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俑》展现肢青海省政府采购网 体“话语权”


更新日期:2019-02-15 10:40:42来源:网络点击:613315

3月2日,肢体剧《俑》将在蓬蒿剧场上演一场肢体与观众间的“对话”,“过去即异域”,《俑》便是呈现出了对这样一个“异域”的想象。据悉,该作品为2018年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项目,曾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国家大剧院小剧场、隆福小剧场等多个剧场空间进行演出。

肢体剧可以归类为形体戏剧,也称身体剧场,它用于描述所有那些通过基本的身体手段来叙事的表演形式,但有好几种截然不同的表演流派都使用“形体剧场”这个字眼来指称。

公开资料显示,此类剧目可利用原已存在的文本,但真正的重点还在于演员的形体表演,他们需要用身体来表达。它是一种高度可视化的戏剧形式。形体戏剧里的行动/动作可能具有心理基础,或产生象征性的共振,或指向某个情感中心,或具有清晰的故事情节线,又或是以上这些可能性的组合,它也许来源于编码形式、即兴扮演或发明出来的手语。然而,不论是什么表现手段,它首先是形体表达,而不是文字表达。

作品分为上下半场,分别是对汉唐两个时代的想象性重塑,既有跨界创新,也怀抱了编导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敬意。

在上半场的演出过程中创作团队以汉代舞俑的想象为主题,将演出分为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五个段落,运用舞蹈、影像、光影等建立起一个鲜活的以汉代舞俑为主体的意象群。“序”来自于一抹敬天的仰视,既有“仰望星空”的期待,也有“破土而出”的倔强。随后的独舞则让颦笑间抖落尘埃,在你来我往的相遇中,徜徉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随后双人舞深沉的呼吸中透露着丝丝静谧,既有冰雪融化的沉缓,也有无所畏惧的悠扬。

而下半场,创作团队选取了簪花图、胡服美人图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女性形象为创作依据,重访历史中的身体姿态,尝试勾勒唐代画片中的印记和特点。演出中,演员首先以捣练的场景开篇,加之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女性特征的簪花,突出手部特征。其次用唐仕女图屏风绢画,突出脸部的丰满。而演出最后的“高头履”,则是以新疆出土的西域舞女图为主,以脚下舞段突出西域胡人的高头履。

追溯形体戏剧的起源,有研究认为主要是受到了Bertolt Brecht和他的史诗剧理念的影响。但至今如何界定形体戏剧也是业内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它有多个起源,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基本上都不接受那些对它的定义。所谓的形体戏剧团体往往不存在任何共同的确定文体特征,只有一点除外,那就是他们都不作那种搬演文学性作品的商业戏剧。


相关:

詹姆斯·索特的《光年》蒙太奇拼贴和破碎的光年作家裘帕·拉希莉曾谈及詹姆斯·索特在写作问题上对她的教诲。索特认为,在事关写作的美学上,要选择最准确的词,“少即是多”;一个情节可同时是一条直线和一幅拼贴画,而张力和透视是流动的;还有,“伟大的艺术..

冯骥才:抢救老街《漩涡里》是冯骥才“记述人生五十年”之《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该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

上一篇: 文化设施,如何“变”出来
下一篇: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再度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