自己“其应如响”“一年半之积病,十日而肃清之”的中医,依然秉持否定。另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也有类似情况发生。作为曾经东渡日本学过医的知名文学家,鉴于周家老太爷的水肿被一干享有声誉的名医国手折腾完毕后,依然痛苦地断气,鲁迅先生十分痛绝地将中医归为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些为革故鼎新而不惜用力过猛的扬新弃旧之论,因发声者的名气而颇具影响,最极致的,便是余云岫于1929年和1950年两次提出废止中医方案。

说来十分有趣,许久以来在医学问题上,鲜见抵制西化的说事,这或许由于代表现代医学的西医依托的是科学和实验,因而仿佛坚船利炮,极富实操性。而传统医学的中医,虽然不乏针灸推拿和古称角法的拔罐等诸般利器,以及起死回生挽狂澜于既倒的经典传奇案例,但在大众的医疗选择上总不免边缘,基本徘徊在西医束手无策时死马当活马医的姑且,以及江湖郎中云山雾罩左右逢源的口实。

其实,不论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有各自的擅长,也都有各自的短板,所谓互有短长,这本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情,正方便它们各自存在,各展所长,互为借鉴,互为补充,多样性才是最富生机的生态存在。撇开当年文化先驱们的初衷不论,任何非此即彼的是非取舍判断,实在都是偏颇和短视的。走极端的对立永远跑不赢和谐的共存。


相关:

安徽文学:多维度聚焦现实植根于文化厚土之上的安徽文学一直有着不俗的表现。当前的安徽文学创作既扎根于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融入现实的精神和未来的前瞻,正循着人民的心音拾级而上,呈现出特有的时代内涵与特色。 诗歌创作勇立潮头、..

王立平:妙乐演红楼他是上世纪80年代青年作曲家中的“三驾马车”之一;他作曲的《少林少林》《牧羊曲》让少林寺享誉海内外,《驼铃》《大海啊,故乡》早已成为经典。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曲,用音乐为“红楼..

上一篇: 《灰姑娘》:“编舞鬼才”制造的现代成人暗黑童话
下一篇: 阿耐为什么能接连生产“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