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远方,关于故足球小将2002 乡的一次朝拜


更新日期:2018-05-25 16:04:19来源:网络点击:584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这是海子的《九月》,歌手周云蓬通过吉他弹唱,将人与自然的哲思吟唱于草原的苍穹气蕴之上,仰天悲吁,琴声轻缥,淹没在柔软又绵长的夜里。

蒙古作为草原文化的象征地,不管是独特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浪漫亘古的草原人民,一直以来都被艺术家、作家作为不断被描绘、表达、抒发的对象,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源泉。2015年10月,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和蒙古国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草原长调——中蒙当代美术交流展”在太庙艺术馆开幕,为观众呈现出了一片明镜圆月高悬下的草原。

正如前言中所说的:“千百年来,马背上的民族和草原丝路上往来穿梭的人们书写了中蒙文化交流的篇章。地缘的天然联系,使草原精神成为中蒙美术创作中共同的视域与主题,也成为中蒙艺术家交流对话的文化基石。”这次展览汇集了中蒙两国40多位画家的以草原为主题的画作,如同一曲长调在深秋的太庙吹响,具有草原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展厅中孙景波的油画《乌兰巴托市郊多彩的居民区》,是一幅新创作的作品,画中呈现了安静祥和的乌兰巴托市郊场景,参差的木栅栏围成的马圈,高低错落的房屋顺着绵延的山坡逐级而上,画面静穆而充满生机,就像一曲悠远的诗徐徐铺陈,安静地为观者讲述乌兰巴托的故事。

展览还展出了胡勃著名的作品《马背金曲》,这是一幅创作于九十年代的重彩工笔作品,两位牧民骑着马站立在草原的金色夕阳中,牧羊犬柔软的皮毛、蓬松的马尾和女牧民发间的头巾,都在微风中飘起,透露出背后金色的光线,和煦、绚丽而又肃穆。男牧民怀间抱着一把马头琴拉弹吟唱,活脱脱勾勒出一个游荡于草原打马飞跑唱着浑曲儿的汉子。金红色的光线笼罩着整个画面,亦环抱着整个草原,就如蒙古长调一般,悠长、高亢、宽广,就像海子的诗中写的那样: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展厅中还有很多如此的作品,例如刘大为的《远方》,一群骏马在草原与群山间行走,寥寥笔意间充斥着一种悠远的情思;例如朝戈的《蒙古的湖》、《蒙古的山》平实的表现手法朴拙厚实,就像蒙古草原上吹过的风,呼啸着,指向难以名状的情愫。以及蒙古艺术家的作品:玛·巴雅尔马格奈《天地之间》;纳·巴图巴特《护神》;沙·齐木德道尔吉《蒙古马》等等,这些作品架构起了一部关于蒙古天地生灵的诗歌,一首长调,都是对人与自然、自我与世界、生命与信仰的一次次思考,都是对蒙古这片故土的朝拜。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有这么一段话:“我时常翻阅自己的那本《海子的诗》,于是扉页上戴着宽边眼镜胡子拉碴咧嘴微笑的海子便陪我度过了数个清冷的秋夜。我多想邀他一起掬一捧月光下酒,浇却块垒,痛饮及醉。而他却只以风,送我一地月光的银。”蒙古的夜会让人觉得,那就是故乡,那就是我们最后要去的地方。艺术家用笔、用画布,铺陈自己心中的故乡,将其作为自己的归宿,在艺术的表达中将暗潮涌动的情绪高调释放,从而让布满世俗疼痛的内心转而成为对于生命中美好事物的追寻。

“草原长调”展览的海报立在百年太庙厚重的地面,似乎可以听到两种旋律悠远的回响。海报上远方的地平线草原的颜色与天相接,宽银幕似的金黄和蓝绿的色带犹如长调般绵长,这似乎就是一种关于人的旨归,又如故土,等着漂泊的游子回归。

以风为马,飞奔向草原上的澄澈,悠远的长调足以安身立命,

这里,亦如高悬明镜的草原,

即诗,即远方。


相关:

文博会24个文创项目签约近80亿元文博会上朝阳文化产业展示沙盘。北京晨报记者 王颖/摄 昨日(10月30日),第十届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集中展示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商机、新品牌、新业态、新趋势。现场24个文创..

“798艺葩”打造“展览+party”新模式10月30日下午,首届“798艺葩EPARTY”线下体验活动及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启动。图为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千龙网讯 10月30日下午,首届“798艺葩EPARTY”线下体验活动及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启动,200多件艺术作品亮相79..

上一篇: 他者的眼光看日本
下一篇: 群雁高飞头雁领